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山川記文言文翻譯
『壹』 有關瞿塘峽或西陵峽的古文,擺脫幫忙找一篇,最後加上翻譯與鑒賞!
三峽[1]
[北魏] 酈道元
江水又東徑廣溪峽[2],斯乃三峽之首也[3〕。其間三十里,頹岩倚木[4],厥勢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淵[5]。淵北有白鹽崖[6],高可千餘丈,俯臨神淵。土人見其高白[7],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其上,推其灰燼,下穢淵中[8],尋即降雨[9]。常璩曰[10]:縣有山澤水神[11],旱時鳴鼓請雨,則必應嘉澤[12]。《蜀都賦》〔13〕所謂「應鳴鼓而興雨」也。
峽中有瞿唐、黃龕二灘[14]。夏水回復[15],沿泝所忌[16]。瞿唐灘上有神廟,尤至靈驗[17]。刺史二千石經過[18],皆不得鳴角伐鼓[19]。商旅上水[20],恐觸石有聲,乃以布裹篙足[21]。今則不能爾[22],猶饗薦不輟[23]。
此峽多猨[24]。猨不生北岸[25],非惟一處。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26],初不聞聲[27],將同狢獸渡汶而不生矣[28]。
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29],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30]。
江水又東徑巫峽〔31〕,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32〕。郭仲產雲[33]: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34],而今縣東有巫山,將郡縣居治無恆故也[35〕。
江水歷峽[36〕,東徑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37〕,晉太元二年又崩〔38〕。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湧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簟〔39〕,或方如屋,若此者甚眾,皆崩崖所隕〔40〕,致怒湍流[41],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岩所余[42],此之諸嶺〔43],尚為竦桀〔44]。
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45〕,偕嶺衡疑[46〕。其翼附群山[47〕,並概青雲〔48〕,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49]。神孟塗所處[50]。《山海經》雲[51]:「夏後啟之臣孟塗[52]。是司神於巴[53]。巴人訟於孟塗之所[54],其衣有血者執之[55],是請生居山上[55]。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57]。又,帝女居焉[58]。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59],名曰瑤姬[60],未行而亡[61],封於巫山之陽[62],精魂為草,實為靈芝[63]。所謂「巫山之女[64],高唐之阻,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焉。其首尾間[65],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66]。重岩疊嶂[67],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68],不見曦月[69]。至於夏水襄陵[70],沿泝阻絕[71]。或王命急宣[72],有時朝發白帝[73],暮到江陵[74],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75],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76],回清倒影[77]。絕〓多生怪柏[78],懸泉瀑布[79],飛漱其間[80]。清榮峻茂[81],良多趣味[82]。每至晴初霜旦[83],林寒澗肅[84],常有高猿長嘯[85],屬引凄異[86],空谷傳響,哀轉久絕[87]。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88],猿鳴三聲淚沾裳。」
江水又東徑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89]: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90],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須發皆具[91],因名曰「人灘」也。
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92],有石色如人負刀牽牛[93],人黑牛黃,成就分明[94]。既人跡所絕[95],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紆回[96],雖途徑信宿[97],猶望見此物[98]。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99]。」言水路紆深[100],回望如一矣[101]。
江水又東徑西陵峽[102]。《宜都記》曰[103]: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104],多所象類[105]。林木高茂,略盡冬春[106]。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107]。所謂「三峽」,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聞峽中水疾[108],書記及口傳,悉以臨懼相戒,曾無稱有山水之美也。及余來踐躋此境[109]。既至,欣然始信,耳聞不如親見矣。其疊崿秀峰[11O],奇構異形,固難以辭敘[111]。林木蕭森[112],離離蔚蔚[113],乃在霞氣之表[114]。仰矚俯映,彌習彌佳[115],流連信宿,不覺忘返,目所履歷[116],未嘗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117],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
【注釋】
[1]三峽:長江三峽,指瞿唐峽、巫峽、西陵峽。在長江上游,西起今重慶市奉節白帝城,東迄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
[2]徑:經過。廣溪峽:即瞿唐峽,又名夔峽,西起今重慶市奉節白帝城,東至今重慶市巫山縣大寧河口,全長8公里。下文雲「三十里」,因古里較今里短。
[3]斯:這。
[4]「頹岩」二句:謂兩岸傾斜的岩壁和靠山的樹木,看它們的趨勢恐怕要交接起來。「頹」,傾倒。「倚」,靠在岩壁。「厥」,它們,指江兩岸的岩壁和樹木。「殆」,大概,恐怕。「交」,交結相連。
[5]神淵:淵名。
[6]白鹽崖:山崖名。
[7]土人:當地居民。
[8]下穢淵中:樹木灰燼推到神淵中,把神淵弄臟。
[9]尋:不久。
[10]常璩:字道將,江原(今四川崇慶)人。曾在蜀漢任散騎常侍等職,入晉後居住建康(今江蘇南京市),著《華陽國志》。所引其語即見《華陽國志》。
[11]縣:指永安縣,即白帝城。
[12]應:應驗。嘉澤:美好的恩澤,謂降雨。
[13]《蜀都賦》:晉代左思《三都賦》之一。
[14]黃龕(kān):與「瞿唐」都是灘名。
[15]夏水:夏季漲潮大水。回復:繞灘迂迴流行。
[16]沿泝(sù):順流和逆流。「溯」,同「溯」。所忌:謂行船所忌諱。
[17]尤至:尤其最為。
[18]刺史二千石(dàn):謂州郡長官和朝廷大臣們。「二千石」,俸祿二千石以上的大官。
[19]鳴角伐鼓:吹打奏樂。「角」,號角。「伐」,擂。
[20]上水:謂逆流行船。
[21]篙:撐船的長桿。篙足,謂篙頭。
[22]不能爾:謂不能用篙觸灘石航船。「爾」,這樣。
[23]饗薦:用食物祭祀水神。輟:停止。
[24]猨:同「猿」。
[25]「猨不生」二句:意謂猿猴不能在整個北岸生活,不是只指北岸某一處。
[26]放著:放任猿猴定居。
[27]初不聞聲:起初聽不見這些猿猴的叫聲。
[28]將:不定語氣詞,或者,可能。狢(hé):同「貉」,動物名,耳小嘴尖,似狐,晝伏夜出,捕食蟲類。汶:讀若「岷」,汶江,即岷江,源出四川松潘。不生:謂不生活在瞿唐峽北岸。
[29]「其峽」句:謂此峽大概是夏禹開鑿出來,以使江水流通的。
[30]郭景純:晉代作家、學者郭璞,字景純。引文見其所作《江賦》。夏後:即謂夏禹。「後」,帝王的意思。
[31]巫峽:一稱大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至湖北巴東官渡口,長約40公里。
[32]杜宇:古蜀國帝王名。
[33]郭仲產:晉人,有《荊州記》二卷(見《新唐書·藝文志》)。
[34]《地理志》:指《漢書·地理志》。
[35]居治:指郡、縣政府所在。無恆:不長久,有變動。
[36]歷:經歷。
[37]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38]晉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
[39]簟(diàn):竹席。
[40]隕(yǔn):墜落。
[41]致怒湍(tuān)流:因而造成急流暴起。「湍」,急流。
[42]頹岩所余:指崩塌後仍在江岸矗立的岩石。
[43]諸嶺:泛指兩岸其它山嶺。
[44]竦桀:高聳突出。
[45]抗峰岷峨:謂大巫山峰可與岷山、峨眉山相比高。
[46]偕嶺衡疑:謂又可與衡山、九疑(嶷)山相作伴。「衡」,指南嶽衡山;「疑」,指九疑(嶷)山;都在湖南境。
[47]翼附群山:謂群山依附在大巫山的羽翼下。
[48]並概青雲:謂並且總括了空中的青雲。
[49]「更就」句:謂大別山高入雲霄,好像更是在跟天評判群山、青雲的優劣等第。「就」,向,與。「霄漢」,天空。
[50]孟塗:巫山神名,詳見下注。處:居住。
[51]《山海經》:下列引文見《山海經·海內南經》。
[52]夏後啟:夏代帝王啟,禹的兒子。孟塗:一作「血塗」。據《竹書紀年》載,夏啟八年,派遣孟塗到巴國主管訴訟。
[53]是:因此。司神於巴:在古巴國當了主管一方的神。
[54]訟:訴訟,俗語「告狀打官司」。
[55]「其衣」句:意謂訴訟者當中,有人衣服上見血跡的,就把他捉起來。
[56]「是請」句:謂因此巴人就請求孟塗生活居住在大巫山。
[57]郭景純:晉代郭璞;引文見其所注《山海經》,今本注語稍有出入。丹山:在湖北巴東縣西。丹陽:春秋楚國丹陽城,亦稱楚王城,故址在今湖北秭歸東。
[58]帝女:天帝的女兒,詳見下注。
[59]宋玉:戰國末年辭賦作家,所著《高唐賦》、《神女賦》,述楚王夢會巫山神女故事。但「所謂」至「實為靈芝」句雲雲,並非宋玉所述,而是魏晉人杜撰的神話。季女:最小的女兒。
[60]瑤姬:一說為「姚姬」,見《文選·高唐賦》李善注引《襄陽耆舊傳》。
[61]未行:謂尚未出嫁。
[62]陽:山的南面。
[63]實:果實。靈芝:葯草名,道教以為仙草。
[64]「所謂」十句:引宋玉《高唐賦》中巫山神女對楚王說的一段話。「巫山之女」,即所謂「天帝之季女」。「高唐」,古楚國的台觀名,在雲夢澤中;字一作「高丘」,指巫山。「旦」,早晨。「旦為」二句,意謂「行雲」、「行雨」便是神女化身。「陽台」,指高唐觀的高台。「旦早」四句,意謂楚王早晨醒來,果然見到雲雨,於是就修築了朝雲廟。
[65]其首尾間:謂巫峽從開頭到終點之間的距離。
[66]略:大略,大體地看。闕:同「缺」,謂斷缺。
[67]重岩疊嶂:重重山岩,累累高峰。「嶂」,聳立如屏障的高山。
[68]亭午:中午。夜分:半夜。
[69]曦(xī):日光。曦月:謂太陽和月亮。
[70]夏水襄陵:謂夏季漲潮,江水漫上山岸。「襄」,凌越,謂水漲上岸。「陵」高丘。
[71]沿泝阻絕:謂上水船和下水船都不通。
[72]或王命急宣:有時皇帝有詔命必須緊急傳達。
[73]白帝:白帝城,在今重慶市奉節東,在瞿唐峽岸,是三峽開端處。
[74]江陵:今湖北江陵。
[75]「乘奔」二句:謂雖然乘著賓士的快馬,駕御長風飛行,也比不上三峽下水船航運得快。「不以」,不如。「疾」,快速。
[76]素湍:白色的急流。
[77]回清倒影:在迴旋的清水中,倒映著兩岸的景物。
[78]絕〓(yǎn):極其陡峭的山峰。
[79]懸泉:謂小瀑布水。
[80]飛漱:飛流噴射。
[81]清榮峻茂:意謂水清山峻,草木繁榮。
[82]良:誠,確實。
[83]晴初霜旦:謂雨雪初晴或清晨霜凍的時光。
[84]肅:收縮,謂澗水小。
[85]長嘯:長叫。
[86]屬引:連續不斷。凄異:異常凄厲。
[87]久絕:很長時間才消失。
[88]巴東:指今重慶市雲陽、奉節、巫山一帶。
[89]袁山松:名一作「崧」,東晉作家、音樂家,歷官吳郡太守等職。有《後漢書》一百一卷。引文見其所著《宜都記》(參看下注103)。
[90]嶔崟(qīn yín):山高的樣子,比喻石高。
[91]須發皆具:謂連胡須頭發都有。
[92]最外:指最近江岸。
[93]石色:謂岩石表面的顏色。負:背著。
[94]成就分明:意謂人黑色,牛黃色,這是人所畫成功的,因而形狀、色彩都分別清楚。
[95]「既人跡」二句:意謂既然這岩壁是人跡不到的,那麼究竟怎麼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96]江湍:急流的江水。
[97]途徑信宿:意謂船過黃牛灘要航行兩天兩夜。「信宿」,住兩夜。
[98]此物:指岩石上的人牽牛圖形。
[99]黃牛如故:意謂轉來轉去,還是看見這個黃牛。「如故」,指與起初見到黃牛時的位置一樣,沒有多少移動。
[100]紆深:迂迴曲折地前進。
[101]如一:好像一個樣子。
[102]西陵峽:一名巴峽,西起湖北巴東官渡口,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全長156公里。
[103]《宜都記》:《宜都山川記》,李氏著。見《新唐書·藝文志》。「宜都」,郡名,治所在今湖北宜都。
[104]彩色形容:石紋色彩構成形態容貌。
[105]多所象類:大多像各種各類物體。
[106]略盡冬春:意謂大體上經冬至春也不凋落。
[107]泠泠(líng):聲音清越。
[108]「常聞」四句:意謂常聽說三峽水急,凡是書上記載以及口頭傳言,都是告誡人們到三峽時要當心戒備,幾乎沒有稱道三峽山水之美的。
[109]及:等到。踐躋(jī):登臨。
[110]崿(è):山崖。
[111]固難以辭敘:本就難得用言語描述出來。
[112]蕭森:樹木錯落竦立的樣子。
[113]離離:排列的樣子。蔚蔚:茂密的樣子。
[114]霞氣:雲霞霧氣。表:表面,此謂在……上面。
[115]彌:愈。習:熟悉。
[116]目所履歷:親眼看到的。
[117]「山水」二句:意謂如果三峽山水有靈性的話,則也應當因為遠古以來遇到一位知己而吃驚了。「千古」,久遠的年代。
【作者及題解】
作者已見前《華山》簡介。
本篇節自《水經注·江水》,題目是擬加的。誠如作者所引袁山松言,此前的「書記及口傳」,都因為長江三峽水急灘險,「悉以臨懼相戒」,不稱賞它的山水風光。而袁山松「踐躋此境」之後,深為三峽奇觀贊嘆,欣然以它的千古知己而自豪。所以通篇記述三峽的神話傳說、風土習俗、景物勝境以及民歌民謠等,興奮地突出三峽的「奇」。從廣溪峽「頹岩倚木,厥勢殆交」開始,讀者便被引入奇特風光。然後,下穢神淵以求雨,北岸不生猿猴,經新崩灘,望大巫山,聆聽猿鳴,欣賞人灘,過黃牛灘,入西陵峽,莫非奇觀奇聞,無不奇趣盎然。但作者並不是為了獵奇,也不是為了搜幽,而是為了實地考察,因此它奇出於實,趣歸於知,廣征博引而無學究氣,描述簡潔更見真精神,文字清峻,筆觸生動。它與前選《華山》一樣具有地理文獻價值,兼屬游記散文佳作,而且不僅寫出不同地理形貌,更有不同山水情趣。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藝術特點。
哈哈,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