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篇詩
㈠ 哲理詩有哪些
古往今來,哲理詩甚多,以下列舉五首。
1、《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2、《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麼,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3、《觀書有感 》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4、《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藉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5、《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幾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GQ_pQtxO8z-lAeDq
㈡ 哲理詩有哪些
1、陸游寫的《游山西村》,其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內一村。闡明的哲理是容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於開拓,發奮前進,那麼,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2、 王之煥寫的《登鸛雀樓》,其中富有哲理的詩句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闡明的哲理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應當再登上一層樓。若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㈢ 含有哲理的詩句
1、詩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自:宋代歐陽修的《玉樓內春·尊前擬把歸容期說》
釋義:人的多愁善感是與生俱來的,這種情結和風花雪月無關。
2、詩句: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釋義:古人與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過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3、詩句: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出自:元代張鳴善的《普天樂·詠世》
釋義:月有圓有缺花有開有謝,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過於離別。
4、詩句: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出自:唐代張謂的《題長安壁主人》
釋義:世俗的人互相結交需要以黃金為紐帶,黃金用得不多,交情自然不深。
5、詩句: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
出自:宋代朱敦儒的《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釋義:世事短暫,如春夢一般轉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