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文言文
Ⅰ 急求30篇短小文言文(越短越好),最好有譯文!!!!!!!!!
沒有對不起
Ⅱ 急需[15篇短小的文言文和翻譯]一定要是簡短的哦
1.明人吳儼,家巨富,至尚書益。其子滄州酷好書畫,購藏名筆頗多。一友家有宋宮所藏唐人十八學士袖軸一卷,每欲得之,其家非千金不售。吳之弟富亦匹兄,惟粟帛是積,然文人常鄙之。一日,其弟語畫主曰:「《十八學士》果欲千金耶?」主曰:「然。」遂如數市之。後置酒宴兄與其素鄙已者,酒半,特談畫,並出<十八學士>以玩.或曰:」君何以知其名畫?」其弟顧左右而言他.時人傳為笑話.
譯文:
明人吳儼,家巨富有的,至目前書值得。他你滄州酷好書畫,購藏名聲筆頗多。一友家有宋宮處所藏唐人十八學士袖軸一卷,每想得的,他家非群(泛指多)金不售。吳的弟富有的也是匹兄,只粟絲綢這堆放,然而文人常低下的。一天,他弟告訴畫主說:「《十八學士》果想群(泛指多)金耶?」主說:「然而。」於是象幾市的。後置酒宴兄和他白低下停的人(或事物),酒半,小獸談畫,一起出<十八學士>拿來玩弄.或說:」你憑什麼拿來適應他名聲畫?」他弟難道左右並且言他.的時候人傳作笑話.
2.劉寵任會稽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為將作大匠.山陰縣有五六叟,自若耶谷間出,人 百錢以送寵,曰:」山谷鄙人,未嘗識朝政.他守時,史索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史;年老值聖明,故相扶而送.」寵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叟奉以錢,寵不能辭,遂各選一錢受之.
翻譯:劉寵擔任會稽太守,除去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事情,郡里因此被治理得很好。於是朝廷將其徵用為大將委派重任。那個時候山陰縣里有五六個居住在若耶谷的老頭,從谷中走出來,每個人送了一百錢給劉寵,說:「住在山谷里的人,不懂得朝廷政事。之前其他人任太守時,一直向來百姓苛索,一天到晚不停,有時狗叫一整天,老百姓不得安寧。自從您來了,晚上狗不叫了,百姓也不到官吏了。年紀大了才碰到賢明的官員,所以相互攙扶著來(給您)送行。」劉寵說:「我的治理怎麼能像您所說得這樣(好)呢!」老人將錢奉送給劉寵,劉寵不能推辭,於是從每個人那裡接受了一錢。
3.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如何?」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由百獸之畏狐也.
翻譯: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群臣無人回答,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見了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5000里,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像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4.郁離子謂執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與,抑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執政者曰:「何謂也?」郁離子曰:「仆聞農夫之為田也,不以羊負軛;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後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後用之,不問其系族,惟其賢,不鄙其側陋。今風紀①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雲乎哉?言語雲乎哉?乃不公天下之賢,而悉取諸世胄昵近之都那豎②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夫之田、賈子之車也。」執政者許其言,而心忤之.
翻譯:
郁離子謂執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與,抑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鷙得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相國之政與相國之言不相似矣。」執政進曰:「何謂也?」郁離子曰:「仆聞農夫之田也,不以羊負琦;賈子之治車也,不以豕驂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為其所敗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學而後入官,必試之事而能然後用之,不問其穖,惟其賢,不鄙其側陋。今風紀之司,耳目所寄,非常之選也,儀服雲乎哉?言語雲乎哉?乃不公開下同,而悉取諸世胄昵近之都那豎為之,是愛國家不如農夫之田、賈子之車也。」執政者許其言而必忤之。
5.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翻譯:楚國人和氏在楚山中得到一塊未加工的玉石,捧著進獻給厲王。厲王叫玉工鑒定,玉工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和氏是欺騙,因而刖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武王即位,和氏又捧著他的未加工的玉石獻給武王。武王叫玉工鑒定,又說:「是石頭。」武王又認為和氏是欺騙,而刖了他的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和氏就抱著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就繼續流著血。文王聽到後,派人問他哭的原因。說:「天下被刖腳的人多啦,你為什麼哭得這樣悲痛?」和氏說:「我不是悲痛腳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寶玉被說成是石頭,真誠的人被說成騙子,這就是我悲痛的原因。」文王就使玉工加工這塊石,從中得到了寶玉,就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6.新城王大司馬霽宇鎮北邊時,常使匠人鑄一大桿刀,闊盈尺, 重百鈞,每按邊,輒使四人扛之。鹵簿所止,則置地上,故令北人捉 之,力撼不可少動。司馬陰以桐木依樣為刀,寬狹大小無異,貼以 銀箔,時於馬上舞動,諸部落望見,無不震悚。又於邊外埋葦薄為 界,橫斜十餘里,狀若藩籬,揚言曰:「此吾長城也。」北兵至,悉拔而 火之,司馬又置之。既而三火,乃以炮石伏機其下,北兵焚薄,葯石盡發,死傷甚眾。既遁去,司馬設薄如前,北兵遙望皆卻走,以故帖 服若神。後司馬既老乞骸歸,塞上復警,召再起,司馬時年八十有 三,力疾陛辭。上慰之曰:「但煩卿卧治耳。」於是司馬復至邊,每上 處,輒卧幛中。北人聞司馬至,皆不信,因假議和,將驗真偽,啟簾 見司馬坦卧,皆望榻伏拜,撟舌而退。
翻譯:大司馬王霽宇是河北新城人,他鎮守北方邊境時,曾經讓鐵匠特意打了一把大桿刀,刀面寬一尺,重數千斤。他每次巡視邊防的時候,就讓四個大力士抬著。每到一處,他總是讓人把大桿刀丟在地上,故意讓北邊敵兵來拿。敵兵發現大桿刀,打算扛回去,可就是拚盡全力,刀還是一動不動。王司馬又暗裡用桐木照大桿刀的樣子另做了一把,寬窄大小一模一樣,外面貼上銀紙,經常拿著這把假刀在馬上揮舞。北邊敵兵看了,無不震驚他力大無窮。王司馬還在邊關外插上蘆葦作邊界,蘆葦牆橫斜幾十里,像籬笆一樣,他還揚言說:「這就是我的長城。」北邊敵兵一來,把那些蘆葦都拔下燒掉了。王司馬又命人重新插上。不久,又被燒了。這樣搞了三次。到第四次時,王司馬在蘆葦下埋上火葯炮石。當敵兵再來焚燒時,火葯炮石爆炸,敵人死傷很多。敵人逃跑後,王司馬又像先前一樣插上蘆葦。敵兵遠遠望見,都退走了。因此北邊敵兵害怕王司馬,對他服服帖帖。後來,王司馬年紀大了,請求告老還鄉。他一走,邊塞又緊張了。朝廷只得召他復職。當時,王司馬已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了,便在皇帝面前極力推辭。皇帝安慰他說:「只是麻煩你躺在那裡鎮守就行了。」於是,王司馬又到了邊塞。他每巡視一處,就躺在帷帳中。北邊敵兵聽說王司馬來了,都不相信。於是假說議和,准備檢驗王司馬是不是真的來了。議和時,衛兵掀開簾幕,他們看見王司馬真的安然地躺在裡面,連忙驚慌逃走了。
7.好好先生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原文: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與人語,美惡皆言好。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稱「好好先生」,本此。
譯文:
東漢末年的司馬徽,平常從來不談論別人的短處,凡事幾乎都是說「好」。曾有人問起他「最近還安康嗎?」他只簡單地回答一個字:「好。」又有一次,某人告訴他有關自己兒子的死訊,他聽了竟說:「很好。」見到先生如此,他太太就責備說:「人家是認為你有德行而出於尊重,才把兒子的死訊相告,那有聽說別人死了兒子,反而對他說很好的道理呢?」聽完妻子的話,他響應說:「像您剛才的話,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稱的「好好先生」一語,其出處就來自於此。
8.
<<迂公修屋>>
原文:
久雨屋漏,一夜數徙床,卒無干處,妻兒交詬。迂公急呼匠葺治,勞費良苦。工畢,天忽開霽,竟日晴朗。
公日夕仰屋嘆曰:「命劣之人!才葺屋便無雨,豈不白拆了工費也?」
翻譯:
下了很久的雨房屋漏雨,一夜(之間)多次移床,最後沒有乾的地方,妻子兒子交替著罵。迂公趕忙叫來工匠修 葺,勞作花費實在辛苦。做完了,天忽然開晴了,一直晴朗。迂公整天仰望屋(頂)嘆道:「命運不好的人啊!才修屋便沒有 雨,豈不是白花了勞力費用嗎?」
9.疑鄰竊斧
《呂氏春秋·去宥》和《列子·說符》中都有這則故事。
原文如下:
人有忘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譯文如下: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觀察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像偷斧子的。
後來,丟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時,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鄰居家的兒子,就覺得他走路的樣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臉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談話語,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10.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是歲,文侯卒,太子立,是為燕易王。易王初立,齊宣王因燕喪伐燕,取十城。易王謂蘇秦曰:「往日先生至燕,而先王資先生見趙,遂約六國從。今齊先伐趙,次至燕,以先生之故為天下笑,先生能為燕得侵地乎?」蘇秦大慚,曰:「請為王取之。」
蘇秦見齊王,再拜,俯而慶,仰而吊。齊王曰:「是何慶吊相隨之速也?」蘇秦曰:「臣聞飢人所以飢而不食烏喙者,為其愈充腹而與餓死同患也。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大王利其十城而長與強秦為仇。今使弱燕為雁行而強秦敝其後,以招天下之精兵,是食烏喙之類也。」齊王愀然變色曰:「然則柰何?」蘇秦曰:「臣聞古之善制事者,轉禍為福,因敗為功。大王誠能聽臣計,即歸燕之十城。燕無故而得十城,必喜;秦王知以己之故而歸燕之十城,亦必喜。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夫燕、秦俱事齊,則大王號令天下,莫敢不聽。是王以虛辭附秦,以十城取天下。此霸王之業也。」王曰:「善。」於是乃歸燕之十城。
翻譯:秦惠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燕太子為妻。這一年,燕文侯去世,太子即位,稱為燕易王。易王剛繼位,齊宣王乘著燕國有喪事,發兵進攻燕國,奪取了十城。燕易王對蘇秦說:「以前先生您到燕國,先王資助您去見趙王,於是約定六國合縱。現在齊國先進攻趙國,其次就輪到燕國,因為您的原因讓天下恥笑,您能為燕國取回被侵佔的土地嗎?」蘇秦非常慚愧地說道:「請讓我為您把失地收回吧!」
蘇秦去謁見齊王,行了再拜禮,低下頭來表示慶賀,隨著又抬起頭表示哀悼。齊王說:「為什麼你的慶賀和哀悼相繼來得這么快啊?」蘇秦說:「我聽說飢餓的人即使很飢餓也不肯吃毒葯烏頭,是因為這東西雖然能暫時填飽肚子,卻和餓死並沒有什麼兩樣。燕國雖然弱小,但燕王卻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貪圖燕國十城,卻長期和強大的秦國為仇。現在使弱小的燕國做先鋒,秦國在後面打掩護,進而招引天下的精兵來攻擊你,這和用烏頭充飢實際上是一回事。」齊王憂慮地變了臉色說:「那麼怎樣辦呢?」蘇秦說:「我聽說古來善於處理事情的人,能變禍事為好事,變失敗為成功。大王真能聽取我的建議,就把十城歸還燕國。燕國無緣無故地收回十城,必然高興;秦王知道您是因為他的原故而歸還燕的十城,也一定高興。這叫做去掉仇敵而得到磐石一樣的交誼。燕、秦都接受齊國的領導,這樣,大王只不過表面上作了個依附秦國的姿態,實際上卻是用十城取得了天下。這真是霸王的偉業啊!」齊王說:「很好。」於是把十城歸還給燕國。
11:張乖崖為崇陽令,一吏自庫中出,視其鬢旁巾下有一錢,詰之,乃庫中錢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錢何足道,乃杖我耶?爾能杖我,不能斬我也。」乖崖援筆判雲:「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自仗劍下階斬其首。
翻譯:張乖崖是崇陽縣令,一名卒吏從庫房出來,張乖崖看見她鬢角的衣襟下面有一文錢,就責問("詰"的意思是"詢問,責問"的意思,這里一定要用"責問"這一類的詞)他怎麼回事,那名卒吏就說是庫房中的錢.張乖崖命人用杖刑懲罰他(這里的"杖"是名字作動詞用),那名卒吏生氣地說:"一千(這里是不是樓主打錯了,原文是不是"一錢"啊?)又算什麼,你就打我?你可以打我,但是你卻不能斬我!"張乖崖拿起筆寫下判書:"一日一文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文錢,用繩子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能把石頭打穿."張乖崖拿起劍走下去將這名衙吏斬首了.
12: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余,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
翻譯:趙國有個人非常憂慮老鼠為害,到中山國去要貓。中山人給了他一隻貓。這貓很會捕捉老鼠,也很會捕捉雞。過了一個多月,他家的老鼠沒有了,雞也沒有了。他兒子很發愁,對他說:「何不把貓送走呢?」他說:「這個道理不是你所能知道的。我們的患害在老鼠,而不在於沒有雞。有了老鼠,便偷吃我們的糧食,咬壞我們的衣服。
13:有獻不死之葯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葯,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葯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翻譯: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葯,傳遞人拿著葯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後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是可以吃的。」衛士於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就要殺死這個衛士。這個衛士託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我才拿過葯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葯,我吃了葯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葯。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14:今者臣來,見人於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此非楚之路.''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曰:"吾御者善.''
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翻譯:今天,臣[我]看見有人在一條大路[也說解釋為太行山]上,朝著北面駕車前行,對我說,想到楚國去。我說:「你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卻將要向北面駕車?[楚國在南面]」。車的主人說,我的馬很好,跑得快。我說:「馬雖然好,但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財物多[有錢]」。我說:「財物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我說:「」他說:「我的車夫好。[回答者不是車夫,是坐在車里的人]」。像這樣的東西[良馬、財物、車夫]越好越多,離楚國就越遠了。
15: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牛猶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栗,吾得而食諸?」
翻譯: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
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於禮的規定,那麼,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齊景公問孔子怎樣治理國家。孔子答道,「國君的行為要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要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要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要符合兒子的要求。」齊景公說,「說得好啊!要是真的國君的行為不符合國君的要求,臣子的行為不符合臣子的要求,父親的行為不符合父親的要求,兒子的行為不符合兒子的要求。即使有糧餉俸祿,我能來享用它嗎?」
Ⅲ 急求十篇短小文言文!
1《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滿西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從前,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王(共工:傳說中的部落首領。顓頊: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的孫子),(共工)發怒撞不周之山(觸:碰,撞。不周山:傳說中的一座大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按,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拴掛),系掛地的繩子斷了。天向西北方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動(焉:代詞兼語氣詞,與「於是」或「於此」相當);大地的東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東南角流去(潦:積水。水潦,這里泛指大地上的江河。塵埃:塵土,這里指泥沙。歸:歸向,這里指流向)。
2《誇父逐日》
原文: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譯文:誇父追趕太陽,追至太陽身邊,因炎熱而口渴,喝乾了江河仍嫌不足,於是,欲飲沼澤之水,未等喝到,不幸渴死。手杖棄於路邊,競長成一片桃林。
3《精衛填海》
原文:發鳩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譯文: 太陽神炎帝有一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是他最鍾愛的女兒。炎帝不僅管太陽,還管五穀和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東海,指揮太陽升起,直到太陽西沉才回家。
16 按圖索驥
《漢書•梅福傳》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語②。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③,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④。」
[譯文]
伯樂《相馬經》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5.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6.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8.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庄乎,其愛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3.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
10.盲人摸象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
原文:
《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11 學弈<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認真聽弈秋的教導;另一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12 截竿進城《笑林》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動腦,不要讓頭腦僵化了。
13 入木三分
《書斷•王羲之》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 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譯文: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14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
【古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形容人很勤奮
15 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①
嘗②有親客③,久闊④不復來。廣⑤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⑦,既飲而疾⑧。」
於時⑨河南⑩聽事(11)壁上有角(12),漆畫作蛇(13)。廣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15)?」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痾(18)頓愈。
【翻譯】 樂廣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友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彷彿看見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心裡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裡,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樂廣指著牆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5《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子侄輩(哥哥的子女)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了,太傅高興地問:「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與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她就是謝太傅的長兄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6《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正午過了(太丘的朋友)沒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離開了,(陳太丘)走後,(友人)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客人問元方:「你父親在嗎?」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沒來,他便離開了。」朋友便生氣的罵道:「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對方丟下自己走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正午時你還不到,就是不守誠信;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元方進入了家門,不再回頭看父親的朋友一眼。
Ⅳ 有哪些短小的文言文
《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回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答,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