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語錄
❶ 以弘一大師詩句配對聯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首從上世紀初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堂主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觀由著名導演謝鐵驪執導的影片《早春二月》才得知。《送別》及詞曲作者李叔同的名字在當時就種在了我的心田,至今不忘。
李叔同—弘一大師,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近代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第一個將西方戲劇音樂傳入中國,第一個反串性別出演茶花女,第一個在中國開展躶體素描寫生。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其在39歲人生才華鼎盛時期對當時社會的絕望,看破紅塵皈依佛門,苦心向佛,過午不食,並不斷嘗試少食或不食的實驗,減少人對社會及自然的索取,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在圓寂前也不忘囑咐弟子,在圓寂一周後,將遺體送到山中喂虎,不留下身體任何東西,乾乾凈凈的回到極樂世界。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曾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趙朴初先生評價大師的一生為:"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堂主懷著虔誠的心情敬寫大師語錄「身披忍辱甲、手提智慧劍」,並擬陋句「顏示善良心,骨撐志氣梁」配對,以對大師的敬仰,丙申年冬記於澧水河畔。
❷ 佛家妙語的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 佛教典籍中的妙語
(一)《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二)《佛說阿難四事經》
(三)《長阿含經》
(四)《中阿含經》
(五)《雜阿含經》
(六)《增一阿含經》
(七)《佛說八大人覺經》
(八)《普曜經》
(九)《佛說盂蘭盆經》
(一○)《賢愚因緣經》
(一一)《佛說鹿母經》
(一二)《佛說大意經》
(一三)《佛說忠心經》
(一四)《佛說罵意經》
(一五)《佛說無常經》
(一六)《佛說老女人經》
(一七)《佛說玉耶女經》
(一八)《寶女所問經》
(一九)《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二○)《佛說屍迦羅越經》
(二一)《佛說孛經》
(二二)《佛說罪業應報經》
(二三)《佛說五無反復經》
(二四)《佛說是我所經》
(二五)《佛說須摩提經》
(二六)《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滅零偈》
(二七)《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二八)《法律三昧經》
(二九)《法華三昧經》
(三○)《十善業道經》
(三一)《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三二)《吉祥持世經》
(三三)《那先比丘經》
(三四)《太子須大孥經》
(三五)《佛遺教經》
(三六)《正法念處經》
(三七)《八師經
(三八)《佛說泥犁經》
(三九)《未生怨經》
(四○)《采華違王上佛受決號妙華經》
(四一)《郁迦羅越問菩提行經》
(四二)《梵志女首意經》
(四三)《佛本行集經》
(四四)《佛本行經》
(四五)《佛說帝釋所問經》
(四六)《妙色王因緣經》
(四七)《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四八)《不思議光菩薩所問經》
(四九)《文殊師利問經》
(五○)《地藏菩薩本願經》
(五一)《地藏十輪經》
(五二)《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五三)《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
(五四)《彌勒菩薩所問經》
(五五)《大乘密嚴經》
(五六)《菩薩本緣經》
(五七)《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五八)《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
(五九)《大方便佛報恩經》
(六○)《出曜經》
(六一)《法句譬喻經》
(六二)《佛說啖子經》
(六三)《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六四)《雜寶藏經》
(六五)《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六六)《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紗》
(六七)《法句經》
(六八)《四十二章經》
(六九)《六度集經》
(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七一)《大品般若經》
(七二)《金剛經》
(七三)《心經》
(七四)《仁王般若經》
(七五)《佛母寶德藏般若經》
(七六)《大寶積經》
(七七)《大方等大集經》
(七八)《華嚴經》
(七九)《涅檗經》
(八○)《維摩詰所說經》
(八一)《勝鬢經》
(八二)《金光明最勝王經》
(八三)《妙法蓮華經》
(八四)《楞嚴經》
(八五)《楞伽經》
(八六)《佛說無量壽經》
(八七)《觀無量壽經》
(八八)《八大靈塔名號經》
(八九)《四分律》
(九○)《五分律》
(九一)《梵網經》
(九二)《優婆塞戒經》
(九三)《七佛通戒偈》
(九四)《中論》
(九五)《百論》
(九六)《大智度論》
(九七)《瑜伽師地論》
(九八)《(攝大乘論)釋》
(九九)《十住毗婆沙論》
(一○○)《大丈夫論》
(一○一)《法集論)
(一○二)《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
(一○三)《大乘起信論》
(一○四)《大庄嚴論經》
(一○五)《菩薩本生鬟論》
(一○六)《修行道地經》
(一○七)《舍利弗阿毗曇論》
(一○八)《成實論》
第二部分 中國漢地佛教著述中的妙語
(一)《理惑論》
(二)《西方辭體論》
(三)鳩摩羅什《維摩詰所說經疏》
(四)《肇論》
(五)僧肇《維摩詰所說經疏》
(六)《阿毗曇八犍度論序》
(七)《弘明集》
(八)《大乘贊》
(九)《大乘義章》
(一○)《摩訶止觀》
(一一)《三論玄義》
(一二)《仁王般若經疏》
(一三)《廣弘明集》
(一四)《大唐三藏聖教序》
(一五)《因明入正理論疏》
(一六)《成唯識論述記》
(一七)《彌勒上生經疏》
(一八)《往生正念經》
(一九)《觀無量壽經疏》
(二○)《勸念佛偈》
(二一)《修心要論》
(二二)《壇經》
(二三)《永嘉真覺禪師證道歌》
(二四)《華嚴金師(獅)子章》
(二五)《法苑珠林》
(二六)《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
(二七)《南陽和尚問答雜征意》
(二八)《頓悟無生般若頌》
(二九)《菏澤寺神會和尚五更轉》
(三○)《百丈懷海禪師所示叢林要則》
(三一)《念佛三昧寶王論》
(三二)《黃櫱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三三)《臨濟慧照玄公大宗師語錄》
(三四)《雲門文偃禪師廣錄》
(三五)《宗鏡錄》
(三六)《祖堂集》
(三七)《景德傳燈錄》
(三八)《釋氏要覽》
(三九)《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四○)《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
(四一)《禪林僧寶傳》
(四二)《石門文字禪》
(四三)《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四四)《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四五)《丹霞頌古》
(四六)《宏智禪師廣錄》
(四七)《古尊宿錄》
(四八)《五燈會元》
(四九)《祖庭事苑》
(五○)《禪林寶訓》
(五一)《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五二)《寶林禪師語錄》
(五三)《(起信論疏)筆削記》
(五四)《翻譯名義集》
(五五)《高峰原妙禪師語錄》
(五六)《從容錄》
(五七)《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五八)《四朝高僧傳》
(五九)《續傳燈錄》
(六○)《指月錄》
(六一)《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
(六二)《竹窗隨筆》
(六三)《雲棲法》
(六四)《禪關策進》
(六五)《紫柏語錄》
(六六)《憨山夢游集》
(六七)《憨山語錄》
(六八)《凈土十要》
(六九)《靈峰宗論》
(七○)《四念處頌
(七一)《印光法師文鈔》
(七二)《太虛大師全書》
第三部分 漢地文學著述中的佛家妙語
(一)《敦煌變文集》
(二)白居易《贈元稹》詩
(三)《唐摭言
(四)《西湖廣記》
(五)《太平廣記》
(六)《羅湖野錄》
(七)《四休居士詩序》
(八)《鶴林玉露》
(九)《貴耳集》
(一○)《捫虱新話
(一一)《西遊記》
(一二)《三言二拍》
(一三)《遵生八箋》
(一四)《宏覺態禪師北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