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語錄
① 「橫渠四句」翻譯成白話文。
橫渠四句的意思為:人對於天地的認識即所創造的文化也可以說是天地的自我認識,這就是為天地「立心」。儒家將外在與內在統一結合起來,將天與人、順應自然與自強進取結合起來,並不是要接續一般意義的中國學統,而是接續儒家之學統,最高統治者應為有聖人之德者,實現王道。
出處:張載《橫渠語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白話釋義:
1.「為天地立心」,天地本無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為人能夠秉具博愛濟眾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聖人之心。實則,惻隱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點。以此馬一浮先生總結道:「學者之事,莫要於識仁求仁,好仁惡不仁,能如此,乃是為天地立心。」
2.「為生民立命」,直接來源於孟子的「立命」的思想。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而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
3.「為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絕學」者,孔孟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關、閩諸大家,則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
4.「為萬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為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回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1)馬英九語錄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宋真宗天禧四年,張載生於長安(今陝西西安市)。青年時喜論兵法,上陳《邊議九條》。交好范仲淹,研讀儒家《六經》。進士及第,拜祁州司法參軍,授雲岩縣令,遷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郎。辭官歸家後,講學於關中,建立學派稱為「關學」。
張載是宋仁宗嘉祐二年進士,歷授崇文院校書、知太常禮院。後其弟監察御史張戩,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遭貶,橫渠遂辭官。歸家後,專注於讀書講學,開創「關學」,名震一時。
年少時博覽群書,頗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勵下,投身學術研究。出入佛老,終於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儒家思想。
主張「實學」,強調經世致用,研究面廣泛,對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和農學、軍事、政治等都有獨到的成果。與二程的「洛學」不同,橫渠認為世界的「本源」是「氣」,而非「理」。通過「氣」的概念,張載構建起了一個獨特的「一元論」哲學體系。」馮友蘭評價其為張載對中國哲學的一大原創性貢獻。
作者簡介:
張載,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陝西眉縣橫渠鎮)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創始人之一。
宋神宗熙寧十年,病逝於臨潼,時年五十八,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三十八位,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
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因其言簡意賅,歷代傳頌不衰。著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