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喻文言文
Ⅰ 求蘇軾的《日喻》文言文翻譯
蘇軾的《日喻》譯文:
一出生就雙目失明的人不認識太陽,向有眼睛的人問太陽是什麼樣子。有的人告訴他說:「太陽的樣子像銅盤。」敲銅盤就聽到了它的聲音。有一天(他)聽到了鍾聲,把發出聲音的鍾當作太陽。有的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像蠟燭。」用手摸蠟燭就曉得了它的形狀。有一天,(他)揣摩一支形狀像蠟燭的短笛,把它當做太陽。太陽和敲的鍾、吹奏的短笛差別也太遠了,但是天生雙眼失明的人卻不知道它們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他不曾親眼看見而是向他人求得太陽的知識啊。
抽象的「道」(道理、規律等)難認識的情況比太陽難認識的情況嚴重,而人們不通曉道的情況比生來就不認識太陽的瞎子沒有什麼不同。通曉的人告訴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啟發誘導,也無法使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銅盤和用蠟燭來說明太陽的比喻或教法好。從用銅盤比喻太陽而到把銅鍾當作太陽,從把蠟燭作太陽而到把樂器短笛當作太陽,像這樣輾轉連續地推導它,難道還有個完嗎?所以人世上的大談「道」的人,有的就他自己的理解來闡明它,有的沒有理解它卻主觀猜度它,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
既然如此,那麼這個「道」最終不可能求得嗎?蘇先生說:「道能夠通過自己的虛心學習,循序漸進使其自然來到,但不能不學而強求它(道)。」什麼叫做「致」?孫武說:「會作戰的將軍能招致敵人,而不被敵人所招致(處於被動的境地)。」子夏說:「各行各業的手藝人坐在店鋪作坊里,來完成他們製造和出售產品的業務;有才德的人刻苦學習,來使那道自然到來。」不是強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來,這就是「致」啊!」
南方有很多能潛水的人,天天與水生活在一起。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歲就能潛入水裡了。潛水的人能長時間的潛入水裡,哪能是馬虎草率而能這樣的呢?一定是對水的活動規律所領悟的。天天與水生活在一起,那麼十五歲就能掌握它的規律。生來不識水性,那麼即使到了壯年見到了船還是會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潛水的人詢問來求得他們能潛入水裡的技術,按照他們說的技術到河裡試驗它,沒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實實地刻苦學習而專力強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學潛水的一類的人。
從前以講究聲律的詩賦擇取人才,所以讀書人合儒家墨家還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現在以經學擇取人才,所以讀書人只知道強求義理,而不是專力踏踏實實地學。渤海人吳彥律,是有志對經學作實實在在地學習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禮部主管的進士考試,我寫《日喻》來勉勵他。 希望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