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名言賞析 » 鋼琴曲卡農賞析

鋼琴曲卡農賞析

發布時間: 2021-01-10 05:24:57

A. 鋼琴曲卡農代表什麼意思

作者是德來國人 Johann Pachelbel ( ~ 1706年),曾自是巴赫的老師。不過有人說是當時某位不知名的作曲家,為了售出此曲而冒稱是當時享有盛名的帕卡貝爾的作品。

一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當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一旋律時,即稱為卡農。其最先出現的聲部稱為起句或主句,隨後進入的各聲部稱為應句或答句。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復調音樂的一種,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B. 卡農鋼琴曲表達了什麼

卡農的英文名字是canon
卡農的作者是巴哈貝爾,關於巴哈貝爾和他的卡農,篇幅比較長,你可以看這兩個介紹:
http://hi..com/yacher/blog/item/c63d12ee74cb9ffab3fb9537.html
http://hi..com/yacher/blog/item/0577ac110f4abcc7a6ef3f36.html
關於卡農的賞析,我自己寫過一個,給你參考,原創的。
卡農是採用對位法則寫就的曲子,由一個旋律起,循環往復,在不知不覺種音樂在同樣的旋律種升了一個八度,然後又巧妙的回復。
每個人聽卡農,都能聽出許多不同的感受。因為卡農里承載的東西太多。悲傷,歡喜,愉悅,關於生和死輪回的不可捉摸。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聽卡農。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吧。喬治溫斯頓的卡農,應該是比較接近原版的一個了。以輕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憶和往事會這樣隨著音樂慢慢的湧上心頭。前一部分,是從容而溫柔的低語,彷彿在詢問自己,還記得那些時光么,還記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憂傷的故事么?或者是和愛情有關,或者是和成長有關,而那些都已經成為了回憶。
而聽到我們最為熟悉的那段往復的旋律時,我常常會沉浸在溫暖和憂傷里。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階。每次聽到這里
,或者彈到這里的時候,心中總有種說不出來的難過。音階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過去,不可找回的愛情,不可找回的時光,惘然而惆悵。
卡農並非只和愛情有關。循環往復的是時間,不可回來的也是時間。在時間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雖然已深深沉澱,但卻有一道傷痕,不會磨滅。只是在細細回憶時,恐怕已是風燭殘年

C. 鋼琴曲《卡農》給我的感悟400字

每個人聽卡農,都能聽出許多不同的感受。因為卡農里承載的東西太多。悲傷,歡喜,愉悅版,關權於生和死輪回的不可捉摸。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聽卡農。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吧。喬治溫斯頓的卡農,應該是比較接近原版的一個了。以輕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憶和往事會這樣隨著音樂慢慢的湧上心頭。前一部分,是從容而溫柔的低語,彷彿在詢問自己,還記得那些時光么,還記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憂傷的故事么?或者是和愛情有關,或者是和成長有關,而那些都已經成為了回憶。

而聽到我們最為熟悉的那段往復的旋律時,我常常會沉浸在溫暖和憂傷里。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階。每次聽到這里,或者彈到這里的時候,心中總有種說不出來的難過。音階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過去,不可找回的愛情,不可找回的時光,惘然而惆悵。

卡農並非只和愛情有關。循環往復的是時間,不可回來的也是時間。在時間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雖然已深深沉澱,但卻有一道傷痕,不會磨滅。只是在細細回憶時,恐怕已是風燭殘年。

D. 著名鋼琴曲《卡農》所表達的是怎樣一種意境

一種純以模仿手法構成的復調音樂形式。當先後進入的各個聲部自始至版終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權演奏(唱)一旋律時,即稱為卡農。其最先出現的聲部稱為起句或主句,隨後進入的各聲部稱為應句或答句。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復調音樂的一種,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極至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E. 鋼琴曲《卡農》講的什麼故事

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他們還有了孩子,是帕赫貝爾寫給女兒和妻子的作品。

故事開始:巴哈貝爾出生於德國的紐倫堡。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

1669年,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

1677年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於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

1681年,巴哈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

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於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離開了艾爾特,巴哈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他很多專業上的自由度。

1692年秋,法國大軍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後輾轉到了戈塔。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聖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巴哈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讓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他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

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巴哈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他晚年的代表作。

1706年,約翰巴哈貝爾去世,享年52歲。

(5)鋼琴曲卡農賞析擴展閱讀:

卡農特點——

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復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同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的效果,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D大調卡農",是帕赫貝爾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帶有一絲義大利式的,甜蜜寧靜的憂傷。在不到五分鍾演奏長度里,其中的"頑固音型主題" 反復出現28次,可是聽者卻能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

F. 卡農鋼琴曲聽起來的感覺究竟怎麼形容為何聽不膩

卡農的英文名字是canon `卡農的作者是巴哈貝爾,關於巴哈貝爾和他的卡農,篇幅比較長,你可以看這兩個介紹: http://hi..com/yacher/blog/item/c63d12ee74cb9ffab3fb9537.html http://hi..com/yacher/blog/item/0577ac110f4abcc7a6ef3f36.html 卡農是採用對位法則寫就的曲子,由一個旋律起,循環往復,在不知不覺種音樂在同樣的旋律種升了一個八度,然後又巧妙的回復。 每個人聽卡農,都能聽出許多不同的感受。因為卡農里承載的東西太多。悲傷,歡喜,愉悅,關於生和死輪回的不可捉摸。 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聽卡農。都會有不一樣的心情吧。喬治溫斯頓的卡農,應該是比較接近原版的一個了。以輕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憶和往事會這樣隨著音樂慢慢的湧上心頭。前一部分,是從容而溫柔的低語,彷彿在詢問自己,還記得那些時光么,還記得那些或者美好,或者憂傷的故事么?或者是和愛情有關,或者是和成長有關,而那些都已經成為了回憶。 而聽到我們最為熟悉的那段往復的旋律時,我常常會沉浸在溫暖和憂傷里。3分38秒有一段小音階。每次聽到這里 ,或者彈到這里的時候,心中總有種說不出來的難過。音階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過去,不可找回的愛情,不可找回的時光,惘然而惆悵。 卡農並非只和愛情有關。循環往復的是時間,不可回來的也是時間。在時間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雖然已深深沉澱,但卻有一道傷痕,不會磨滅。只是在細細回憶時,恐怕已是風燭殘年。
求採納

G. 卡農鋼琴曲 de 賞析

《D大調卡農》在問世之後,被創作出無數個版本,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演奏或吟唱,它曾讓無數人為之著迷,無論您是否了解古典音樂都一樣。而這首作品的故事也頗為讓人唏噓不已。
D大調卡農的來歷
Pachelbel(卡農的作者),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經歷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在鎮上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女孩鋼琴大賽。)
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杯去找Pachelbel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當她去找Pachelbel的時候,Pachelbel已經不在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
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那就是Pachelbel。Pachelbel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里,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准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

H. 世界名曲(鋼琴曲)《卡農》的介紹 謝謝~

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輪唱曲是一種小型聲樂曲,其形式為各聲部以相同間距進入的同度無終卡農,13世紀以後流行於英國。15世紀出現了完整的卡農曲,並為佛蘭德樂派的作曲家所喜用。此後,卡農經常作為一種獨立的小型樂曲或大型樂曲中的一個段落而被運用。
《卡農曲》背後的故事
Pachelbel在他10幾歲的時候,流浪到英國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琴師收養,之後他天天聽那個琴師彈琴,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 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精力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 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 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杯去Pachelbel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Pachelbel已經走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征去打仗,Barbara Gabler說:「好,我等他回來。」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3年多。 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那就是Pachelbel,但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晚上, 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准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 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

I. 卡農 鋼琴曲的賞析

◇其實,抄喬治·溫斯頓的《卡農變奏曲》又是改編帕卡貝爾的《D大調卡農》
◆古典曲目:Johann Pachelbel - Canon and Gigue in D
◇其實,《D大調卡農》的原名應該是《Canon and Gigue in D》,這Gigue是吉格舞曲的意思。
帕海貝爾(-1706),德國著名作曲家,是巴赫的老師。帕卡貝爾擅長演奏風琴,作為德國十七世紀後期的著名作曲家,尤以此曲飲譽至今。
帕海貝爾窮畢生精力所寫的教會音樂,在今天已少有人聽。人們談到巴洛克時期著名的作曲家時,他很少被排上名。即使提到,也多半僅是說他是「數字低音時代」的管風琴大師而已,事實上他的作品曾對巴赫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跟他所寫的那些教會音樂堂皇鉅作比較,卡農曲長僅五分鍾,是微不足道的小品。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使帕海貝爾留名後世的正是這首卡農。

J. 鋼琴曲《卡農》的簡介

卡農

canon
)是一種音樂譜曲技法,和賦格一樣是復調音樂的寫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對位法的模仿技法。
卡農
同時也指以此種技法創作出來的音樂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
卡農的所有聲部雖然都模仿一個聲部,但不同高度的聲部依一定間隔進入,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輪唱也是一種卡農。在卡農中,最先出現的旋律是導句,以後模仿的是答句。
根據各聲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為同度卡農,五度卡農,四度卡農等;根據間隔的時間長短,可分為一小節卡農,兩小節卡農等;此外還有伴奏卡農,轉位卡農,逆行卡農,反行卡農等各種手法。
相關歷史
卡農(canon)起源於義大利與法國,約出現於十三、十四世紀。
卡農的名稱最早作「caccia」,古法語作「canon」,故一般認為其稱謂來源於古法語,意思是「依靠」。(此說存疑,維基英文版的相關詞條說古法語的「canon」意為「learned」——博學的,學術的。疑是誤將learned寫成leaned,leaned意為「依靠」。)
(這一古法語的「canon」從語源上說來自於德文的「kanon」,意為「規律、法則」,因此一般認為
卡農
的原意為「規則」。)
卡農曲在十五世紀上半期至十六世紀中期(尼德蘭樂派(Netherland
School)時期)迎來了它的黃金歲月。
運用卡農技法的著名作品(非卡農曲)
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常用卡農手法,其中最著名者乃是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莫扎特《安魂曲》第二章《垂憐經》合唱部分運用了卡農手法。
代表作(卡農曲)
《雅克兄弟》
《Der
Hahn
ist
tot》
Johann
Daniel
Elster
《Oh,
wie
wohl
ist
mir
am
Abend》
《Kookaburra》
帕赫貝爾的卡農
今天我們最熟悉的卡農作品乃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in
D
Major),也稱作《帕赫貝爾的卡農》(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八拍先後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後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僅兩小節的旋律供重復拉奏;大提琴從頭到尾也僅有兩小節,重復達二十八次之多。這段音樂雖然不斷迴旋往復,但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動聽悅耳。
影響
此曲由於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配樂而廣為人知。
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採用了此曲的改編版—喬治·溫斯頓(George
Winston)的音樂專輯《December》中的《帕赫貝爾的卡農變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風靡一時。
此曲還作為代表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
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亦用上此曲的弦樂版作為配樂。
動畫Kanon京都版的第14話亦有使用此曲,並在第24話用此曲解釋標題
希望幫到你咯~

熱點內容
北京愛情故事全集40 發布:2024-10-16 16:46:05 瀏覽:250
有祥的成語 發布:2024-10-16 16:43:19 瀏覽:126
看圖猜成語面 發布:2024-10-16 16:06:06 瀏覽:286
名人與時間的故事 發布:2024-10-16 15:48:20 瀏覽:877
濟南小城故事 發布:2024-10-16 15:40:00 瀏覽:602
生日成語祝福 發布:2024-10-16 15:33:43 瀏覽:156
狗白雲成語 發布:2024-10-16 15:16:40 瀏覽:403
有關諸葛亮的成語 發布:2024-10-16 15:01:39 瀏覽:442
關於孝德的故事 發布:2024-10-16 15:00:56 瀏覽:376
自強自立的故事 發布:2024-10-16 15:00:13 瀏覽: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