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賞析體會
A. 琵琶行說明了怎樣一個道理
眾所周知,被選進高中課本的文章都是非同一般的,直到現在,小詩文依然清晰記得高一時學過的一首老長老長的詩歌——《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當時被貶官,心情惆悵,久久不能自拔,當日正好在潯陽江頭送一位友人,便偶然與琵琶女邂逅,於是便寫下了這首流傳了千年的《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開篇就渲染了白居易被貶謫的悲涼心情,融情於景;短短的一句「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就把琵琶女的嬌羞展現得淋漓盡致。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琵琶聲一會兒像鳥兒在花下婉轉的歌聲,一會兒又像水在冰下流動受阻的低沉之聲;「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廣為流傳,寫得甚妙,這中間的停頓就好像有一種愁思暗暗滋生,此時的無聲卻比有聲更為動人。
琵琶女整頓衣裳,訴說自己的哀愁,想起當年「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當年是多麼風光快樂,可世事難料,現如今卻淪為「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現在的處境和當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襯托出了她的悲傷哀愁。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這首詩的核心所在,點睛之筆。白居易和琵琶女有著類似的處境,當初的輝煌和現在的沒落,兩人同病相憐,感慨萬千,接下來講述自己的經歷。同時「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與琵琶女的彈奏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次從側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技藝之高超;「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以該句結束,感覺意猶未盡,卻又好像已經結束了。
細品全詩,文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等眾多名句在現在看來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千古名句,卻被白居易信手拈來,開口成章,彷彿已經超出了詩詞本身的意義,好像一生知識與經歷的沉澱。它們掙脫了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即使過了數千年,讀起來依舊會產生共鳴,給人以啟發。
全詩揭露出封建社會官僚腐敗,人才埋沒的現象,作者白居易不僅對琵琶女深切同情,也飽含了對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之情。
《琵琶行》不僅僅是一首詩歌,更蘊含了人生哲理:1、不要沉迷於貪圖享樂,為什麼這么說呢?想當初琵琶女那可是多少姐妹羨慕嫉妒,多少少爺爭相追隨,可是由於自己的「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倘若當初能少享樂,多為自己的未來規劃,或許也不會落得「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處境了。
2、出名要趁早,這又怎麼看出來的呢?結合作者白居易的時代背景,這首琵琶行是他45歲的絕作,然而在他35歲的時候,一首《長恨歌》出世,那可是使他紅遍大江南北。一個人的才華能維持幾年?還記得傷仲永嗎?那可是真的有天賦,可結果呢?「泯然眾人矣」。你不知道你的才華能維持多久,你能做的就是現在把握住你當下的才能,用你的青春去搏一場,不要留著以後去做,更不要餘生在悔恨中度過,趁現在,出名要趁早!
3、.不要媚上欺下,嫌貧愛富。這首詩為什麼要我們多吟誦,要我們多體會,甚至為什麼改成歌曲的形式繼續傳唱民間?白居易雖然被貶為江州司馬,但地位真的不低,而琵琶女,在當時僅僅只是地位卑微的歌女而已。白居易居然可以毫不顧忌字的地位,與琵琶女平心而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點在當時是非常難做到的。但親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親近基層人民,會有更大的收獲,獲得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感,嫌貧愛富的姿態真的很醜陋庸俗。
現在,琵琶行被改成了歌曲的形式再次被大家傳誦,也是為了讓大家多品味經典,領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