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態度的名言
『壹』 請問關於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 引自《鹽鐵論。制議》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張載(北宋哲學家)引自《經學理窟。義理篇》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學家)引自《紅樓夢》第5回
好問,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隨口問,即能得到正確答復,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
——謝覺哉(現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
——陶鑄 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時、專心、苦讀是做學問的一個好方法。
——蔡尚思(現代史學家)轉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學習要抓住基本知識:即不好高騖遠,而忽略基本的東西。喜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為它是建立在喜馬拉雅山之上,
盤基廣大高原之上的一個高峰;假如把喜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難以存在的,猶如無源之水易於枯竭的。
——徐特立(現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學習外語並不難,學習外語就像交朋友一樣,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見面,朋友之間就親密無間了。
——高士其 轉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軍報》
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連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准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面黃肌瘦,就是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嘗輒止。
——馬寅初(現代學者、教育家)轉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報》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華羅庚(現代數學家)轉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報》
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是十分注意積累的。知識就是機積累起來的,經驗也是積累起來的。我們對什麼事情都不應該像「過眼雲煙」。
——鄧拓(現代新聞工作者、學者)轉引自1979年2月27日《憶鄧拓》
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澤東引自《做革命的促進派》
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
——毛澤東 引自《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周恩來(現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來選集》上卷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鑽。
——雷鋒(當代優秀戰士、烈士)引自《雷鋒日記》
『貳』 關於學習態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 學如才識,不日來進,則自日退。
『叄』 關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關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一、關於學習方法
1、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於一隻蜜蜂不釀蜜。 ——波斯 薩 迪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學而》
3、君子不隱其短,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漢朝 董仲舒
4、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 ——英國 波爾克
5、我們可以由讀書而收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穀子分開。 ——英國 福雷斯特
6、有些書必須淺嘗即止,有些書必須囫圇吞棗,少數書必須細嚼再三,徹底消化。 ——英國 培 根
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宋朝 朱熹
8、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朝 朱熹
9、治學有三大原則:廣見聞,多閱讀,勤實驗。——戴布勞格利
10、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陶鑄
二、關於學習態度
1、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清朝 左宗棠
2、人之知識,若登梯然,進一級,則所見愈廣。——宋朝 陸九淵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春秋 孔 丘
4、多詐的人藐視學問, 愚魯的人羨慕學問, 聰明的人運用學問。 ——英國 培 根
5、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唐朝 顏真卿
6、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恆心。——陳景潤
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0、學然後知不足。——《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