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圖片哲理
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方法
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科學的方法是通向成內功的階梯容
方法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
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方法
解決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
方法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方法必須不斷革新
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掌握新的方法
『貳』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誰寫的
清代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內山人,容世稱王漁洋,謚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清初傑出的詩人、文學家。
原文:《題秋江獨釣圖》清代:王士禎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譯文:戴著一頂斗笠披著一件蓑衣坐在一隻小船上,一丈長的魚線一寸長的魚鉤;
高聲唱一首漁歌喝一樽酒,一個人在這秋天的江上獨自垂釣。
(2)釣魚圖片哲理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王士禎早年應朋友邀請,為《秋江獨釣圖》而題的七絕。
二、賞析
全詩描寫了一個漁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釣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項斗笠、一葉輕舟、一支釣竿,垂釣者一面歌唱,一面飲酒,垂釣的瀟灑被刻畫得活靈活現。雖然獨自釣起一江的秋意,但逍遙中不免深藏幾許蕭瑟和孤寂。
『叄』 文言文《釣魚》
原文:
予嘗步自橫溪,有二叟分石而釣,其甲得魚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獲也,乃投竿問甲曰:「食餌同,釣之水亦同,何得失之異耶?」
甲曰:「吾方下釣時,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魚,目不瞬,神不變,魚忘其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魚,目乎魚,神變則魚逝矣,奚其獲?」
乙如其教,連取數魚。
子嘆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解釋:叟:老人 投:扔下 逝:去
翻譯:我曾經獨自漫步過溪流,(看見)有兩位老人分別坐在(一塊)石頭的兩旁釣魚,其中甲得到的魚特
多,並且很輕易就釣到。乙一天都沒有收獲。(乙)就扔下釣竿問甲道:「魚餌相同,釣魚的溪流也相同,為什麼差
別這么大呢?」甲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魚,眼睛不眨,神色不變,魚忘了(坐這的
是)我,所以容易上鉤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魚,神態(總是)變魚(自然)就逃離啊,哪裡還會有收獲呢!」乙
按照他教的做,一連釣到幾條魚。
我感嘆道:「這意思說到了事物的宗旨,成為哲理了啊!」應該記下來。
寫出感受:辦事欲成功,不要急功近利。要輕松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