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被動句例句
㈠ 文言文句式中的被動句有哪些
被動句的表示法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用一定的虛詞作為標志的被動句,這種類型主要是有以下幾種形式:
「於」表被動,介出動作的主動者。例:
不能容於遠近。《五人墓碑記》(不能被遠近各處所容留)
而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而你被趙王寵幸)
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庄暴見孟子》(被王召見)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赤壁賦》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接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師說》(不被時俗約束。注意,「學於余」的「於」是「向」的意思。)
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使不辱於諸侯。
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有時候,這個「於」也能省略掉。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赤壁》)
「逼兵勢」是「逼於兵勢」。《同上》
「見」 「見……於……」「受……於……」形式表被動。例: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
信而見欺,忠而被謗。《屈原列傳》
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漸見愁煎迫。《孔雀》
燕國見陵之恥除也。《荊軻……》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愚溪詩序》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齊桓晉文之事》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賤妾不幸,今日見辱於長者《柳毅傳》
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以上兩種格式中的「於」是介詞,作用是介出動作的主動者,「見」「受」表被動。需要注意的是: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
冀君實或見恕也。(《答司馬諫議書》)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陳情表》
君既若見錄。《孔雀》
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請見諒」等即為此種用法 「請見諒」表「請你原諒我」之意。類似的還有:見笑、見教等。
「為」「為……所」。例: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
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促織》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當是為谷中大水沖激。《雁盪山》
為深谷林莽所蔽。《雁盪山》
遂為諸將所擁而行。
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黃花岡……》
為巡船所物色。
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還有「為操所先」「為人所殺」等)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活板》
為婢僕所感,日以厭薄。《柳毅傳》
女侄不幸,為玩童所辱。《同上》
羸兵為人馬所蹈藉。
如姬父為人所殺。
註:另兩種形式「……為所……」和「為……之所……」實際上就是「為……所……」格式。例: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此句實際上是說「不者,若屬皆且為之(或「其」指劉邦)所虜」,(否則,你們這幫人都將被他俘虜!),「之」或「其」只是省略了,所以不需再分類記憶。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為積威之所劫」意思就是「為積威所劫」(被積久而成的威勢所脅迫),「為」仍是表被動介詞。「之」,放在「為」後的動作出發者與動作之間,是結構助詞,無義,用來調節音節。
「被」字表被動。例: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記》)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史記·屈原列傳》)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仍更被驅遣。(《孔雀東南飛》)
被動句的另一種類型是不用任何虛詞為標志的,即以主動句的形式表達被動的內容。也叫意念被動句。例:
戍卒叫,函谷舉。——函谷關被攻佔(《阿房宮賦》)
猶守義不辱。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洎牧以讒誅。——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被誅殺。(《六國論》)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陳情表》)
註:此種被動句多用來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還比如「比干剖心」「邯鄲圍」「城必克」「城之破」等。
注意:有的整個句子的主語不是受事者,而是句子的某個成分含有被動,我們一般也把它叫做被動句。如: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周公被逮捕就是由他指使的。(《五人墓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