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勵志課是什麼意思

勵志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7-08 15:21:02

1. 什麼是勵志教育培訓

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勵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勵為手段的信念教育。
信念是對觀點、對人或對事的一種堅信的狀態。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信念有時是由目標產生,有時是由信仰產生,有時是由興趣產生。總之,信念是一種念想,而且堅信。勵志教育的核心,是我們給學生什麼信念。這種信念首先是前面講的「志」,當然還有自信,還有道德。「我是最棒的」,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我能講文明我能有禮貌」,「我是中國人我有中華魂」,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
激勵就是通過外界對人的刺激和影響,來調動、激發人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的要素有需要、動機和目標[①]。教育激勵是教育者為了滿足學生成長、人才發展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創設激發學生動機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以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的過程。[②]
在教育激勵中,信念就是學生對教育目標的堅信。通過教育激勵,我們要讓學生對教育目標產生信念。
前幾年,山東有一所學校搞了「誓詞激勵」的「勵志教育」特色辦學,起床喊誓詞、跑操喊誓詞、課間喊誓詞。這種激勵產生了一定程度激勵作用,很多學校競相仿效。幾年後,這種以高考為目標的激勵被教育廳叫停。之後,對勵志教育,人們的認識停留在考大學上,認為教育勵志就是舉拳頭喊口號,就是考北大清華,就是精英教育大眾化。
高考為導向的教育目標,必然會貽害學生。我們的勵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激勵。而這種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學生成長和發展、並且兼顧社會需求的。
還有,愛恨情仇功名利祿,能不能成為學生的信念。這些刺激,對人盡管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但是作為學生的信念肯定不行,因為狹義的愛,以及「恨情仇功名利祿」,考慮的主要角度是個人,沒有兼顧社會。只有兼顧個人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信念才是正確的。當然,廣義的愛心,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生命,是非常值得倡導的。
信念需要培養,以致鑄造。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國現階段。
課題組根據積極心理暗示理論、教育激勵理論和道德認知的「順從認同內化」理論,採用了「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學生勵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閱成長記錄」為主的「導師每月三大步」,以「主題班會」為主的「班級課程體系」,等等。這種模式,簡單而獨到,成效明顯。
折疊道德教育
勵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重要的是基於科學發展觀的道德教育
在勵志教育的實踐中,課題組把學生必須接受的道德內容,寫在了勵志信里,通過「三大步模式」和全員育人導師制等科學理論,對學生進行實施。因為德育和勵志教育的結合,在實踐中產生了較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讓我們重新學習一下這個用的非常頻繁的「德育」的概念。《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對德育的概念認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胡守棻(fēn)主編的《德育原理》(1989)認為:「德育即是將一定的社會或階級思想觀點、政治准則、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根據德育的概念看來,課題組根據《規劃綱要》精神,按照德育課程大綱,把德育內容,由淺入深的、成序列的編排成以勵志信為主導的德育讀本《我們有話對你說》,完全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讓學生集體朗讀勵志信,就是一個德育過程,是課題組推廣的主要德育模式。課題組認為,對於中華文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比如愛國、誠信和責任等核心的民族道德品質,無需論證,我們必須讓學生無條件接受,通過「順從-認同-內化」的科學認知過程對學生進行教育。課題組把這些內容寫在了勵志信里,通過勵志信的神秘感,應用積極心理暗示的辦法,採用集體朗讀勵志信的做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理論上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實踐中德育成效也較明顯。
在孔子故鄉曲阜的曲阜一中,對5000名在校學生實施了三大步勵志教育,半年後,對5000名家長進行了「曲阜一中勵志教育普查」,調查共設置了10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三大步勵志教育非常贊同的佔93%,93.1%的家長認為孩子「變得自立、自強、自信」或者「學習勤奮刻苦,成績明顯進步」,95.2%的家長認為,集體朗讀勵志信等方法可以「喚醒孩子的良知,激發生命潛能」。
根據德育的概念分析和實踐數據證明,我們認為,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三大步育人模式」,從內容到形式,都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很好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結合勵志教育,遵守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按照唯物辨證法的觀點,事物發展的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德育過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種價值性的環境和影響,但這一環境或影響起作用的先決條件仍是德育對象接受這一影響的內因。德育過程實際上也是德育對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斷建構的過程。德育應該是環境與生長的統一,價值引導與個體價值建構的過程。」[③]
教育一定要遵守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德育過程,如果對德育對象考慮不足,那一定是反德育。所以,課題組倡導「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兼顧道德教育和學生成長。當然,「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也是針對學生「被成長」「被考試」和「被學習」等嚴重的教育亂象。
通過以上兩點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勵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勵志教育的結合,賦予了道德教育「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內涵。
折疊賞識教育
勵志教育是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結合的教育。
我們談到勵志教育,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對學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產生自信和堅定信念。但是,勵志教育一定要以賞識教育為主,只有賞識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自信。而且學生在挫折中,教師的賞識更重要。
勵志教育之「勵」,主要意思是勉勵、激勵,是激發和喚醒。因此我們的主要教育手段是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賞識教育。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說明能在教學中進行以「激勵和鼓舞」的賞識教育是必要的。
在勵志教育中,我們經常會有一些提法,比如「你是最棒的」,在商界有 「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提法,等等。這些提法都是較具體的人生價值的理念,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但是極有必要提出的是,這里的「最」,可以不是第一,將來也可以不是。但是如果經常這樣講,就會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這樣的提法,是不是志向,是不是符合邏輯,似乎不是特別重要。這種提法的激勵和鼓舞效果卻是重要的、公認的。
總之,勵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為導向、以教育激勵為手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廣義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的道德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意志戰勝挫折的賞識教育。
勵志教育不可以走偏,不可以成績為上成績唯一,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論。教師要善於發掘學生的各種智能,並且給以肯定,給以激勵和鼓舞。

2. 勵志是什麼意思

「勵志」意思是:激勵奮發向上的心志。

拼音:lì zhì

出處:出自漢代班固的《白虎回通·諫諍》:勵志忘生答,為君不避喪生。

翻譯:激勵奮發向上的心志而忘記了生命,就是指你不躲避危險而失去了生命。

用法:通常在句子中作謂語,表示奮發向上的心志。

例句:理想是生命的指路明燈,勵志是前行的動力。

近義詞:奮志、發憤

(2)勵志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勵志」的近義詞:奮志、發憤

一、奮志

拼音:fèn zhì

意思是:指振奮志氣,奮發的心志。

出處:出自唐代房玄齡的《晉書·羅尚傳》:諸為寇所逼者,人有奮志。

翻譯:那些被賊寇所逼迫的人,有的人存有奮發的心志。

二、發憤

拼音:fā fèn

意思是:指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

出處:出自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翻譯:奮力用功而忘記吃飯,快樂而忘記所有憂愁。

熱點內容
牛痘的故事 發布:2024-11-15 23:58:22 瀏覽:234
猜成語止 發布:2024-11-15 23:55:43 瀏覽:139
一斤打一成語 發布:2024-11-15 23:51:19 瀏覽:650
小雞成語 發布:2024-11-15 23:47:40 瀏覽:437
帶歸成語 發布:2024-11-15 23:39:09 瀏覽:209
成語患什麼 發布:2024-11-15 23:39:02 瀏覽:541
故事王b站 發布:2024-11-15 23:31:51 瀏覽:512
小河邊故事 發布:2024-11-15 23:27:42 瀏覽:859
愛麗絲童話故事 發布:2024-11-15 23:05:43 瀏覽:558
第二個字是為的成語 發布:2024-11-15 23:00:34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