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第二
文言文中第二人稱
一、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汝」、「女」、「爾」、「若」、「而」、「乃」。
1、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2、女:用法同「汝」,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3、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
4、若: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
5、而:古同「爾」,可譯作「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子歸,歿而父母之世。(《國語·吳語》);
6、乃:可譯作「你」、「你的」。
例:誰謂乃公勇者?(《史記·淮南衡山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註:女(汝)、爾、若可以作主語、定語、賓語。而、乃很少作主語,不能作賓語,一般只作定語。
7、君:
8、子:在古代專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相對而言,稱「君」比較寬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9、乃:可譯作「你」、「你的」。
二、尊稱代替第二人稱,主要有「公」、「卿」、「君」、「子」、「足下」。但尊稱不是代詞,而是名詞。
1、卿:可譯作「你」、「您」。
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除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
2、君:尊稱,可譯作「你」、「您」。
例: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
3、子:可譯作「你」、「您」。
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為學》)
4、公:尊稱,可譯作「你們」,「公」後加「等」表示復數。
例: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陳涉世家》)
5、卿:可譯作「你」,表示尊敬或愛意。
例: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資治通鑒》)
6、足下:可譯作「你們」。
例: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
『貳』 第二用古文怎麼說
可以用次字,比如類似於「xx最甚,xx次之」
也可以用「明」指代第二,例如「明日」「明年(古文中)」意思是第二天,第二年,有時也用「旦日」,亦指第二天
在排行上,用伯仲叔季排兄弟
或用「亞」,例如「亞軍」,很明顯,第二名的意思,或「吳公先歃,晉侯亞之。」(《國語·吳語》)(歃:盟會時飲牲血以表誠意)
用「再」表示。例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二次擊鼓......」
或用「又」字,例如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正冊,副冊,又副冊」第二副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