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耳傳書文言文翻譯
1. 黃耳傳書閱讀答案和翻譯
晉初大抄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襲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2. 文言文啟蒙讀本翻譯19-40
19、關羽刮骨療毒 關羽曾經被亂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里,應當刨開臂膀,刮掉滲入毒葯的骨頭,除掉毒葯,這樣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醫生刨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吃烤肉,舉起酒杯喝酒,談笑自若。
20、白毛女 楊白勞,早年失去了妻子,有一個女兒,叫喜兒,許配給同村的大春。地主黃世仁,非常富有,但是不仁慈,他用天地賦稅相逼。楊白勞走投無路,自盡。喜兒頓時陷入虎口,被黃世仁所污。然後黃世仁又想把喜兒賣了。喜兒無奈,夜裡逃走,在深山躲藏,採摘果實吃。為了生活和報仇,潛入古寺,拿供品吃,大家都以為她是鬼。後來解放軍到了,喜兒被大春截獲。大春仔細看,是喜兒。喜兒自己講述坎坷,二人不勝感慨。這正可以表示說:漫漫長夜見旭日,地覆天翻人間易。自從這件事自後,沒有殘酷的政令,豺狼虎豹成灰燼。
21、 歐陽詢觀古碑 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後離開。他走離古碑幾百步又返回來,下了馬站在碑前觀察,等到疲乏,又鋪開皮衣坐下來觀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離去。
22、公冶長與鷂鷹 世俗傳說公冶長能聽懂各種鳥語。有一次公冶長聽到老鷹嘎嘎地叫:「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隻死獐,你來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跑到南山,果然找到一隻獐,可是他並不想把腸子拿給老鷹吃。老鷹因此懷恨在心。過了不久,那隻老鷹又像上次一樣來通報,公冶長又像上次那樣跑往南山去。他遠遠見到幾個人圍著一個東西,在那裡議論紛紛。公冶長以為是死獐,怕被別人搶走,老遠就喊著:「那是我打死的!"等他跑過來一看,竟然是一具屍體,不是獐。這些人就逮捕公冶長,扭送到官府去。縣令問案情,公冶長說明來龍去脈,但縣令不相信他懂鳥語。剛好這時屋檐下的鳥雀叫聲很急,縣令就問公冶長:"你如果懂得鳥語,那麼,你聽懂這只鳥吱吱喳喳的是為了什麼事嗎?"公冶長仔細聽了好一會兒之後說:"那隻鳥說,東鄉有一車粟米翻車,粟米撒了一地,來叫大夥兒去吃啊!"縣令派人到東鄉去考察,果真如此,就放了公冶長。 23、邴原泣學 邴原幼時喪父,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有雙親,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地說:「你這么可憐,那就去讀書吧!」邴原說:「沒錢交學費」老師說:「你如果立志讀書,我願意免費教你,不收學費。」邴原於是進了學堂學習,學習異常努力。才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24、小兒飼鵲 院子里有棵樹,樹上有一個鳥巢,鳥鵲在喂養她的兩個孩子,每天自己在那裡呱呱地叫。後來遇到狂風,樹折了,巢毀了,兩個小鳥掉在地上。一個小孩看見了,不禁歡喜,把小鳥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養它們,非常喜歡它們,等他們漸漸長大,才能飛走。一隻貓過來襲擊,叼走了小鳥,孩子立刻去追貓,未趕上,頓時停下來哭泣。小孩說:「早知道這樣,我把它們放回林間,貓就不會吃了小鳥。這是我的過錯。」 25、劉氏善舉 劉氏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孩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燭火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像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人,她往往用一升一斗的糧食救濟他們。偶爾有沒有衣服穿的人,她就用自己的衣服贈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稱贊她的善良。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誡他,說:「 為別人做好事,是做人的根本,誰沒有緩急的事情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幾乎都被燒毀,鄉鄰們都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懷念劉寡婦的情意呀。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母親做好事的原因。 26、梟逢鳩 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說:「你要到哪裡去?」貓頭鷹說: 「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 「為甚麽緣故呢?」 貓頭鷹說: 「村裏的人都討厭我叫的聲音,為了這個緣故,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你要是能改變了叫的聲音,那就好了;要是不能改變叫的聲音,就是搬到東面去,人還是討厭你的聲音的。」 27、鹿亦有知 博山有個姓李的人,以砍柴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撿到一隻鹿仔,就帶回家喂養。鹿長大一點後,十分馴服,見到人就呦呦叫。他們家周圍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來。到了秋祭的時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監督打獵的人很著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獵戶十幾天都沒有打到鹿,就向這個姓李的人請求把鹿給他,姓李的人不給。獵戶一個勁地哀求。姓李的人遲疑道:"等我考慮考慮。"當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來。姓李的人十分後悔。 28、二鴻 有一個獵人得到了一隻天鵝,其中雄的那隻跟著獵人飛到了他家,悲傷地鳴叫著,徘徊著,到了黃昏才走。第二天來了,獵人捉住了他,看見他伸出頭頸俯仰著,吐出半塊黃金。獵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用來贖妻子的。獵人放了兩只天鵝,兩只天鵝雙飛而去。獵人稱了一下金子,有二兩六錢多。唉!禽獸知道這樣,深情能夠這樣!悲痛不過悲在生死別離時,難道動物也是這樣的嗎? 29、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很喜歡飼養猴子的人,人們叫他狙公。他家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寧可減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滿足猴子的要求。然而過了不久,家裡越來越窮困了,打算減少猴子吃橡子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的橡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夠了嗎?」猴子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該夠吃了吧?」猴子一聽,一個個都趴在地上,非常高興。 30、殺駝破瓮 從前有一個人,一開始把糧食存放到了瓮中。一頭駱駝吃糧食把頭伸到了這瓮中,結果頭被卡在裡面出不來了。因為駱駝的頭出不來,這個人就為此事發愁。有一個老人來到,見了就說:「你不要發愁,我教你一個能讓駱駝頭出來的方法。你把駱駝的頭斬斷,自然就能夠出來了。」這個人聽了隨即就採納了老人的意見,用刀把駱駝頭斬斷了。已經殺死了駱駝,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糧食。這樣行事的人,被後人所恥笑。 31、雁冢 無錫縣盪口鎮有一個人得到一隻大雁,准備殺了燒著吃,有一個書生看見覺得很可憐,就買下它回家後養著玩。但是怕它飛走用繩子,就縛住大雁的兩翅膀,使它不能飛。大雁寄居在雞舍中,忍受著雞的欺負,只聽得空中大雁叫時就抬頭叫喊回應。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飛過,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隻大雁從空中飛下來棲在屋檐上,兩大雁相互對應鳴叫展翅,象認識的一樣,一隻要請它下來,另一隻請它上去。書生看了後悟出兩大雁必定舊相識,就剪斷了繩子讓它飛走。但是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飛翔了。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從屋檐上飛下來,兩大雁相對悲哀地鳴叫。過了一天,兩只大雁都死了。書生被大雁所感動,合起來葬了它們,取墓名為「雁冢」。 32、小人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玩魔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向玩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負責人大怒,打死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33、義士趙良 趙良,祖籍燕趙。漂泊江湖之中,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有哭的聲音,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見到一個少女面目臟亂,表情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這才得知是被村裡兩個惡少欺凌。趙良憤怒,徑直到了那個村莊,找尋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小女駭?」一個惡少說:「關你什麼事?」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 34、魯人鋸芊入城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但是我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35、熊與坎中人 有一個人到山裡射鹿,忽然掉進一個坑裡,看到有幾頭小熊。一會兒,有隻大熊進入坑裡,那人以為它要傷害自己。一會兒,大熊把食物分給幾個孩子,最後給了那人一份。那人餓了很久,冒著生命危險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覓食回來,都會分給他一份,這個人就這樣活了下來。後來,肖雄長大了,母熊把它們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計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來了,坐在人身邊。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著熊的腿,熊立即跳出。唉,都說禽獸沒有情義,但看這熊,怎麼能說它沒有情義呢? 36、陳萬年教子 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麼?」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37、黃耳傳書 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一直沒通家信,懷疑有不測。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38、報應 平望人王均,喜歡吃青蛙,製造了一根鐵針,長兩尺左右。每捉到一隻青蛙,就用針穿他的頭頸,針穿滿了,就帶回去,作為菜餚。好多年都是這樣。一天,到親戚家,見到桌上沒有青蛙,十分遺憾。晚上親戚留他住。突然,遠處失火,王均在屋頂看,親戚家離水住,怕盜由水爬上屋頂,所以放了十根鐵條,頂端十分銳利。王均在屋頂看,幸災樂禍,失足落下,鐵條穿過他的頭頸。他的死狀像針穿青蛙,大概殺生報應。
39、南歧之人 南歧處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兒甘甜,但性質很差,喝這種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裡的後代沒有一個不是粗脖子。他們見到外地人來了,男女老少涌去圍觀,還大聲嘲笑他:「真怪呀,這人的脖子怎麼這樣乾枯細瘦?一點也不像我們!」外地人說:「你們那凸在脖子上的東西是一種癭病。你們不找些葯除去你們的頸瘤病,反倒覺得我的頭頸細瘦(不正常)?」南歧人聽了大笑道:「我們這地方全是這樣,哪裡用得著去醫治呢?」他們始終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醜陋的。 40、犬負米救主人 楊光遠反叛了青州,有孫某在圍城中,他的田莊在青州西側。城門關閉了很久,內外隔絕,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嘆息。有一隻狗在旁邊走來走去,似乎有憂思之態。孫某說:「家裡沒有糧食,人就要死了,怎麼辦?你能為我去田莊取米嗎?」狗搖搖尾巴回應他。到了夜裡,把一個布袋和書信系在狗的背上。狗就從水竇出去了,到了田莊就叫了起來。莊上的人開了門,認識這只狗,拿下書信看了之後,讓狗背了米回來,天還沒亮就進城了。像這樣幾個月,孫某全家得以不餓死。後來楊光遠敗北,城門大開。 不發,麻煩哪~~~~ 41.迂公修屋 迂公家裡住著幾間破屋。有一年夏天,接連下了幾天大雨,屋頂多處漏雨,一夜之間要把床搬來挪去好多次,最終滿屋連一處乾地方都沒有了,惹得妻兒們都責怪他。迂公趕忙出去叫了泥瓦匠過來搶修,花了很多功夫,也費了很多錢。 剛一完工,天也雲開霧散,晴朗無比。迂公仰頭看著剛剛修好的房屋,無奈地嘆道: 「運氣不佳的人就是運氣不佳,真沒辦法。剛剛修完屋,老天也停了雨,這不白白賠上了許多工錢嗎?」
3. 文言文 黃人傳書 的解釋急需,請在11.24 晚上8:00回答,高懸賞!!!
陸機年少的時候,非常愛好打獵,在東吳一帶具有豪盛的名聲。有一天,客人版送給他一條善跑的狗權,名叫黃耳。陸機後來在洛陽做官,經常把它帶在身邊。這只狗很聰明,能聽得懂人語曾經把狗借人到三百里外,狗認識回家的路,自己回來了。陸機客居在北京時,很久沒有和家裡人聯系,於是開玩笑地說:「我與家裡斷了書信來往,你能幫我送信,並帶回家裡的消息嗎?」狗高興地搖尾巴,表示同意。陸機寫了一封信,放在竹筒里,系在狗的脖子上。狗走驛路,向東吳快跑,飢餓時便到草叢里尋找獵物吃。一遇到大河,它就向擺渡者搖頭擺尾,擺渡者憐愛它,就呼它上船。船快靠岸了,狗就飛騰上岸,然後飛一樣奔跑。一直到了陸機家裡,嘴銜竹筒發聲指示他們。他們打開竹筒取出信,看完,狗又向陸機家人作聲,像有所求。他們寫回信裝進筒,又繫上狗的脖子。狗得到答復,又跑回洛陽。算起來人走50多天,而狗往返才半個月。後來狗死了,陸機派人把它的靈柩送回東吳,安葬在陸機宅居之地的南邊。距離陸機家200步,聚土為墳,村裡人叫「黃耳冢」。
是這個嗎
4. 黃耳傳書的翻譯
譯文:晉朝的詩人陸機,養了一隻湯宗元種狗,叫「黃耳」。陸機在京城(版洛陽)當官,權好久沒收到家裡寄來的信,擔心家裡發生了什麼事。
一天,陸機開玩笑地對他的狗說:「你能帶書信跑回家鄉取消息回來嗎?」狗很開心,搖擺它的尾巴。
陸機立即寫了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脖子上。狗經過專門給馬車通行的道路,日夜不停息地趕路。家人看到陸機的信,又回信給陸機。
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嶺,直奔京城。家鄉和洛陽之間相隔幾千里遠,人走路來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後來狗死了,陸機在家鄉埋葬了它,取碑文名為「黃耳冢」。
(4)黃耳傳書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風箏通信
風箏用於通信,是南朝梁時的事。梁朝末年侯景叛亂,圍攻京城,內外消息斷絕。這時,京城內有一小孩向朝廷建議用風箏向外報信。
太子蕭綱聽從了這個意見,扎了一個很大的紙鳶〔yuān〕風箏,在風箏背面綁上告急書信,用幾千丈長的繩子放出,寫明誰若獲得此書求得援軍賞銀100兩。蕭綱放了幾次紙鳶,都被侯景派人射下,梁朝終未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