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江城子蘇軾賞析

江城子蘇軾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3-12 03:59:40

① 蘇軾的江城子的內容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時年蘇軾四十歲,剛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不久。序雲:「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乙卯即熙寧八年。題為記夢,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詩人十九歲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於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鄉。詩人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鬱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凄楚哀惋,於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子。
詞的上闋寫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和人世滄桑的悲戚。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顯示了他對亡妻的思念之深,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便是一種沉甸甸的哀情,為全詞定下了主調,凄哀至極,也點出夫妻死別的時間——十年。王弗病故至蘇軾作此詞時恰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長的途程。然而,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懷想至切,卻生死相隔,不得一見。「茫茫」二字,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著一「兩」字。「兩茫茫」,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情思,一樣哀緒。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後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不思量」,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細領會,卻是詩人的更深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因為這種思念,既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可謂「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所以是「自難忘」。這一敘述的跌宕,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更顯出思妻之情的深沉。「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是指王弗死後,遷葬於四川眉山(蘇軾的家鄉),而此時蘇軾則在密州任所,不止千里之隔。死者在千里之外,沒有詩人相伴身邊,想見得她一人獨卧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如果說「十年生死」是時間的隔絕,那麼「千里孤墳」則是空間的阻斷。時空的無情反襯詩人的有情,表達了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得相逢的遺恨。「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句中的「縱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展更逼近了一層,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通過妻子的角度帶有情感色彩的表現了出來。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寥寥六個字,蘊涵了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誇張,但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涼。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妻是思妻的必然,也正合題旨。有了上闋的「日有所思」,也就有下闋的「夜有所夢」了,境換而意相連。作為過渡句「夜來幽夢忽還鄉」,筆墨輕巧地一轉,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寫夢。「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夢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夫妻相逢在夢中,現實中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都沒有了。「忽」字寫出了千里歸鄉之快速,亦寫出了與亡妻相見之容易。平時多少個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現在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事實,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這不過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夢境。入夢是輕快的,所表現的感情卻極為沉重,隱含著亦喜亦悲的復雜感情。「小軒窗,正梳妝」 選取妻子生前閨房生活的細節來描寫。凸現妻子臨窗而坐,對鏡梳妝的場境,表現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襯出如今「無處話凄涼」的悲傷。驀然相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里與起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相映照。前者說情思縈繞,悵惘空虛,後者說縱使相逢,苦不堪言。此時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展的高潮。「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測之詞,語氣卻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復一年,既指已經過去的漫長的十年,亦指未來的無盡的歲月,不僅含有死者對生者的懷念,而且增加了生者對死者的懷念,使本詞產生了雙重的生死懷念之情,詞的重量頓時倍增。「明月夜,短松岡」營造了悲涼腸斷的環境氛圍。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腸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展、強化。
縱觀全詞,詩人將現實和夢境,生者和死者交織在一起來描寫,上闋寫現實,下闋寫夢境;「千里」二句從生者的角度寫,「縱使」三句從死者的角度寫;而「料得」三句,更是將生者和死者的感情融會在一起,這樣便創造了一個迷離恍惚而又情真意切的境界。這首詞在章法上緊扣記夢,以悼亡之情為主線,按照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夢中的悲喜和夢後的喟嘆順序層層寫來,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虛實結合,結構嚴謹。詞句略無粉飾,不假斧鑿,不事藻飾,不用一個典故,就是這樣一首洗盡鉛華、如出天籟的小詞,九百多年來.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使多少人泫然涕下!究其原因,就是此詞以深摯的真情取勝。一個「情」字就是此詞的詩魂。
以悼亡為題材作詞,在蘇軾是第一首,在詞的發展史上也是第一首。在詞的內容開拓上,在豐富詞的表現力方面,這首詞有它的獨特意義。五代及北宋描寫女性的詞篇,大多為玩弄妓女之辭,詞多半為應歌而作,而歌詞者又大多為妓女之故,因此多數境界狹窄,詞語塵下。到了蘇軾開始有所轉變,不完全為應歌而作,轉而表現她們的情懷。比如他的《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詞,通過細致的描寫,使一個孤獨、抑鬱的少女形象躍然紙上。《江城子》又前進了一大步,不但擴展了詞的題材,對詞的品格也有所提高。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詩》,元稹的《遣悲懷》以及南宋吳文英的《鶯啼序》前後輝映,相互媲美

② 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感情深摯的悼亡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序雲:「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乙卯即熙寧八年。題為記夢,實際是通過記夢來抒寫對亡妻真摯的愛情和深沉的思念。詩人十九歲娶王弗為妻,二人恩愛和睦,感情篤厚。王弗隨蘇軾官居京師,不幸於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亡故,先葬於汴京西郊,次年歸葬故里四川眉州東北之彭山縣安鎮鄉。這首詞即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

全詞感情深摯,充滿一種凄婉哀傷的調子。上片寫死別之痛和相思之苦。「十年生死兩茫茫」,長久郁結於心的深長的悲嘆,首句即從心底迸發而出,為全詞定下了主調,凄哀至極。王弗病故至蘇軾作此詞時恰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長的途程。然而,歲月的流逝,生活的變遷,都沒有沖淡詩人對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她,而且思念之情,歷時愈久而愈深、愈濃。懷想至切,卻生死相隔,不得一見。「茫茫」二字,傳達出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著一「兩」字。「兩茫茫」,就不只是講詩人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時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讀此一句,彷彿聽見了詩人對亡妻凄苦的告語: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無音訊;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樣音訊杳無。生者和死者,一樣情思,一樣哀緒。這里將無知作有知寫,雖系虛空懸想,卻更見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愛之深,死後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見之痛。「兩茫茫」所表現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籠罩全篇。 「不思量,自難忘」哀思萬縷,盤結於心,解不開,亦拂不去,深沉綿邈。不去想它,卻又實難忘懷。在生活中,有時會出現某種纏繞心間、擺脫不掉的思緒,這種體會幾乎人人都有。這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語言,作了最真實動人的描繪。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亡妻之墳在眉州,與詩人所在的密州遙隔千里。千里之外,沒有自己相伴身邊,想見得她一人獨卧泉下,該是何等的孤寂凄清。「無處話凄涼」一句,說者多解釋為詩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產生的滿懷悲情愁緒,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地下的愛妻訴說。尋索下句詞意,這種解釋自然是不錯的。但又還不夠。此句從「千里孤墳」而來,自應包括亡妻亦無法向千里之外的詩人訴說凄涼在內。這兩句直承開首「兩茫茫」句意,同樣是將無知作有知寫,是概括了生者與死者兩個方面的。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揣其語氣,這三句便是詩人在向亡妻訴說「凄涼」了:我們即使能夠相見,看見我這般風塵滿面、兩鬢斑白的衰頹模樣,也一定認不出來是我了。死生異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設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個「縱使」。「縱使」表讓步,其效果卻是使感情的發展更逼近了一層,下面說相逢而不相識,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塵滿面,鬢如霜」,寥寥數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里刻畫的是外部形象,卻表現出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在朝中受到排擠打擊,因而請求出任地方官,先是通判杭州,三年後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遭際不幸,轉徙外地,艱辛備嘗。可以說,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這六個字之中了。作此詞時,蘇軾年僅四十,說「鬢如霜」不無誇張,但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涼。 上片寫盡了相思之苦,下片即轉入寫夢。因「思」而成「夢」,先寫所「思」後寫所「夢」,自然成章。「思」是「夢」的基礎,「夢」是「思」的幻化。上片詞意雖不涉夢,但寫「思」即是寫「夢」,仍然切合「記夢」的題意。「夜來幽夢忽還鄉」,筆墨輕巧地一轉,即十分自然地折入寫夢。「夢」是「幽夢」,一「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忽還鄉」的「忽」字也值得玩味。夢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忽」字寫出了千里歸鄉之快速,亦寫出了與亡妻相見之容易。平時多少個日日夜夜,想望殷切而不可得,現在倏忽之間就變成了事實,這不是太快也太容易了么?唯其太快太容易了,便依稀透露出這不過是一種虛幻不實的夢境。入夢是輕快的,所表現的感情卻極為沉重。仔細吟詠,不難體味出隱含其間的亦喜亦悲的復雜感情。 「小軒窗,正梳妝」看似夢境記實,實際是恩愛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動寫照。往時,不知有過多少次,愛妻在小軒中臨窗梳妝,詩人一旁懷著愉悅的心情觀看、欣賞,或許還指點評說呢。詩人抓住了這一具有典型特徵的生活片斷,寫出了一對年輕夫妻相親相愛的和美關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十年死別,思念至苦,一旦相見,該有千種哀愁、萬種凄涼要向對方傾訴;然而,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淚流滿面,卻是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言勝過有言,四目相視,兩心相印,萬千思緒盡在其中了。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三句總束全詞,是感情發展的高潮。「短松岡」,是說種著矮小松樹的山岡,承上片「千里孤墳」,指亡妻的墳墓。據《本事詩》:唐開元年間,有一位姓張的幽州衙將,妻死後留下五子,受後妻虐待,亡妻忽從冢中出,題詩告張說:「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欲知斷腸處,明月照松岡。」蘇軾在此化用其意,卻十分貼切、自然,不露痕跡。「料得」是「料想」、「猜想」,推測之詞,語氣卻又十分肯定。「年年」,是年復一年,既指已經過去的漫長的十年,亦指未來的無盡的歲月。夢中情景,何等真切,醒來卻一切化為烏有,便又重陷入生死相隔、渺茫不見的深沉的悲哀。遙隔千里,松岡之下,亡人長眠地底,冷月清光灑滿大地,這是一種怎樣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處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難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詩人亦不免肝腸寸斷。「腸斷處」是指亡妻的孤墳,「斷腸人」則是概指生者與死者。遙承開頭「十年生死兩茫茫」之意,首尾相接,全詩渾然融為一體,使感情得到充分的發展、強化。 以虛映實,虛中見實,是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色。夢是虛幻的、縹緲的,然而夢中人的感情卻顯得那麼真摯、深沉,實實在在。或者可以說,正是因為藉助於夢境的 虛幻與縹緲,才格外地顯得情 真意切。感情的表現,在夢前 和夢中,前後一致;而隨著入 夢和夢醒,又一步步深化:死 別相思苦;相思不見,無處話 凄涼苦;積思成夢,幽夢話凄 涼亦苦;夢醒而只剩得冷月松 岡,則更苦。全詞凄婉哀傷, 出語悲苦,真可說是一字一淚! 這首詞如春蠶吐絲,如幽 山流泉,從詩人胸臆間瀉出, 質朴自然。無矯飾之情,無 故作之態,不以使事用典取勝,亦不以 鍛煉詞句生色,純以平常語出之。然而千百年來卻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就在於:以情動人。

③ 蘇軾江城子的翻譯

譯文: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的豪情壯志,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擎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皮做的衣服,帶著上千騎的隨從疾風般席捲平坦的山岡。為了報答滿城的人跟隨我出獵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孫權一樣,親自射殺猛虎。

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白,(但)這又有何妨?什麼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代: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江城子蘇軾賞析擴展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抒寫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下片敘述獵後的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衛國守邊的重任。

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全詞「狂」態畢露,雖不乏慷慨激憤之情,但氣象恢弘,一反詞作柔弱的格調,充滿陽剛之美。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

詞的上闕敘事,下闕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

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

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

作者對此闋也頗感自豪,在《與鮮於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自是一家」。可見這首詞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詞的嘗試,可見作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頗具文學底蘊。



④ 《江城子·別徐州 》蘇軾 的賞析

東坡《江城子·別徐州》賞析

江城子·別徐州 ·蘇東坡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賞析】

此詞作於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軾由徐調知湖州途中。詞中化用李商隱《無題》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意,將積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作者對徐州風物人情無限留戀之情,並在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別恨是全詞主旨,上片寫別時情景,下片想像別後境況。

上片以感慨起調,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天涯流落」,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詞人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兩句,轉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復失的哀怨,溢於言表。「攜手」兩句,寫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最後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攜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後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抑鬱。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抒發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盪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歸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軾顯然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嘆不如歸鴻。「彭城」即徐州城。「清泗與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於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泗水流經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於沉痛之中交織著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慾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東流,相思難寄,怎不令詞人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像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此詞寫別恨,採用了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後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結句「流不到,楚江東」,別淚千點因春水溶溶而愈見浩盪,猶如一聲綿長的浩嘆,久遠地回響在讀者的心頭

⑤ 要蘇軾的《江城子·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東坡《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賞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一】

中國文學史上,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一直到北宋的蘇軾,這期間,悼亡詩(詞)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他們的作品悲切感人。或寫愛侶去後,處孤室而凄愴,睹遺物而傷神;或寫作者如今既富且貴,追憶往昔,慨嘆世事乖舛、天命無常;或將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憶之情,用愰忽迷離的文字和色彩抒發出來,讀之令人心痛。而蘇軾的這首江城子也是一首悼亡之作。但與前人相比,東坡這首詞的表現藝術卻另具特色。這首詞是「記夢」,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但雖說是「記夢」,其實只有下片五句是記夢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訴悲懷的。寫的真摯樸素,沉痛感人。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27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里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開頭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語,感人至深。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而今想起,更覺人天永隔,備感痛楚。王弗逝世後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心境是悲憤的;到密州後,又逢凶年,忙於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已極。適逢亡妻十年忌辰,正是觸動心弦的日子,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心懷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而不可遏制。於是乎有夢,是真實而又自然的。想到愛侶的死,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話說得極為沉痛。作者孤獨寂寞、凄涼無助而又急於向人訴說的情感令人格外感動。接著,「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不到,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假設,深沉、悲痛,而又無奈,表現了作者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把個人的變化做了形象的描繪,使這首詞的意義更加深了一層。

詞的下片才真正真正進入「夢境」。作者在夢中回到了故鄉。在那裡,與自己的愛侶相聚、重逢。這里作者描繪了一個朴實、感人而又美好的場景――「小軒窗,正梳妝」。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恆的印象。但東坡筆力的奇崛之處還在下邊兩句――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妙絕千古。正唯無言,方顯沉痛。正唯無言,才勝過了萬語千言。正唯無言,才使這個夢境令人感到無限凄涼。「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於此。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凄清幽獨,黯然魂銷。正所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語)。東坡此詞最後這三句,意深,痛巨,餘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

【賞析二】

蘇東坡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他的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他的畫留下了「胸有成竹」的典故;他的書法更是在當時位列「四大家」之中;他的詩在宋詩中也是居於一流水平,直指盛唐。而他在詞方面的成就,更是在開創豪放一派之餘,兼容並蓄,寫得多種風情的詞篇。下面就以他的一篇悼念亡妻的《江城子》為例說一說吧。

說到悼亡,我們還得先從悼亡詩開始談起。

出現得比較早的以「悼亡」為題的詩,當屬西晉時潘岳的《悼亡詩》。潘岳在當時與陸機齊名,作品多諂事權貴和抒寫傷春悲秋之情,文辭華靡,無甚可取。倒是他的《悼亡詩》寫得情真感人:「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壞永幽隔。……望廬思其人,回室想所歷。幃屏無彷彿,翰墨有餘跡。」詩甚長,摘幾句以見一斑。全詩以時光流逝、幽明永隔,而所居之廬、室,所用之屏、翰墨等物猶在,人面卻已不知何處的悲情道其深情,倒也不失為名作,開悼亡詩之新風。

所謂悼亡,古代專指紀念亡故的夫人或者如夫人而言,國在為古代婦女地位不如今日可與男子平等,且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束縛,在丈夫亡故之時,也多不過是哭上一回、撒幾滴眼淚以示其悲情,少有用詩悼亡的。雖然古代才女也不少,但用《悼亡》作詩題的,也只有一個,便是明末才女商景蘭追悼丈夫祁彪的《悼亡》詩作,可說是唯一的例外。

另外唐代與白居易齊名,號稱「元白」的元稹,也有兩首詩是悼念亡妻的名作,一首是《遣悲懷》,另一首是《六年春遣懷》。其一雲:「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兒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期然。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其情切切,後人讀之猶可感覺到一種真情所以。

而悼亡的風格,到了蘇東坡手裡則為之一變。

先敘述一下這首詞的背景吧。蘇東坡的結發妻子王弗,是眉山青神人,十六歲時與比他大三歲的蘇東坡成婚,婚後兩人恩愛,生有一子蘇邁。東坡《亡妻墓誌銘》寫道:「見軾讀書,則終日不去。」頗有「紅袖添香夜伴讀」的味道。有道是恩愛夫妻不到頭,他的這位賢嬌妻、賢內助競於二十七歲上不幸病逝於京師,連老蘇明允都為之悲痛不已,「命軾曰:『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他日必葬諸其姑之側。』」(《墓誌銘》)意謂應將她與蘇軾的生母葬在一處,可見對這位賢兒媳,老蘇也是挺疼惜的。

十年後的一個夜晚,蘇軾在密州作了一個夢,夢見與亡妻住日的纏綿,醒來不禁淚下,作了這首有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記夢》,追念亡妻。宋代詩歌後人多認為難得好詩,而詞則是當時的流行的文學樣式,宋詞在後世也是聲譽頗高的。但運用詞的形式來悼亡,則以東坡此作為首唱。其詞雲: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詞意是明白如話的。生死永訣、幽明路隔,何況「十年」、「千里」,於時於空,都絕無相逢的可能!「不思量」,故作決絕語,實際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難忘」,刻骨銘心,自然推不去、躲不開了。逝者留給生者的是永恆不改的回憶,而歲月卻不住地給活著的人添加著憔悴與衰老,「縱使相逢應不識」,這真是生者的悲劇。所以在夢中見到當年臨軒梳妝的倩影,詞人只有百感交集,淚眼相對了。而「相顧無言」,仍未訴積愫、「話凄涼」,錯過了如此短暫而珍貴的機會,詞人醒後,又該是何等的惆悵!讀者也同詞人一樣,「料得年年腸斷處」,懂得了作者永久的深情與悲哀。

【賞析三】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亡」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麼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類型。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後者是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此詞還有一個值得注意之處,即這次夢中的夫妻相會,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別的烙櫻夢中的王弗「小軒窗,正梳妝」,猶如結縭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但是十年來的人世變故尤其是心理上的創傷在雙方都很顯然。

蘇軾由於宦海浮沉,南北奔走,「塵滿面,鬢如霜」,心情十分蒼老。王弗見了蘇軾,也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似乎在傾訴生離死別後的無限哀痛。生活的磨難,對於無意識的夢境,同樣起著潛在而深該的影響。末了三句設想亡妻長眠於地下的孤獨與哀傷,實際上兩心相通,生者對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
參考資料:你挑

⑥ 《江城子》·蘇軾 詩詞賞析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是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表現了綿綿不盡的哀傷和思念。全詞情意纏綿,字字血淚。

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寫實。下闋記述夢境,抒寫了詩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上闋記實,下闋記夢,襯托出對亡妻的思念,加深本詞的悲傷基調。既寫了王弗,又寫了詞人自己。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這首詞思致委婉,境界層出,情調凄涼哀婉,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拓展資料:

全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

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竟無處向你傾訴滿腹的悲涼。縱然夫妻相逢你也認不出我,我已經是灰塵滿面兩鬢如霜。

昨夜我在夢中又回到了家鄉,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妝。你我二人默默相對慘然不語,只有流出淋漓熱淚灑下千行。料想得到我當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岡。

創作背景: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蘇軾在《亡妻王氏墓誌銘》里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

⑦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賞析是什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二、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⑧ 江城子 蘇軾的賞析及翻譯

江城子
(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賞析:
此詞為蘇軾於熙寧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與當時已八十餘歲的有名詞人張先(990-1078)同游西湖時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緊扣「聞彈箏」這一詞題,從多方面描寫彈箏者的美麗與音樂的動人。詞中將彈箏人置於雨後初晴、晚霞明麗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與景色相映成趣,音樂與山水相得益彰,在對人物的描寫上,作者運用了比喻和襯托的手法。
開頭三句寫山色湖光,只是作為人物的背景畫面。「一朵芙蕖」兩句緊接其後,既實寫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彈箏的美人,收到了雙關的藝術效果。從結構上看,這一表面寫景,而實則轉入對彈箏人的描寫,真可說是天衣無縫。據《墨庄漫錄》,彈箏人三十餘歲,「風韻嫻雅,綽有態度」,此處用「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的比喻寫她,不僅准確,而且極有情趣。接著便從白鷺似也有意傾慕來烘托彈箏人的美麗。詞中之雙白鷺實是喻指二客呆視不動的情狀。
下片則重點寫音樂。從樂曲總的旋律來寫,故曰「哀箏」,從樂曲傳達的感情來寫,故言「苦(甚、極的意思)含情」;謂「遣誰聽」,是說樂曲哀傷,誰能忍聽,是從聽者的角度來寫;此下再進一步渲染樂曲的哀傷,謂無知的大自然也為之感動:煙靄為之斂容,雲彩為之收色;最後再總括一句,這哀傷的樂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傾訴自己的哀傷。湘靈,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詞寫到這里,把樂曲的哀傷動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這樣哀怨動人的樂曲非
人間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樣的神靈之手。與此同時,「依約是湘靈」這總綰樂曲的一句,又隱喻彈箏人有如湘靈之美好。詞的最後,承「依約」一句正待寫人,卻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法,不僅沒有正面去描寫人物,反而寫彈箏人已飄然遠逝,只見青翠的山峰仍然靜靜地立在湖邊,彷彿那哀怨的樂曲仍然盪漾在山間水際。「人不見,數峰青」兩句,用唐代詩人錢起《省試湘靈鼓瑟》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是那樣的自然、貼切而又不露痕跡。它不僅意象動人,而且在結構上還暗承「依約是湘靈」一句,把上下用典結合起來。「數峰青」又回應詞的開頭「鳳凰山下雨初晴」描寫的雨過山青的景象,真可謂言盡而味永。

⑨ 蘇軾——《江城子》賞析

您好:
【作者】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蘇洵,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知制誥、禮部尚書。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刺新法下御史獄,遭貶。卒後追謚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注釋】:
[1]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賞析】:
蘇軾十九歲與同郡王弗結婚,嗣後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調和,甘苦與共。十年後王弗亡故,歸葬於家鄉的祖瑩。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一次夢見王弗後寫的,距王弗之卒又是十年了。生者與死者雖然幽明永隔,感情的紐帶卻結而不解,始終存在。「不思量,自難忘」兩句,看來平常,卻出自肺腑,十分誠摯。
「不思量」極似無情,「自難亡」則死生契闊而不嘗一日去懷。這種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麼也難以消除。讀慣了詞中常見的那種「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的愛情濃烈的詞句,再來讀蘇軾此詞,可以感受到它們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類型。前者是青年時代的感情,熱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後者是進入中年後一起擔受著一生憂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樣,平淡無奇,然而淡而彌永,久而彌篤。蘇軾本來欣賞「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藝術風格,這首詞表達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

不懂建議重新提問,也可以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祝好!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