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畫賞析短文

畫賞析短文

發布時間: 2022-09-16 16:07:04

⑴ 求一篇名畫鑒賞,500字左右

米友仁的《瀟湘奇觀圖卷》鑒賞
這幅畫大部分描繪了瀟湘遠山的景象:霧氣氤氳,群山在霧氣的籠罩下若隱若現、連綿起伏,那山好像嬌羞的姑娘用面紗遮了半張臉,但是山峰的稜角又比較清晰,所以這山中又帶有剛毅的精神,彷彿是充滿個性的女子在向命運抗爭。從右往左,景物漸行漸近,那山的輪廓也越來越清晰,而飄浮其間的雲煙,或留空白,或稍渲染,或勾勒出雲頭、雲腳,時隱時顯,富有流動掩映之態。而且這雲近看有形遠看無形,時常將山腳露出,既將山的巍峨展現又將雨霧的厚重表現。而山下的樹木也可隱約看到,樹木的干、枝不做勾勒,而以濃墨一筆畫出,樹葉也無雙鉤和點攢,而改為大小橫點,它與山石相間,將山、樹溶為一體,增添了混沌之感。在最右邊,便是一段近處的小山丘,上面有一座房子,雖然只是草草幾筆,但是頓時讓這整幅畫的生機躍然紙上,給原本沉悶的色調增添了一些活力。這些獨特的畫法,於虛中見實,簡逸中含深邃,模糊中富變幻,生動傳達出江南山川的天然趣味。
從如此長的畫卷中看,我認為這整幅畫不像是水平鋪開的平面畫,而像是環繞式的畫卷。如果真是這樣,作者在構圖時最左邊的便是眼前之景,然後依次向右展開,由近及遠,角度應該不會超過一百八十度,因為在最左邊我們看到下面像是有條河,如果轉了一百八十度,那麼畫卷的最右邊也應該有銜接的河流。

⑵ 欣賞一幅山水畫的感受100字

一、這幅山水畫欣賞作品中的顏色是比較清新淡雅的,同時也不失趣味,高大巍峨的山巒重重疊疊,猶如置身於仙境,而且綠色的樹木植物和紫色的風信子花卉點綴其中一點也不會覺得突兀,反而有一種特別和諧的感覺,山的半山腰上有幾間茅草房,反應了主人的閑適與遠離世界紛爭的快樂,有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與寧靜,猶如置身仙境,這種世外桃源讓人羨慕。

二、這幅中國山水畫欣賞作品中,一眼望去就能給人特別舒適的感覺,因為這幅山水畫作品中的主色調綠色,且層巒疊翠,讓人留連忘返,而且綠色的山也不顯得單調,反而特別的有層次感,讓人一看就能夠感覺到山的立體,巍峨與高絕,下面的白色處理得也非常好,給人一種想像,到底是河流還是雲霧呢?撲朔迷離,同時也更顯山水畫作品作家的風采。

三、這幅中國山水畫作品主要體現的是瀑布,有李白描述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瀑布層層疊疊的鋪就下來,激流勇進,讓人不敢靠近,而且非常立體和有層次感,給人非常震撼的視覺享受,而這幅山水畫作品中顏色也不單調,它不但運用了藍色,黑色,還有瀑布峭壁上的那一抹紅色的可愛花朵,讓人眼前一亮,為這幅山水畫作品增添了無限的光彩,也讓我們更加喜愛它的畫風與畫法。

⑶ 如題,賞析名畫《開國大典》從美術角度寫一篇賞析短文,200字左右,

喜慶熱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鑒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
作者董希文(1914—1973)是浙江紹興人,曾在蘇州美專、杭州美專西畫系就讀,1939年去法國留學,後回國。194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並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他還創作過《春到西藏》、《哈薩克牧羊女》、《苗女趕場》、《百萬雄師過大江》等主題性繪畫。在他的寫實油畫中,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養,如明快響亮的色彩、某種裝飾意味等都體現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和審美理想。

⑷ 美術鑒賞短文蒙娜麗莎的微笑200字

《蒙娜麗莎》這幅名畫,又稱為「微笑」。畫中的蒙娜麗莎卻是確有其人。她是佛羅倫薩一位富有的女市民。達芬奇剛開始為她畫像時,她年僅二十四歲。據說,在此前不久,蒙娜麗莎心愛的女兒剛剛夭折,因此她整天悶悶不樂。為了喚起模特兒發自內心的微笑,畫家一邊為她畫像,一邊請人在她身邊奏樂,如此這般千方百計引出了這位美人的一剎那的微笑,彷彿稍縱即逝。你看:蒙娜麗莎嘴角微皺,眉宇舒展,臉部則顯示出了剛可察覺的微笑。這微笑似乎是從臉上掠過似的,既顯示了她內心的激動,又沒有失去安詳的表情,顯露了人物內心深處微妙的心理活動,引人遐想,令人神往。不是嗎?蒙娜麗莎的微笑,有時候讓你覺得溫文爾雅令人陶醉;有時彷彿內涵哀愁似顯凄楚;有時候又略呈諷刺之狀,雖則美麗動人卻又有點不可接近。自從《蒙娜麗莎》問世幾百年來,人們在她面前品味著,揣測著,爭辯著,神秘莫測,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當然,討論蒙娜麗莎的笑容,關系創作者的藝術思想以及表現手法上。這個問題的探討決不同於中世紀經院哲學家爭論一枚針尖上可以站幾個天使那樣無聊。學者們是認真地探討蒙娜麗莎微笑神秘莫測的原因的。有的人從審美心理學的觀點出發認為,同一件藝術品,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觀賞,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人們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從中不斷發現作品的新含義。有的學者如美術史家詹姆森,從美學角度指出,這種神秘微笑的造成是因為作者力圖要在一個個形非常具體的人物身上,創造出他理想化了的美的典型;力圖要是一閃即逝的面部表情,成為一種喜悅的永恆的象徵。正是這種矛盾的結合產生出了令人覺得出奇的客觀效果。有的則從歷史學家的眼光做出分析,說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顯示了早期資產階級的勃勃生機,對資本主義的明天充滿了希望,她正是新興資產階級的真實寫照。有的畫家則從繪畫技巧上進行探討,說達芬奇為這個坐在陽台上的少婦,設置了一幅透視不一的背景,當人們的視線集中在左邊,感到遠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反之,當人們集中到右邊看時,感到遠景上升而人物下降。畫像中的人物五官,其位置亦在游弋不定之中。加上作者把體現人的笑容的嘴角岩腳部位,又畫得若隱若現,界限不甚分明,這就使得畫中主人公的微笑頗費猜疑。有的研究者從醫學角度,別出心裁地研究了蒙娜麗莎的「生理狀況」,認定她患有內斜視。而現代派畫家則堅持認為蒙娜麗莎應該是有胡須的,為此他大筆一揮,硬是給蒙娜麗莎嘴上添上了兩撇八字鬍須。令人觀後啼笑皆非。需要指出的是,不僅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莫測的,而且有關畫中主人公的身份、年齡以及該畫真品究竟藏在何處,也莫衷一是眾說紛紜,這就使得蒙娜麗莎的微笑越發顯得撲朔迷離了,且略舉一二:根據義大利學者皮德里梯和前蘇聯教授盎司濟研究的結果,認為《蒙娜麗莎》實際上是「一個妓女的肖像」!一反過去此乃貴婦人之說,此論一出,學術界嘩然。至於畫中人的年齡,一些研究家也認為並非如過去「定論」說的是一位二十幾歲的妙齡女郎,而已經「人到中年」——她應該在三十七八或者四十歲以上。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原畫藏於巴黎羅浮宮。但是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竟有六十幅之多。更有趣的是,一九八四年美國東部緬因洲伯特蘭美術館又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使用現代技術手段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畫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真是說不盡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道不完的《蒙娜麗莎》!

⑸ 國畫賞析200字

國畫區別於其它畫種的主要特點,確實是氣韻,這可不是什麼裝逼格高之類的,只是那位博士可能沒有詳細給你說說氣韻是個什麼鬼吧。從技法上講,氣韻的主要表現手法就是留白,請注意,不是抹白或者塗白,而是「留」。油畫或水粉什麼的為了突出其立體感,往往是用顏料一塊塊地撻上去的,而在國畫中,由於沒有西畫的投影這個概念,主要講究的也非是否立體,所以在國畫當中,顏料的用量是不多的,尤其是白粉,往往是一點不用直接通過留出來的(畫國畫的都很吝色)。廢話可能有點多了,我們回到氣韻這個東西上,舉個國畫中最能體現氣韻的畫科——山水畫。不動如山,不動如山,從這個詞語就可以看出,一座山你哪怕畫得再生動它也是動彈不得的啊,生動不了,怎麼辦呢?就必須靠水動雲動來體現啦,氣韻氣韻,這就是所謂的氣了。用白粉來畫水雲?揮灑自如,似有型實則無形謂之氣,用了白粉明顯僵化了這個所謂的氣了,不如不用。再來談韻,韻者餘味也,韻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這幅畫更耐品,在這點上,留白法無疑能夠做到最好(當然也有其他方法,下面會說到)。為什麼呢?這個更好解釋,道家有個很經典的學說:給你個空碗,你能盛物,給你個實心的碗呢?在國畫中也一樣,留了白所能承載的內涵就更多,因為這內涵包括了看畫的千千萬萬個人的想像力。一句話我說一半,剩下的一半讓你們想,無疑可以讓更多人來品味我這一句話,這也是中華自古以來獨有的婉約之美,詞以婉約為宗,畫更是如此。

⑹ 我對國畫筆墨意境的賞析200字

從那瀟灑墨色中,彷彿看到了那水天一色的壯觀,那雲海濤濤的奇景,那恍若從天而降的飛瀑,那狂吼的陰風,那滔天的大河。畫中山山水水,花草樹木,雖不繁雜,卻充滿了靈性,這山水與點綴其中的景物,在畫家立體的構圖與大筆墨下展現出來,呈現出別樣的魅力。這幅以靈動筆墨展現山中美景的作品,正是國畫追求寫意的體現。

⑺ 中國畫賞析150字作文

現在所謂的中國畫歷史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後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由穩定統一到分裂的急劇變化,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描繪本土歷史人物、取材文學作品亦佔一定比例,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同時對繪畫自覺地進行理論上的把握,並提出品評標准。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已發展成熟 ,宗教畫達到了頂峰,並出現了世俗化傾向;人物畫以表現貴族生活為主,並出現了具有時代特徵的人物造型。五代兩宋又進一步成熟和更加繁榮,人物畫已轉入描繪世俗生活,宗教畫漸趨衰退,山水畫、花鳥畫躍居畫壇主流。而文人畫的出現及其在後世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畫的創作觀念和表現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但其末流則走向因襲模仿 ,距離時代和生活愈去愈遠。中國畫自19世紀末以後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與藝術觀念以及繼承民族繪畫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出現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改革創新的局面。

熱點內容
而和魚的成語 發布:2024-12-26 16:04:19 瀏覽:674
成語大會第一季 發布:2024-12-26 15:56:02 瀏覽:498
魔性故事 發布:2024-12-26 15:52:51 瀏覽:657
成語波什麼 發布:2024-12-26 15:52:50 瀏覽:120
人錢鳥成語 發布:2024-12-26 15:38:29 瀏覽:666
帶被成語 發布:2024-12-26 15:20:54 瀏覽:845
兩弓成語 發布:2024-12-26 14:52:27 瀏覽:600
成語水木 發布:2024-12-26 14:40:59 瀏覽:719
成語橫什麼 發布:2024-12-26 14:40:59 瀏覽:197
孫字成語 發布:2024-12-26 14:14:01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