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秋水的哲理

秋水的哲理

發布時間: 2023-06-09 11:30:07

1. 莊子的秋水《秋水》中的道理

《秋水》告訴人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驕傲自大的道理。《秋水》寫回的是河伯見識短淺,答狂妄自大,看見河水暴漲淹沒—切,就以為自己是天下最大最美的地方。但當他看到海更廣大無邊,自嘆不如。

海若的一席話頗具哲理,告訴人們看問題不能局限於某一點,應當全方位、多角度。這故事告訴人們須知河外有海,天外有天。



(1)秋水的哲理擴展閱讀

《秋水》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繫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准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2. 《莊子 秋水》揭示了什麼道理你對此有何評價

《秋水》一文意在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暫時的,變化莫測的,莊子是借這篇文章來宣揚他的相對主義和不可知論,這種認識事物的方式雖有辯證的因素,但它屬於主觀唯心主義體系,是不可取的。而莊子在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很少作抽象的概述或理論性的邏輯論證,喜歡用寓言來說明道理,寄哲理於形象之中,人們對寓言的理解往往超出莊子本身的寫作意圖。課文節選的是《秋水》全文的開頭一段,作者本是通過對河伯看到黃河的壯闊而驕傲自滿,見到北海後卻自嘆不如的情節描寫,來說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這一道理,但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寓言故事來看,帶給我們的啟迪卻是多重的,如:
①不要拘泥於一己之見而固步自封;
②要保持謙虛的美德,謙受益,滿招損;
③人貴有自知之明;
④有比較才有鑒別;
⑤知恥而近乎勇;
⑥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⑦自大是由於無知;
⑧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會有所發展;
⑨要有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志向;
⑩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
你能說這些寓意不符合寓言本身嗎?而這么多的啟迪正是我們對《秋水》斷章取義的結果。其實人們對莊子其他的一些文章的理解也多採用這種方式,如《養生主》一文中,用庖丁解牛的故事闡述避開一切矛盾的養生處世之道,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哲學,但單獨來看這則故事,我們又可以得到如下啟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律,只要反復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就能像庖丁一樣,認識和掌握事物的規律,做到「游刃有餘」;他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一句名言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人們爭分奪秒地學習,盡可能地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握更多的知識,而實際上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把整個一句話連起來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識的海洋卻是浩瀚無邊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那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而難以自拔了。」原來他的意思是叫人不要去追求知識,跟我們的理解剛好的背道而馳!
總之,特殊情況下的斷章取義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收獲,只要我們學會從中汲取積極的有益的成分,它一樣地使我們從中明白事理,感悟人生,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但要記住:這種理解文章的方式僅僅適合於個別文章,並非普遍實用。

3. 《莊子-秋水》這篇文章大說明了一個什麼哲理

【原文】
河伯曰:「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無窮(1),時無止(2),分無常(3),終始無故(4)。是故大知觀於遠近(5),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無窮,證曏今故(6),故遙而不悶(7),掇而不跂(8),知時無止;察乎盈虛,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知分之無常也;明乎坦塗(9),故生而不說(10),死而不禍,知終始之不可故也。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11),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12)?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
【譯文】
河神說:「這樣,那麼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嗎?」
海神回答:「不可以。萬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得與失的稟分沒有不變的常規,事物的終結和起始也沒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的人觀察事物從不局限於一隅,因而體積小卻不看作就是少,體積大卻不看作就是多,這是因為知道事物的量是不可窮盡的;證驗並明察古往今來的各種情況,因而壽命久遠卻不感到厭倦,生命只在近前卻不會企求壽延,這是因為知道時間的推移是沒有止境的;洞悉事物有盈有虛的規律,因而有所得卻不歡欣喜悅,有所失也不悔恨憂愁,這是因為知道得與失的稟分是沒有定規的;明了生與死之間猶如一條沒有阻隔的平坦大道,因而生於世間不會倍加歡喜,死離人世不覺禍患加身,這是因為知道終了和起始是不會一成不變的。算算人所懂得的知識,遠遠不如他所不知道的東西多,他生存的時間,也遠遠不如他不在人世的時間長;用極為有限的智慧去探究沒有窮盡的境域,所以內心迷亂而必然不能有所得!由此看來,又怎麼知道毫毛的末端就可以判定是最為細小的限度呢?又怎麼知道天與地就可以看作是最大的境域呢?」

引申意:確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極其不易,說明認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所影響。人因為受成長環境,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見識很很有限,切不可盲目驕傲。要想長見識,明大理就必須到更加廣闊的環境中去,或者是接受聖人的指點。

熱點內容
天下3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10:23:39 瀏覽:432
九字開頭成語 發布:2024-11-17 10:20:55 瀏覽:625
行走故事 發布:2024-11-17 09:53:03 瀏覽:351
成語馬和車 發布:2024-11-17 09:41:06 瀏覽:691
言瘋狂猜成語 發布:2024-11-17 09:41:04 瀏覽:785
包容的成語 發布:2024-11-17 09:41:03 瀏覽:777
成語古文 發布:2024-11-17 09:29:45 瀏覽:764
李維斯故事 發布:2024-11-17 09:11:56 瀏覽:536
成語大全故事視頻 發布:2024-11-17 09:09:27 瀏覽:854
改革開放的故事 發布:2024-11-17 09:09:26 瀏覽: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