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文言文翻譯
A. 一知半解 古文
原文:
宋人有學者,三年反而名其母。其母曰:「子學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
其子曰:「吾所賢者,無過堯、舜,堯、舜名。吾所大者,無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賢不過堯、舜,母大不過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於學者,將盡行之乎?願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於學也,將有所不行乎?願子之且以名母為後也。」
譯文:
宋國有個求學的人,(求學)三年後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親的名字。他母親說:「你學習了三年,(現在)回到家卻直呼我的名字,(這是)為什麼?」
她的兒子說:「我所認為是聖賢的人,沒有超過堯、舜的名聲,我直呼堯、舜的名字;我所認為大的東西,沒有大過天地的,我直呼天地的名字。如今母親你賢不會超過堯、舜,母親你大不可能超過天地,因此就呼母親的名字。」
他的母親說:「你所學的,准備全部按照實行嗎?希望你能改掉直呼母親的名字的習慣;你所學的,會有不實行的嗎?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親名字的事延緩實行。」
注釋
①而:卻。
②名:稱呼,這里指叫名字。
③賢:聖賢,這里是動詞意為 認為是聖賢。
出處:出自漢代史學家劉向的《戰國策》。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1)一知半解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本文諷刺了讀死書而不善於運用,變得非常迂腐,甚至連基本的人世常識和人情倫理都忘卻了的人。
相關典故:
按圖索驥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
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B. 古文《一知半解》翻譯 急
譯文是:宋國有個人去求學,學習三年後,回家卻直接叫他母親的名字。
(在專古代直接稱呼名字是屬不禮貌的,說明這人學習是白學了,反而不禮貌了)
他的寓意是:一知半解,且固執於邏輯,則產生極其荒誕的後果。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