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文言文虛詞
❶ 關於文言文18個常見虛詞
18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以、因、於、與、也、則、者、之。
其中部分虛詞的用法如下:
而
1、連詞:表示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
翻譯:螃蟹有六隻腳和兩只鉗夾,(但是)如果沒有蛇、蟮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
何:
1、疑問代詞: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翻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翻譯:為什麼這樣呢?為的尊重(你們)大國的威嚴以表示敬意啊。
所
1、表處所、地方。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翻譯: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
(1)18個文言文虛詞擴展閱讀:
虛詞的注意點
1.通假字
在古代漢語中,有些字可以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叫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古漢語中的通假字有三種情況: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和變音通假。通假字的讀音應讀被通假字的讀音,解釋也應按被通假字的字義解釋,表達時一般用「通」的解說形式。
(1)音同的通假。即借字為本字的聲符(也有本字為借字聲符的),或借字與本字有共同聲符的。
聲符雖不同,但兩個字的讀音是相近的,表現為同聲母或同韻母的形式。
偏旁的通假字。通假字經常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考查:
(2)給句中加點的字注音(通假字讀音有變化)。
2.一詞多義
我國的文字用法極為復雜,一個字詞往往有很多的意義與用法。一詞多義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乃至現代漢語都是極其普遍的。一詞多義也是我們平時在閱讀文言文、考試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把握一詞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
了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是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方法,一個詞的基本義稱為「本義」,由本義生發延伸出來的意義稱為引申義。另外,比喻義是通過打比方產生的詞義,假借義是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詞義。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與現代漢語句式基本相同。他們都分單句和復句,都有主謂賓和定狀補六大成分。句子的語序也基本相同。當然,他們之間還有相異的地方,學習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現代漢語句式的相異點。
雖然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於文言文有些實詞和現代漢語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現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學好文言文,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領會文章內容,就必須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們常講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和固定句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