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張冠李戴名句

張冠李戴名句

發布時間: 2022-09-16 00:23:40

A. 關於認識論的名句或古文

1、天地和氣,萬物自生。宇宙之間的萬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這說明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說明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又如,我們常聽到的一些神話故事、宗教傳聞、科學幻想,也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不過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虛幻的或者是誇大了的反映。
3、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了物質在先、意識在後,沒有物質就不會產生反映物質的意識。充分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4、掩耳盜鈴。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試圖以主觀願望代替客觀現實。又如,「畫餅充飢」、「望梅止渴」、「鄭人買履」、「削足適履」等,亦屬此義。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明了意識正確與否,與一個人看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有著直接的關系。又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等,也是這個道理。
6、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明同一事物,由於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張《清明上河圖》,畫家是從美學角度看的,經濟學家是從經濟發展角度看,史學家則是從社會歷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說明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會推動事物的發展進程;反之,會阻礙事物的發展。又如,「滿招損,謙受益」、「人定勝天」、「事在人為」、「心靈手巧」等亦屬同理。
8、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說明人的肉體與精神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形存神存,形謝神滅,這是唯物主義觀點。又如,「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是說宇宙間萬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亦屬唯物論。
9、心外無物。是說物質存在於人的意識之中,意識之外無物。這與「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等,同屬唯心主義。
10、不惟上、不惟書、只惟實。這是陳雲同志的一貫主導思想,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經驗主義和迷信盲從的奴隸主義。也就是說要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
11、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明物質和運動是密不可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離不開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運動也離不開物質。
12、刻舟求劍。是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違背了物質是運動、變化的觀點。又如,「守株待兔」等亦屬此類。
13、人兩次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說明客觀事物是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與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走向了極端,否定了相對靜止,是一種不可知論。
14、天行有常,不為饒存,不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它不因為饒是聖王而存在,也不因為桀是暴君而消亡。又如,「鴻雁出塞北,舉止萬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復北翔。」表明生物的運動都是遵循著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規律。「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沈括)
15、揠苗助長。說明生物成長過程是遵循一定規律的,試圖用主觀意志代替客觀規律性,必然要受到懲罰。又如,「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等亦屬此類。
16、劈柴不照紋,累死劈柴人。說明規律是客觀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否則,就不能成功。
17、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說明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在規律的指導下,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18、量力而行。是說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強要做的事,使主觀違背客觀。
1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觀事物不斷地變化、發展,要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就必須破除舊觀念,破除迷信盲從;實事求是就是說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規律性,按規律辦事。這兩者是統一的,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也就談不上實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是指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即矛盾。又如,「相輔相成」與此同理。
2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體現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著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又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等同屬此類。
23、攻其一點,不及其餘。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又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等同屬此類。
24、對症下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25、對牛彈琴。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26、畫龍點睛。是說在工作中要善於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2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比喻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又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等亦屬同理。
28、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違背了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又如,「眉毛鬍子一把抓」,亦屬此類。
29、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毛澤東同志常常以此來比喻成績與錯誤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要求我們要善於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決定,所以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30、本末倒置。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並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31、抓好典型,兼顧一般。符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實際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於抓重點和關鍵。又如,「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學會彈鋼琴」等都是這一道理。
32、唇亡齒寒。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等,同屬此理。
33、竭澤而漁。違背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後相繼發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34、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是說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關系。局部離不開整體,否則,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所以想問題、辦事情,必須著眼整體、顧全大局。又如,「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等,同屬此理。
35、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是說全局與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顧全大局,也不可忽視局部聯系對整體的影響作用。否則,往往因局部的失敗而釀成全局的失敗。又如,「一隻老鼠害了一鍋粥「也是這個意思。
36、看相知命。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乾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37、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這是說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又如,「後生可畏」、「後來者居上」以及韓非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等,都包含了發展的觀點。
38、故步自封。違背了發展的觀點。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於靜止的觀點。
3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明事物遺傳中的一種必然聯系,即規律性。體現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又如,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也是說明這個道理。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外部環境對事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又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哥們義氣害死人」等都說明了外因的作用。
41、師傅引入門,學藝在個人。說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否則,再高手藝的匠人也「朽木難雕」。
42、水滴石穿。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4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說明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權衡利害。有益的事,應持之以恆,促使它的質變;有害的事,應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化。
44、適可而止。體現了適度的原則。由於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說明新事物雖然開始比較弱小,但它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所以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4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體現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展的道路是迂迴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困難;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也包含了這一原理。
47、瞎子摸象。比喻只認識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現象,而未認識事物的本質。現象與本質,二者不同。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徵和外部聯系,它是片面的、多變的,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質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
48、萬變不離其宗。是說現象與本質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現象無論怎樣變化,它都是本質的表現。
49、聲東擊西。事物的現象有真假之別,「聲東」是假象,「擊西」是真象,其本質是迷惑敵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縱」、「圍魏救趙」、「項庄舞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同屬此理。
50、買櫝還珠。說的是古時候有一人,看到裝珍珠的盒子精美,於是出高價買了盒子,而把寶貴的珍珠卻還給了賣者。比喻只看現象,不看本質。又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屬同理。
51、知人知面要知心。比喻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只是對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內在的本質的認識。
52、盲人騎瞎馬。比喻離開正確理論指導的實踐,是一種盲目的實踐。因為正確的理論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因而它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又如,「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即是這個道理。
53、熟能生巧。是說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認識。要佔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須深入實際,反復實踐,切忌「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54、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經過人腦的思維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由於人們獲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雜、真偽並存、彼此相隔、表裡未辨,所以,需要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過程,才能形成理性認識。又如,「多想出智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同屬此義。
55、邯鄲學步。比喻不動腦筋,一味模仿別人,結果弄巧成拙,鬧出笑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還要善於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否則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又如,「東施效顰」、「囫圇吞棗」等同屬此類。
56、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是說人們要想獲得新的知識,就必須掌握推理的思維方法。因為,只有學會推理(包括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而使人的知識不斷地擴展和深化。
57、活到老,經不了。比喻客觀世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人的實踐和認識也是隨之變化發展的,停止的觀點,無所作為的觀點都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認識是通過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而獲得的,離開了實踐,認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又如,「真理無價寶,實踐裡面找」、「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識」等,都是講的這個道理。
59、書到用時方恨少。是說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人們到實踐中才會發現自己的知識的不足,從而激勵自身不斷地追求知識,擴展視野,深化認識。正如恩格斯說的:「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又如,「吃一暫,長一智」、「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然後知不足」等,同屬此理。
60、學以至用。是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的根本目的不在於解釋世界,而在於改變世界。所以,那種「坐而論道,紙上談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1、事實勝於雄辯。是說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只有實踐才能把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起來,並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又如,「說了不算,做出來再看」、「路遙識馬力,日久見人心」等,同屬此理。
62、眾人是聖人。是說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它不僅創造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那種認為「英雄造世事」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又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也是說這個道理。
63、為有源頭活水來。比喻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精神財富的來源,也是各種藝術活動的源泉,離開了人民群眾在實踐中所提供生動活潑的素材,任何創作都會成為死水一潭。
64、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說在虛心學習間接經驗,認真讀書的同時,一定要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因為間接經驗誠然寶貴,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消化、運用、檢驗和發展。又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強調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
65、失群孤雁終難行。比喻個人的實踐必須同群眾的實踐相結合。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必須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否則,將一事無成。
66、苦盡甘來。是說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不怕苦,不怕累,敢與困難作斗爭,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又如,蒲松齡落地自勉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同屬此理。
67、陰陽二氣充滿太慮,比外便無他物,亦無間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圍也(王夫之)。宇宙是由元氣構成的物質實體,在物質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個精神世界。規律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又如:「氣者,理之依也」,「氣」是變化日新的物質實體,「理」(精神)不能脫離「氣」而存在。
68、「心之官則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記憶皆在腦」。三者的共同點在於說明人們的思考活動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器官的基礎。
69、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明一切客觀事物都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事物及其運動規律都是客觀的。
7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己知道什麼就說什麼,不了解什麼就承認不了解什麼,這樣的態度才識明智的。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作客觀事物來把握,從自己實際出發,正確認識自己。
71、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樵夫熟悉山中的情況,漁民了解水的習性,故要「入山問樵,入水問漁」。這句俗語說明人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

72、「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的思維是一種建立在符號體繫上的思維,而符號只能描述具體的有形的事物,難以描述無形的事物,而這正是人類認識宇宙起源的一個重大障礙

7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於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離開實踐的認識是不可能

B. 世界上最頂尖最好的名言名句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變清澈。

2、這世上有三樣東西是別人搶不走的:一是吃進胃裡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夢想,三是讀進大腦的書。

3、馬在松軟的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蜜語中易摔跤。

4、世界沒有悲劇和喜劇之分,如果你能從悲劇中走出來,那就是喜劇,如果你沉緬於喜劇之中,那它就是悲劇。

5、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6、針無兩頭鋒利,人無兩副身心。

7、運氣就是機會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

8、得之坦然,之淡然,順其自然,其必然。

9、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麼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10、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張冠李戴名句擴展閱讀:

申論文章名言警句引用注意事項:

1、引用要有針對性。

不同的名言警句有不同的內涵,即使是涵義相近甚至相同的名言警句也往往有不同的適用場合。因此,在引用名言警句時,要精益求精,確保把它用到最恰當的語境之中。切忌張冠李戴,似是而非。

2、引用要簡潔。

引用名言警句是為了增強論點的說服力,因此要適可而止,要簡潔無贅余。不可誤入歧途,為了引用而引用。這不僅容易使自己的分析被引文所淹沒,而且會給人一種掉書袋,賣弄學識的感覺。

3、引用要規范。

引用名言警句要注意規范,特別要注意區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而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都准確無誤。因此,平時,一方面要博聞強記,另一方面要細心嚴謹。

C. 哲學 因果聯系 經典名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一一物質決定意識 , 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
望梅止渴一一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仁者見仁 , 智者見智一一人的知識構成不同 , 對同一對象的反映和理解也會不同。
先入為主一一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識結構的影響。
因地制宣 ; 因勢利導 ; 因材施教 ; 量體裁衣 ; 對症下葯 ; 隨機應變一一一切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掩耳盜鈴 ; 畫餅充飢一一主觀感覺決定客觀存在 , 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
畫蛇添足一一人們應如實反映客觀事物 , 不能主觀、任意地加以歪曲。
閉門造車一一做事主觀 , 不從實際出發。
聽天由命 ; 生死有命 , 富貴在天一一主觀決定客觀的唯心主義世界觀。
好高鶯遠一一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 主客觀相脫離。
鄭人買履 ; 按圖索驥 ; 即郭學步 ; 對牛彈琴 ; 生吞活剝 ; 削足適履 ; 照本宣科一一 -做事情死板、教條 , 不從實際出發 , 不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 生搬硬套。
抱薪救火 ; 揚湯止沸 ; 飲鳩止渴------不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對待 , 必然事與願違。
戶樞不蠢 , 流水不腐一一一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種瓜得瓜 , 種立得豆一一物質的運動有其客觀規律 ;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
杞人憂天一一一否認物質運動規律的客觀性 ; 片面地看問題。
刻舟求劍一一 -否認物質是運動的 , 不懂得絕對靜止的事物是沒有的。
方生方死 ; 朝令夕改一一一否認事物的穩定和相對靜止。
高瞻遠矚一一一要善於從整體上看問題。
人無遠慮 , 必有近憂一一如果不從整體和長遠方面看問題 , 局部關系也難處理好。
繼往開來一一事物在時間上的聯系。
知彼知己 , 百戰不殆一一深入調查實際 , 全面分析情況 , 才能獲勝。
城門失火 , 殃及池魚 ; 天外有天 , 山外有山 ; 蠟蟬捕蟬 , 黃雀在後 ;點唇齒相依 ; 唇亡齒寒一一 -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無風不起浪、根深葉茂一一一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頭痛醫頭 , 腳痛醫腳 ; 只見樹木 , 不見森林 ; 坐井觀天一一隻見部分 , 不見整體 , 用形而上學的孤立的點看問題。
必竭澤而漁 ; 殺雞取卵一一無視聯系的客觀性 , 只顧眼前利益 , 不顧長遠利益。
盲人摸象一一一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經驗來判斷事物 , 以偏概全。
喜鵲叫喜 , 烏鴉叫喪一一否認事物聯系的客觀性。
當局者迷 , 旁觀者清一一從事物的整體和大局出發 , 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一著不慎 , 滿盤皆輸 ;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一部分對整體有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滄海桑田 ; 斗轉星移; 物競天擇一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
除舊布新 ; 推陳出新 ; 吐故納新;棄舊圖新;新陳代謝一一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 ,我們要促進和支持新生事物的發展。
士別三日 , 當刮目相看一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欲速則不達一一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客觀的 , 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星星之火 , 可以撩原 ;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一一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最終能戰勝舊事物。
以卵擊石 ; 撞臂擋車 ; 多行不義必自斃一一與社會發展規律或人民群眾的利益背道而馳 ,必然會自取
滅亡。
抱殘守缺 ; 因循守舊一一思想保守 , 用形而上學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諱疾忌醫一一迴避和掩蓋矛盾 , 否認矛盾的客觀存在。
物極必反 ; 否極泰來 ; 樂極生悲 ; 因禍得福一一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
吃一整 , 長一智 ; 失敗是成功之母一一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 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塞翁失馬 , 焉知非福 ; 居安思危一一要善於從矛盾的轉化方面來看問題。
教學相長一一 -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滿招損 , 兼受益 ; 謙虛使人進步 , 驕傲使人落後一一一事物矛盾雙方相互轉化 , 但這種轉化必須具備
一定的條件。
兼聽則明 , 偏信則暗 ; 金無足赤 , 人無完人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長一一堅持兩分法 , 全面地看問題 ,反對一點論。
放之四海而皆準一一真理的客觀性與普遍性。八仙過海 , 各顯神通 ; 人與人不同 , 花有百樣紅一一矛盾的特殊性。
同病異治 , 異病閏治一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見微知著 ; 一葉知秋 ; 萬變不離其宗一一一矛盾的特殊性不能離開矛盾的普遍性。
張冠李戴 ; 良莠不分 ; 指鹿為馬一一抹殺事物矛盾的特點 , 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質。
白馬非馬一一-割裂事物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 以矛盾的特殊性來否認矛盾的普遍性。
畫龍點睛 ; 提綱契領;綱舉目張--一看問題、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統籌兼頑一一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
舍本求末 ; 本末倒置一一辦事情抓不住重點 , 顛倒主次矛盾關系。
隔靴搔癢一一沒有抓住事物的關鍵 ( 主要矛盾 ) 。
白壁微瑕一一一看問題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一葉障目 , 不見泰出一一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否則就不能認清事物的性質 ,得出錯誤的結論。
鑿壁偷光一一事物發展的根 原因在於內因 ,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南橘北枳;名師出高徒一一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重要條件。
千里之行 , 始於足下 ; 千里之堤 , 潰於蟻穴 ; 水滴石穿; 防微杜漸;循序漸進一一事物的變化發展從
量變開始 , 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 要重視事物的量的變化。
田忌賽馬一一事物的構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量的變化 , 會引起質變。
瓜熟蒂落 ; 水到渠成一一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盾變。
當機立斷 ; 機不可失一一一事物的量變超過臨界點 , 就要抓住機會 ,促成其質變。
好事多磨 ; 一波三折一一一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頗水推舟一一尊重客觀規律 ,按規律辦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拔苗助長一一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 否則就會受到懲罰。
量力而行 , 盡力而為一--既要尊重客觀規律 , 又要充牙發揮主觀能動性。
癮丁解牛一一認識和把握事物的規律 ,按規律辦事 ,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人定勝天一一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 能認識規律 , 利用規律。
愚公移山 ; 事在人為; 精衛填海 ; 逆水行舟 , 不進則退一一發揮主觀能動性 ,才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 辦
事情才能成功。
胸有成竹一一認識了事物的規律 ,就會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鞭辟入裡一一透過現象 ,認識事物的本質。
守株待兔一一一錯把偶然當必然 , 誤把現象當規律。
無源之水 , 無本之木一一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
入山問樵 , 入水問漁一一 一切從實際出發 ,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百聞不如一見一一一實踐出真知。
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一一 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

學以致用一一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
葉公好龍一一害怕實踐 , 逃避實踐。
真金不怕火煉一一一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紙上談兵一一割裂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不把理論運用於實踐。
一念之差一一錯誤的意識對人們的實踐起阻礙作用。
大公無私一一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見利忘義 ;唯利是圖一一自私自利的極端個人主義。
卧薪嘗膽一一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發憤圖強。
先天下之憂而憂 , 後天下之樂而樂一一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奉獻。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