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長春祖師語錄
A. 道教派別
fu er pai
服餌派 先秦方仙道流派。最早流行於北方燕齊一帶。春秋時期,中國已有「不死之葯」的傳說。戰國時期方仙道開始尋找不死之葯獻給帝王,並發現了一些健身益壽的葯物。秦漢以來,燕趙方士尊崇安期生,羨門高,認為硃砂、棗、白術、人參、靈芝、天門冬、雲母、首烏、玉石等具有神奇的益壽作用,形成方仙道服餌派。服餌派以尋找仙葯開始,和墨家學派精於冶金工藝的工匠結合,發展為煉制金丹黃白的方術。另外,服餌派又受行氣派的影響,從服食茯苓、松脂、菊等清香之物,到服食更為輕靈的露水、霧、氣、霞光等,發展為服氣派與存思派。田之,服餌派是先秦方仙道的重要道派。(謝岩波)
xing qi pai
行氣派 先秦方仙道的重要流派。流行於吳越、荊楚、巴蜀一帶。行氣派傳自原始社會的巫教,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發展到較高水平。方仙道的行氣派祖述王子喬、赤松子,其功法有導引、存思、服氣、服日月星的光華、采氣、氣禁以及依人體經絡行氣的功夫。後來和服餌派、房中派相融合,出現服氣、閉息、龜息、胎息之法及男女合氣之術。中國的內丹仙學及各類氣功療法,都與該派有較深的淵源關系。(中孚子)
fang zhong pai
房中派 先秦方仙道的重要流派。源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女性崇拜的巫教,先秦方仙道房中派流行秦晉一帶.推崇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等。長沙馬王堆出土竹簡書《天下至道談》等,說明秦漢方仙道的房中派,不僅是追求性生活的和諧,而且以房中術療病去疾,健身駐顏,並配合一些行氣動作,達到較高水平。秦漢方仙道推崇黃帝,將服餌、行氣、房中三派合流,稱黃帝在鼎湖煉丹,服餌仙葯,又和廣成子學行氣之術,還依玄女、素女習房中御女之術。房中派在道教中一直流傳不衰,宋明理學興起,道學家斥責房中。房中派除了流為宮廷秘術外,被男女雙修的陰陽派丹法吸收。(張群英)
huang 1ao
黃老道 兩漢之際的新莽時期.讖緯神學大興,神仙思想有較大發展,黃帝、老子被神化,黃老之學和神仙養生之學融為一體,成為方仙道的理論支柱。東漢時方仙道以黃老之學為宗,將黃帝、老子及其學說宗教化和方術化,一變而為黃老道。漢明帝時楚王英已奉事黃老道,他「誦黃老之微言」,「潔齋三月,與神為誓」。桓帝時曾在皇宮中建祠祭祀黃老君,僅延熹八年(165)桓帝就三次遣使去苦縣祠老子,黃老道成了朝廷推崇的宗教信仰。黃老道將老子神化為太上老君,祭祀中黃太一,形成了「道」的信仰,具備了道教的雛型。後漢時干吉假託神人降授的《太平青領書》,在黃老道中流傳。張陵、張角便以黃老道為基礎創立了早期道教。(中孚子)
WU gui
巫鬼道 巫鬼道源於古老的原始巫教。春秋戰國之際,人文思想和理性主義上升為社會文化的主流,巫覡的社會地位急驟下降,被排擠到民間和四夷。在民間及落後的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巫覡以裝神弄鬼的巫術佈道,被稱為巫鬼道或鬼道。漢末巴蜀地區的張修,原是巫鬼道的道首。巫鬼道本是原始宗教的遺存,它和民間的俗神信仰、家族祭祀、驅鬼去邪、送葬求福等習俗結合,根深蒂固。從漢墓出土文物考察,巫鬼道信奉黃神,以之為上帝使者,可交通神鬼,去災卻禍。吏書中有漢代皇帝信巫的記載,巫術之風在歷史上經
第二類 道教門派、人物45
久不息。世傳張天師以太上老君的劍印驅鬼殺鬼的神話,反映了早期道教改造巫鬼道的斗爭。爾後,巫鬼道漸與民間道派融匯,以療病卻災的方式佈道。 (中孚子)
zao qi jiao
早期道教 指漢末始創時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張陵、張衡的天師道,張修、張魯的五斗米道,張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創教的道首多為東漢社會上層流行的黃老道信徒。他們承傳黃老道的一些長生仙方,以《太平經》的教義向社會下層佈道,在災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間治病禳災卻禍,發展成大規模的民眾道教結社。這些民眾道教結社以勞苦民眾為主體,以治病、消災、卻禍、勸善、救濟為教旨,吸收和改造民間巫鬼道,仿照漢代的行政制度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宗教組織。早期道教有統一的教主、教義、戒律和古樸的宗教科儀,道民有宗教信仰並參加統一的宗教活動,服從教規。教團在組織上有較濃的封建宗法政治色彩,道首的承傳採取世襲制,以家族形式管理道團。五斗米道、太平道等早期道教創立之後,在漢末與封建王朝的國家機器發生對抗,被迫改革宗教形式以適應宗法政治。魏晉時期,早期道教解體,宗教素質逐步提高,至南北朝時期發展為成熟的教會式宮觀道教。(中孚子)
gong guan jiao
宮觀道教 南北朝時期,道教的宗教素質有了根本提高,發展為成熟的宮觀道教。宮觀道教具備西方教會的某些形式,道士成了按道階組織起來的宗教職業者,他們服從成文的教規和戒律,隸屬於相應的宗教機構,穿著特殊的服裝,在固定的宮觀中修行,因此稱為宮觀道教。宮觀道教形成了較完善的教理、教義,有自己的經書和可以獲得宗教體驗的修習方式,具有相應的法術、禁忌和宗教禮儀,道教發展為教會式的宮觀道教,是道教成熟的表現。(中孚子)
shi zu jiao
士族道教 魏晉時期士族階層崇奉的道教。魏晉時期土族居於社會主導地位,為了永遠保持人間榮華富貴的生活,他們紛紛追求長生久視的神仙境界,神仙道教應運而生。神仙道教本質上就是士族道教。此後,凡是為上層士族社會服務,帶有士族階級屬性的道教皆稱士族道教。士族道教往往極力排斥民間道教,將民間道教斥為「邪教」、「妖道」予以禁絕和屠殺。(中孚子)
min jian jiao
民間道教 民間流俗道士組成的道派和異端道首在民間佈道組成的獨立道團,統稱為民間道教。民間道教在封建專制政權的高壓下往往以秘密會社的形式出現,甚至發動反抗朝廷的農民戰爭,被政府斥為「妖道」予以鎮壓。實際上,早期道教的五斗米道、太平道都是以民間道教的形式創立的,不過後來天師道獲得朝廷承認,成為正統道教,其他民間道教均被誣為「邪教」。因之,後來人們把官方道教之外的各種道派,統稱為民間道教。民間道教和受到官方支持的士族道教是對立的。民間道教一般為符水道教,和追求長生久視的神仙道教也不相同。(中孚子)
shen xian jiao
神仙道教 魏晉時期,在漢末早期道教的基礎上,形成師徒自由組織的小型道教團體,為長生成仙而進行自我修煉,稱之為神仙道教。神仙道教源於戰國時期的方仙道,以長生成仙為教旨,以研習某種追求長生成仙的方術為特徵,對仙方和道書採取師徒秘傳的佈道方式,其教團一般由道首的信徒、親屬組成,由道首獨立經營,保持著神仙方士的傳統。神仙道教不像佛教那樣有嚴格的管理形式和僧官制度,也無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的區分界限,僅重師承,不重道階,道團和道派之間也不相統屬。漢末黃巾起義失敗後,天師道發生分化並擴展到上層士族社會,神仙道教形成。當時的山林隱逸和神仙方士修仙成風,聚徒佈道,在全國名山洞府組成大大小小的道團。例如鄭隱經營的五十餘人的道團,葛玄的道團,葛洪的羅浮山道團等,統稱為魏晉神仙道教。魏晉神仙道教授徒傳經要經過立壇盟誓等嚴格的宗教儀式,有嚴密的道教戒律及齋醮科儀程式,在宗教素質上比民間巫鬼道高一個層次。神仙道教的形成標志著道教由鬼道上升為仙道,土族知識分子成為道團的首腦。神仙道教成為漢末早期道教至南北朝成熟的教會式宮觀道教之間的過渡橋梁。魏晉之後,神仙道教的傳統仍在沿續,如唐代的神仙道士、隱逸道士及煉制仙葯的道團,以及後世專門承傳內外丹方秘訣的道團,都是神仙道教的遺風。道教史上孫思邈、柳泌、呂洞賓、張伯端、白玉蟾等人煉丹修道的師徒承傳系統,亦可歸為神仙道教一類。(中孚子)
fu shui jiao
符水道教 漢末以來,社會上一些以畫符念咒,以香灰、神水給人治病、消災、卻禍為主要宗教活動的道士結成的道教組織,稱為符水道教。漢末的五斗米道、太平道,魏晉時期的李家道、干君道、清水道等,都是符水道教。符水道教主要活動在民間,以「卻禍治病為務」,它不同於以「長生久視為本」的上層士族神仙道教。(中孚子)
jiao fa tan
道教法壇 道教歷史上曾形成四派法壇:龍虎山天師道稱正一法壇;茅山三茅真君派為上清法壇;閣皂山葛仙翁派稱靈寶法壇;西山許旌陽派為凈明法壇。後因三山符篆派道教衰微,元代張天師權領天下道教,將三山法篆收歸龍虎山天師府,改正一法壇為萬法宗壇,至今仍之。(中孚子)
jiao men pai
道教門派 道教內部門派眾多,因分派標准不同而名稱各異。據學理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籙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五大類。按地區分,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按人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權)、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豐)、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按道門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缐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彭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豐)、先天派、廣慧派等。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八派的說法。而今許多教派式微,尚存的著名教派有北方全真教、南方正一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中孚子)
jing lu pai
經籙派 以信奉某一組經典,傳授某一種符篆為特徵的道派統稱經篆派道教。晉代出現的三皇派(傳三皇經)、靈寶派(傳靈寶組經典)、上清派,皆為經籙道派。南朝陸修靜總括三洞經典,將三種道派統為經籙派。唐代經籙派道教興盛一時,各派別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界限,但有嚴格的道階品位制度,按傳授經戒法籙品位的高低來區分道階品次和道位職稱。如受正一盟威法籙等正一派經典者稱正一盟威弟子,可以為人上章齋醮。在每一道派中,又有不同道階,正一派中即有弟子、真人、法師等不同道階。自正一派再受洞神法籙及其經典,稱太上洞神法師。修洞神經籙有功再遷受高玄法籙,受《道德經》、《老子西升經》等高玄派經典,便可升為太上紫虛高玄弟子、高玄法師。自高玄部再遷受升玄法籙,稱靈寶升玄內教弟子。由升玄部再遷升太上靈寶洞玄弟子、無上洞玄法師。再逐次遷升洞真法師、三洞法師、大洞法師,達到最高一級道職。經籙派經典和法籙以正一派為低,上清派為高。唐代以後,金丹派興起,龍虎山正一派天師道統領三山經籙派道教(閣皂山靈寶派、茅山上清派、龍虎山正一派)。經籙派道教遂成為和金丹派道教分立的大道派。(中孚子)
pi gu pai
辟穀派 易心瑩《道教分宗表》又稱葆和宗。祖述鬼穀子、張良,以吐納、服氣、休糧為法門。謂此宗煉真氣以(扌,耆,左右結構)有形,綿綿不絕,而壽永無極。若躐階躁進,強咽鼓努,必攖暴虐之患,痛疽奇疾,而自蹈戕身之壑。辟穀在早期道教修煉術中,亦被用作開發人體潛能的仙術,其術較易得氣,促使體質變化。(中孚子)
tai xi pai
胎息派 易心瑩《道教分宗表》稱為長淮宗,祖述(犭,巨,左右結構)神氏、中廣真人,以住氣、內觀、神定、胎息為法門。論胎元,返先天,悟死生之大理,不由乎天而在於我。若不調靈沖關,遷神轉境,則促齡穢躬,曰體不仁。胎息是魏晉神仙道教中成熟的仙術,修道者多以此開發人體潛能,體道修仙。(信麗霞)
nan gong zong
南宮宗 據易心瑩《道教分宗表》,南宮宗別名靈圖、符籙、天罡。其法門有陰陽、五行、六壬、奇門、神符、秘緯、密咒、罡令、禹步、假形、解化,實即精於法術的符籙派道教,祖述九天玄女、鬼臾區。又雲:南宮宗者,望氣知方,遁世密法,趨吉避凶,劍氣除邪,或假形而蛻化隱影。及放者為之,則魘盅術、魑魅行,狂惑四方,顛倒黎庶,而罪不容於世。劍仙派亦多稱為南宮派。(中孚子)
zhan yan pai
占驗派 以傳習占驗術數為主的道派。漢代周易象數學發展到高峰,逐步衍生出各類占驗術數,稱為術數學,傳習占驗術數的道士組成道教占驗派。這些占驗術數有奇門遁甲、六壬課、太乙神數、六爻易占、文王課、推命術、相術、堪輿、圖讖、望雲、省氣等,用以預言社會人事的吉凶禍福。占驗派著名道士有管輅、郭璞、李淳風、袁天綱等人。占驗派多系神仙道教或民間道教所為,後世全真道只重內丹,不尚占驗。(中孚子)
ji shan pai
積善派 道教有勸善的社會功能,—些道士以為積德行善便可成仙,形成積善派。積善派道士信奉《太上感應篇》、《功過格》、《陰騭文》等善書,認為修仙必須積陰德,立善功。該派道士以儒家倫理道德、佛教因果報應、道教積善立功的思想在社會上勸善,延攬信徒。(中孚子)
dan ding pai
丹鼎派 原指內丹派。在內丹南派男女雙修的陰陽栽接術中,由於要用女鼎,故雙修派亦稱丹鼎派。宋元以來陰陽栽接丹法盛行,因之社會上將內丹派泛稱丹鼎派。爾後又有分道教為經典派、符篆派、積善派、丹鼎派、占驗派的說法。近人梁啟超就將道家從學術上分為
第二類 道教門派、人物47
玄學正派、丹鼎派、符篆派、占驗派四家。今人一些著作沿襲此說,將以煉丹求長生的道派泛稱為丹鼎派。如一般認為天師教、茅山教、閭山教為經籙派道教,全真教為丹鼎派道教。(中孚子)
jin dan pai
金丹派 原指秦漢以來重外丹黃白術的道派。黃白術即煉金術,以人工製造葯金和葯銀為主。外丹術即煉丹術,由煉金術發展而來,以煉制聲稱服後不死成仙的丹葯為主。二者合稱金丹術,精於金丹術的道士組成金丹派。唐末五代時內丹學興起,以人身的精、氣、神為大葯煉丹,亦稱金丹派。而後外丹派和內丹派結合,稱黃白術為地元丹法,內丹術為人元丹法,煉丹術為天元丹法。或將外丹黃白術統稱地元丹法,陰陽雙修的栽接術丹法為人元丹法,清凈孤修的丹法為天元丹法。宋元以來丹派和道派合一,金丹派道教成為和經籙派道教分立的大道派。另外,後世習金丹術的道士尊崇八仙之一的曹國舅,創立道派,亦名金丹派。(中孚子)
lei fa pai
雷法派 雷法派是以內丹和符籙結合而成的道派。主張內煉成丹,外用成法;可以符籙召攝雷將,以自身五臟之氣和天地五行之氣感應,可以呼風喚雨,役使鬼神。宋徽宗好符籙道教,有侍宸九人,會行雷法。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皆屬雷法派道教。雷法以內丹功夫為體。以符篆法術為用,降妖捉鬼,煉度亡魂,召神驅邪,興雲致雨,多有效驗。(中孚子)
jian xian pai
劍仙派 明清時代小說家多言道教劍仙之事,謂煉劍成功,能身劍合一,收發自如,白光一道,百步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陳攖寧《揚善半月刊》載梁海濱等為劍仙。並謂劍仙功夫,為修煉人體肺金之氣,內丹外用,用以御敵。道書中載劍仙頗涉怪異,修煉方法亦甚神秘,傳法只許師尋弟子,不許弟子尋師。劍仙又可御劍飛行,蹤跡不定,有雲修自身金氣者,有雲以自身之氣和古劍之氣合一者。《道藏》中未見劍仙修煉法門的著述,僅錄此略備一格。(中孚子)
wai dan pai
外丹派 以煉制外丹黃白為修煉方術的道派統稱外丹派。外丹相對內丹而言,起源較早,由秦漢方仙道中精於煉金術和煉丹術的方士承傳而來。道教中的外丹派在魏晉神仙道教中較興盛,葛洪的金丹道實際上便是外丹派。唐代外丹派發展到高峰,由於柳泌的鉛汞說傳人宮廷,毒死了不少官僚和皇帝,因之敗落,但未失傳。宋元以來,外丹派作為地元丹法,仍為仙家所研習。(中孚子)
nei dan pai
內丹派 以修煉內丹為承傳的道派。相對外丹派而言。內丹派採用外丹黃白術的術語,但含義根本不同。
48 中華道教大辭典
內丹派以人身為鼎爐,精、氣、神為葯物,呼吸為風,意念為火,運用意念和呼吸的程度為火候,以精氣神的凝合體為還丹。由於內煉方法不同,內丹派道教又分成不同流派,如文始派、少陽派等。(中孚子)
qing jing pai
清凈派 內丹功法類別。清凈丹法反對男女雙修的陰陽栽接之術,稱陰陽全在自己身中,修煉自身的精氣神即可結丹。清凈派源於古代的行氣之術,後來和服氣、存思等功法結合,唐代又受禪宗影響,並和老、庄的坐忘、心齋等功夫融匯貫通。元代邱處機創龍門派,倡清凈孤修的丹法,斥陰陽丹法為舍己求人。而後又有伍柳派,將清凈派丹法發展成熟,習清凈丹法的道派亦稱清凈派。(中孚子)
yin yang pai
陰陽派 內丹功法類別。即雙修派。《參同契》雲:「物無陰陽,違天背:元」。丹家以天下萬物皆須陰陽配合才能成丹的道理.認為內丹的人體修煉工程也須男女雙修,陰陽配合才能結丹。女子外陰而內陽,如坎三卦;男子外陽而內陰,為離三卦。內丹家利用陰陽栽接的功夫將女子中的先天真陽(即水中金)採回來,補入男子離卦中間陰爻的位置,稱取坎填離,是陰陽派丹法的基本功夫。(中孚子)
gu Xiu pai
孤修派 即清凈派。參見「清凈派」條。
shuang xiu pai
雙修派 內丹功法類別。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為宗旨。秦漢時房中家和神仙家結合,將房中術和行氣術結合升華,發展為男女雙修的陰陽派丹法。以男女陰陽栽接術修煉的內丹家稱雙修派。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傳開雙修派丹法秘術。而後呂洞賓、張伯端、劉永年、陳致虛、陸潛虛、張三豐、李涵虛、仇兆鰲等人,皆精於雙修派丹法。雙修派丹法要用女鼎,但不同於房中御女之術,其目標不是追求性高潮的房中之樂,而是採取先天一炁結丹長生。(中孚子)
wen shi pai
文始派 道教內丹修煉派別。祖述文始真人關尹子,以《文始真經》為丹法要旨。此派功法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為丹法中最上一乘。修煉下手即以最上一層煉神還虛做起,主張修一己真陽之炁,以接天地真陽之炁;盜天地虛無之機。以補我神炁之真機。教人無所有,無所為,無所執,虛之極而無之極,從而上不見天,下不見地,內不見我,外不見人,一無所見,則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與天地,似契似離,同於大通,「渾人我,同天地」。這是此派丹法的最高境界,為出神入化,通向大道之仙徑。由於此派只主張以神御炁,不講求煉精煉炁,更不講火候葯物,因而是一種直指大道的頓修法。(李大華)
shao yang pai
少陽派 內丹流派。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因而稱少陽派。據稱王少陽傳鍾離權,鍾離權傳呂洞賓,後開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崆峒派、三豐派等多種流派。另一派稱傳自文始真人關尹子,由麻衣道者傳陳摶、火龍真人。文始派以虛無為宗,屬無上至真之妙道,頓超直入,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則主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便於人手,次第分明,流傳甚廣。因而有內丹仙學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中孚子)
bei zong
北宗 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流派。創於南宋時期原北方金人統治地區長安—帶,該派尊東華少陽、鍾離正陽、呂岩純陽、劉誨蟾、王喆為「五祖」,實際創始人為王喆。王喆(1112一1170),號重陽子。本為咸陽名門,善屬文且習武。48歲時出遊,在甘河鎮遇仙人得內修真訣,遂「盡斷諸緣,同塵萬有」,潛修於終南山下,並開始收徒傳道,以「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為傳道宗旨。金大定七年(1167)遠游山東,在膠東半島度化七位弟子,即馬鈺丹陽(1122—1183)、譚處端長真(1122—1185)、劉處玄長生(1146—1203)、丘處機長春(1147一1227)、王處一玉陽(1142—1207)、郝大通廣寧(1140—1203)、孫不二清凈(1118—1182),號為「七真」,其中丘處機所創的龍門派影響最大。「七真」再傳有趙玄悟、尹志平、李志常、於善慶、宋德方、綦志遠、李志方、趙道寬,以至於元代的陳致虛,明清時期的伍守陽、柳華陽,乃至劉——明、閔小艮等也屬該派支流。該派追求「全真而仙」,其修煉以清凈為主,即以「識心見性」為首要,以煉心煉己為基礎,同時不廢精氣的修煉,王重陽說:「識心見性全真覺,知汞通鉛結善芽。」(《重陽全真集》卷一第二)這是把「識心見性」的煉心與「知汞通鉛」的煉氣作為「全真」的兩個基本內容。相對於南宗「先命後性」的功法,北宗丹法以「先性後命」為特徵。關於清凈煉性,北宗各家皆以此為上乘丹法,不二法門。王重陽說:「諸公如要真修行,飢來吃飯,睡來合眼,莫打坐,莫學道,只要塵冗事屏除,只要心中清凈兩個字,其餘都不是修行。」(《重陽全真集》卷十第二十)馬鈺說:「清靜者,清為清其心源,凈為凈其炁海。心源清則外物不能擾,故情定而神明生焉。炁海靜,則邪欲不能幹,故精全而腹實焉。是以澄心如澄水,養炁如養兒,炁秀則神靈,神靈則炁變,乃清凈所致也。」(《丹陽真人語錄》)丘處機說:「吾學惟貴見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長春祖師語錄》)北宗之所以重視煉性煉己,一來由於該派本身即是道釋儒合流的產物,受佛教「明心見性」的影響至深。二來由於該派在性命關系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如在丘處機看來,形體有生有滅,神性卻無生無滅,故「有形皆壞,
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長春真人語錄》)因而修煉在根本意義上來說,乃是全其真性,真性圓明,本命方能徹達。但是,重性功並非不講命功,該派也講求神與氣的結合,如王重陽說:「氣神相結,謂之神仙。」(《重陽教化集》卷三第十二)關於煉氣,王重陽對精神有著不同前人的理解。他認精為性,認血為命,「精血者,是肉身之根本;真氣者,是性命之根本。故曰有血者能生真氣也,真氣壯實者自然長久,聚精血成形也」。(《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既然精血不離,性命相關,因而煉性不能不煉真氣。丘處機在《大丹直指》中進一步予以說明:「金丹之秘,在於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潛於頂。命者,地也,常潛於臍。頂者,性根也。臍者,命根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頂中之性者,鉛也,虎也,水也,金也,……臍中之命者,汞也,龍也,火也,根也,」所以說,北宗各內修大師,亦無不「知鉛通汞」,無不通曉「降龍伏虎」。南北二宗之分本不在於哪一派單修性或命,實際上,兩派都兼修性命,只是在先後、主次以及下手功夫上有所區別而已。南宗「言命者多,言性處少」,北宗則「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南宗主張以實腹煉命下手,北宗則主張虛心煉性下手,如明伍守陽《丹道九篇》便把「煉己還虛」作為下手功夫。南北二宗在運用修煉手段促進神氣凝結而成仙胎這一關健問題上是一致的。北宗與南宗在元代經陳致虛的大力會通實現了合流,從此成為全真教內部的兩宗。這種合流所以能實現,除政治上的考慮及宗教事業發展的需要外,還在於南北兩宗的丹道思想皆承繼鍾呂的丹道思想。另外司北宗龍門派的清修丹法與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在吸收佛教內容促進修煉仙胎等問題上,有許多共同點。北宗也有習陰陽丹法的支派,如劉處玄、馬珏,馬珏傳宋德方,宋傳李雙玉,李傳張紫陽,張傳趙友欽(緣督子),趙傳陳致虛(上陽子),即陰陽雙修派。但北宗以邱處機的龍門派最盛,傳清凈孤修丹法,為北宗丹法正宗。北宗的主要著作有:王喆的《重陽全真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馬珏的《神光燦》、《丹陽真人語錄》(靈隱子王頤中集)、《洞玄金玉集》;丘處機的《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磻溪集》、《青天歌注》(王道淵注)、《長春真人語錄》;孫不二《孫不二元君語錄》;陳致虛《金丹大成集》、《上陽子金丹大要圖》、《悟真篇三注》等。(李大華)
nan zong
南宗 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創始於北宋張伯端,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以「先命後性」的修煉方式著稱,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等等,太多了寫不完
B. 有修真著嗎讓我看看修真者張什麼求樣
讓我看看修真者能牛到什麼程度? 答:沒多牛,也就比一般人身體好點,活的久點。
還有讓版我權看看修真者張的和我們這些人是不是真的不一樣? 答:本質上沒有多大區別
還有他會什麼法術? 答 :您看小說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