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點字詞解釋
❶ 文言文《桃花源記》重點字詞解釋及翻譯
1、太元:東晉孝武帝的年號(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區或湖南常德一帶。
3、為業:把……作為職業,以……為生。為,作為。
4、緣:順著、沿著。
5、行:行走這里指劃船。
6、遠近:偏義復詞,僅指遠。
7、忽逢:忽然遇到。逢,遇見。
8、夾岸:兩岸。
9、雜:別的,其他的。
10、鮮美:鮮艷美麗。
11、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
12、繽紛:繁多而紛亂的樣子。
13、異之:以之為異,即對此感到詫異。異,意動用法,形作動,以...為異,對,,,感到詫異,認為...是奇異的。之,代詞,指見到的景象。
14、復:又,再。
15、前:名詞活用為狀語,向前。
一、全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二、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行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散在地上。漁人對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詫異,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彷彿有點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
(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裡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裡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 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
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裡去,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1)文言文重點字詞解釋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主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
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里,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義熙元年(405年),他堅定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歸隱田園,躬耕僻野。
二、相關賞析
《桃花源記》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處,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不過應當強調的是,陶淵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處: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
陶淵明歸隱之初想到的還只是個人的進退清濁,寫《桃花源記》時已經不限於個人,而想到整個社會的出路和廣大人民的幸福。陶淵明邁出這一步與多年的躬耕和貧困的生活體驗有關。雖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當中的社會,但是能提出這個空想是難能可貴的。
此文藝術構思精巧,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採用虛寫、實寫相結合手法,也是其一個特點。增添了神秘感。語言生動簡練、雋永,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的描寫使得景物歷歷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詳有略,中心突出。
❷ 高中文言文重點、常用字詞解釋。多點的,不要那一點點。謝謝了,各位
《燭之武退秦師》
1.貳
①「二」的大寫。(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左傳·隱公元年》)
②副職 (例:其內任卿貳以上。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③不專一 (例:貳則疑惑。《荀子·解蔽》)
④離心,背叛 (例: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左傳》)
⑤再,重復。 (例: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⑥從屬二主。(本文: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2.鄙
①邊邑,邊遠的地方 (例:《為學》:「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國以鄙遠」)
②庸俗,鄙陋。(例:《左傳·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③看不起,輕視。(例:《左傳·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禮,夫猶鄙我。」)
3.許
①准許(同現代漢語)
②答應,聽從 (例:本文:「許之」、「許君焦、暇」)
③贊同(例《愚公移山》:「雜然相許。」)
④約數(例:《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
⑤表處所(例: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4.闕
①què 古代宮殿前兩邊的高建築物。(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史記·扁鵲傳》)
②què 城樓
③què 皇宮,引申為朝廷 (詣闕上書,書久不報《漢書·朱買臣傳》)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貴缺軍糧,今年米賤大傷農。杜甫《歲宴行》)
⑤quē,缺點,過錯(有馳慢之闕。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
⑥jué侵損,削減。(本文:若不闕秦)
⑦jué 挖掘(若闕地及泉《左傳·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細小,輕微(同現義)
②衰敗 (國勢衰微)
③卑賤 (例:《史記·曹相國世家》:「參如微時,與蕭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義(成語)
⑤隱蔽,不顯露。見微知著(成語)
⑥假如沒有。 (例:《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壞,破舊。(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屨。」)
②謙詞 敝人
③疲憊 (例:《資治通鑒》:「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④損害,衰敗。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7.以
①以其無禮於晉 (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事 (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8.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於君 (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版焉。 (表轉折,連詞)
9.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語氣詞,表感嘆)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代詞,為什麼)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裡)
④且焉置土石 (疑問代詞,哪裡)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 (兼詞,於此)
⑦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
10.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 (語氣詞,還是,表商量)
11.之
①子犯請擊之(代詞,他們,指秦軍)
②是寡人之過也(結構助詞,的)
③臣之壯也(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④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⑤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
《荊軻刺秦王》
1.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動詞,親近,接近。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名詞,父母。
每得降卒,必親引問委曲 副詞,親自。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 形容詞,親生的。
2.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形容詞,刻毒。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形容詞,深刻。
夜深忽夢少年事 形容詞, ( 時間 ) 久。
桃花潭水深千尺 名詞,深度。一說,形容詞。
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深失所望 副詞,很,十分。
3.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動詞,解除,解救。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動詞,此用本義,用刀剖開動物肢體。
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 動詞,分開。
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 動詞,解釋。
毀其盆,解其棕縛 動詞,解開。
土崩瓦解 動詞,分裂,渙散。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動詞,解答。
謂顏太師以兵解 動詞,解脫軀殼而成仙,解脫。
緝捕使臣已將秋公解進 動詞,解送,讀jiè。
解元 鄉試中第一名為「解元」,讀jiè。
4.教
乃今得聞教名詞,指教,jiào。
曲罷曾教善才服 動詞,使,讓,jiāo。
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舞 名詞,教化。讀jiào。
十三教汝織 動詞,傳授知識技能,讀jiāo。
5.敢
人不敢與忤視動詞,有勇氣做,敢於。
進止敢自專 副詞,表反詰語氣,為「豈敢、不敢」的省詞。
《鴻門宴》
1.軍
沛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
急擊勿失: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於坐: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名詞,碰撞。
3.內
毋內諸候: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裡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名詞,內心,心裡。
4.如
勞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動詞,及、比得上
《蘭亭集序》
1 之
⑴所之既卷(動詞,意為「往,到達」)
⑵以之興懷(代詞,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
⑶夫人之相與(取消句子獨立性)
⑷極視聽之娛(結構助詞,的)
⑸向之所欣(音節助詞,不譯)
2 修
⑴茂林修竹(意為「高」)
⑵況修短隨化(長,修短指壽命長短)
⑶乃重修岳陽樓(意為「修建」)
⑷修守戰之具(意為「整治治辦)
3 雖
⑴雖趣舍萬殊(雖然,連詞)
⑵雖世殊事異(即使,連詞)
4 於
⑴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意為「在,介詞」)
⑵欣於所遇(意為「對,介詞」)
⑶終期於盡(意為「到,介詞」)
5 以
⑴引以為流觴曲水(意為「把,介詞」)
⑵亦足以暢敘幽情(意為「用來,介詞」)
⑶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意為「因,介詞」)
6一
⑴ 若合一契(一起)
⑵ 其致一也(一樣)
⑶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動詞,看作一樣)
⑷ 一觴一詠(有的,表示分指,一邊……一邊……)
⑸ 悟言一室之內(數詞,一)
《赤壁賦》
1.而
(1) 連詞,表轉折。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 連詞,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 連詞,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問客
(4) 連詞,表並列。 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 助詞,的。 月出於東山之上 / 哀吾生之須臾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凌萬頃之茫然
(3)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與子之所共適
(4) 代詞,它、它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 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節助詞)
(6)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7)縱一葦之所如(動詞,去,往)
3.於
(1) 介詞,在。 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 / 徘徊於鬥牛之間 / 漁樵於江渚之上/ 托遺響於悲風 / 於是飲酒樂甚
(2) 介詞,從。 月出於東山之上
(3) 介詞,被。 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4.乎
(1) 語氣詞,表示疑問,呢。 而又何羨乎
(2)語氣詞,表反問,嗎。 此非盂德之困於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語氣詞,表疑問,嗎。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4) 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5) 形容詞詞尾。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6)用在句中錶停頓或舒緩語氣,語氣詞。郁乎蒼蒼 / 知不可乎驟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2)其聲嗚嗚然(指示代詞,那)
(3)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4)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萬頃之茫然 / 蘇子愀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2)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3)其聲嗚嗚然(語氣詞,相當於「焉」,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游褒禪山記》
1.乃
①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於是)
④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2.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寡人之於國也》
1.數
①願令得補黑衣之數(《觸龍說趙太後》) (名詞,數目、數量)
②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寡人之於國也》)(數詞,幾、若干)
③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六國論》)(名詞,命運)
④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副詞,shuò,屢次)
⑤數罟不入洿池(《寡人之於國也》)(形容詞,cù,密、細密)
⑥蒙沖斗艦乃以千數(《赤壁之戰》)(動詞,shǔ,計算)
2.直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愛蓮說》)(形容詞,與「曲」相對,不彎曲)
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於國也》)(副詞,僅、只)
③系向牛頭充炭直(《賣炭翁》)(名詞,通「值」,價值)
④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指南錄>後序》)(副詞,徑直、直接)
3.發
①百發百中(成語)(動詞,發射)
②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陳涉世家》)(動詞,征發、派遣)
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寡人之於國也》)(動詞,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④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醉翁亭記》)(動詞,花開)
⑤主人忘歸客不發(《琵琶行》)(動詞,出發)
⑥大閹亦逡巡畏義,非常之謀難以猝發(《五人墓碑記》)(動詞,實施)
⑦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動詞,發出、抒發)
4.兵
①非我也,兵也(《寡人之於國也》)(名詞,兵器)
②窮兵黷武(成語)(名詞,戰爭)
③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後》)(名詞,軍隊)
④草木皆兵(成語)(名詞,士兵)
《勸學》
1. 絕
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 (《口技》)( 停止)
②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隔絕)
③ 以為妙絕 (《口技》)(極點)
④佛印絕類彌勒 (《核舟記》)(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勸學》)(橫渡)
⑥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傳》)(斷絕)
2. 強
①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勸學》) (強健、強壯 )
③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有餘、略多)
④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觸龍說趙太後》)(qiǎng,勉強)
⑤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 (《赤壁之戰》)(強盛)
3. 假
①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送東陽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勸學》)(藉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假裝)
④假有人焉,舉我言復於我,亦必疑其誑 (假如、如果)
4. 望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勸學》)(遠看)
②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 (《鴻門宴》 )(盼望、希望)
③先達德隆望尊 (《送東陽馬生序》)( 聲望 )
④予猶記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記》)(農歷十五日)
5. 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聽見)
②博聞強志 (《屈原列傳》 )(見聞、見識)
③初聞涕淚滿衣裳 (《聞軍官收河南河北》)(聽說 )
④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 (《鄒忌諷齊王納諫》)( 使上級聽見 )
⑤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五人墓碑記》)( 聲望、聲名 )
⑥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聞名、出名)
⑦ 掃後更聞香(《和張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過秦論》
1.制
①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制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 製作、縫制
②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 《後漢書·張衡傳》製造、製作
③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壓制、控制
④秦有餘力而制其弊 《過秦論》制服
⑤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 統率、指揮
⑥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養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 規定、制定
⑦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岳陽樓記》規模
2.亡
①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 丟失、失去
③燕雖小國而後亡 《六國論》滅亡、消亡
④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 《赤壁之戰》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屍百萬 《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應 《愚公移山》通「無」,沒有
⑦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
3.固
①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地勢)
②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鞏固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堅持、堅決
④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肅公翱事》 一定、必
⑤吾固知公子之還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⑥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既、已
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阿房宮賦》固執、頑固
⑧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報任安書》 固然、誠然
4.利
①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勸學》銳利、鋒利
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快
③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有利、條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⑤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⑥商人重利輕別離 《琵琶行》利潤
⑦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 勝利
⑧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 《馮婉貞》有利於
《師說》
1 師
① 古之學者必有師(名詞,老師)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從師求學)
③ 吾從而師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
④ 吾師道也(名詞作動詞,學習)
2.傳
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動詞,傳授)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動詞,流傳)
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zhuàn,名詞,解釋經文的著作)
3.道
① 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②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有「風尚」的意思)
③ 道相似也(名詞,道德學問)
4.惑
① 惑之不解(名詞,疑難問題)
②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形容詞,糊塗)
③ 惑而不從師(動詞,遇到疑難問題)
《廉頗藺相如列傳》
1.負
① 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2.使
①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 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 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3.引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 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
④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動,拉開弓)
4.幸
① 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 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③ 則幸得脫(僥幸)
5.以
①以勇氣聞於諸侯(憑,憑借)
②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
③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相當於「而」 )
④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
⑤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么仇也(因為 )
《蘇武傳》
1.使
(1)數通使相窺觀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漢者 第一個「使」:出使。
(3)單於使使曉武第一個「使」:派,第二個「使」:使者。
2.語
(1)以狀語武語:告訴。
(2)如惠語以讓匈奴 語:說的話。
3.引
(1)虞常果引張勝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4.食
(1)絕不飲食食:給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食:吃。
(3)廩食不至食:糧食。
(4)給其衣食食:食物。
《張衡傳》
1公
連辟公府不就 (名詞,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 (名詞,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魯庄公。 )
蓋當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詞,對尊長或平輩人的尊稱。 )
便可白公姥 (名詞,稱丈夫的父親。)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詞作名詞,公正無私的人。)
公車特徵拜郎中 (形容詞,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詞,公開。)
公私之積,猶可哀痛(與私相對,屬於國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殘賊公行(公然、公開地)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腳著謝公屐(對人的尊稱)
2 辟
連辟公府不就(徵召)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通「避」)
唇吻翕闢(開,打開)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開辟,開設)
辟邪說(排除,駁斥)
疆土之新辟者(開墾)
3 征
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名詞,證據,征驗。)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動詞,表現。)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動詞,出征。)
旁徵博引 (動詞,尋求,搜集。)
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動詞,徵收,征取。)
公車特徵拜郎中(徵召)
挾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歲征民間(徵收)
4 制
①其牙機巧制(製作,構造)
②秦有餘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指揮)
④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規模)
《歸去來兮辭》
1.行Xíng
① 感吾生之行休 《歸去來兮辭》(副詞,將,將要。)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論語六則》(動詞,行走。)
③ 為吾子之將行也 《餚之戰》(動詞,離開,前往。)
④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觀滄海》(動詞,運行。)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動詞,實行,執行。)
⑥ 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庖丁解牛》(名詞,行為,動作。)
⑦ 臣修身潔行數十年 《信陵君竊符救趙》(名詞,品行。)
⑧《琵琶行》(行,古詩一種體裁。)
háng
①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杜甫《絕句》(量詞,排,行。)
② 躡足於行伍之間,而崛起於阡陌之中 《過秦論》(泛指軍隊。)
③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蘇武傳》(名詞,輩分。)
2.引
① 丁壯者引弦而戰 《塞翁失馬》(動詞,開弓,拉弓。)
② 相如引車避匿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牽,拉,引。)
③ 引壺觴以自酌 《歸去來兮辭》(動詞,拿來,取來。)
④ 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動詞,召請,召引。)
⑤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赤壁之戰》(動詞,避開,退卻。)
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出師表》(動詞,引用,援引。)
⑦ 敢竭鄙懷,恭疏短引 《滕王閣序》(名詞,前言,序文。)
3.乘
chéng
① 聊乘化以歸盡 《歸去來兮辭》(動詞,順著,順隨。)
②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曹劌論戰》(動詞,騎,坐,駕御。)
③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過秦論》(介詞,憑借,趁著。)
④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黃花崗烈士事略>序》(動詞,交互,連接)
⑤ 目京師乘風雪……至於泰安 《登泰山記》(動詞,冒著,頂著。)
shèng
①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萬乘《觸龍說趙太後》(量詞,古代一車四馬為一乘。)
② 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餚之戰》(「四」的代稱。)
4.策
① 執策而臨之 《馬說》(名詞,竹製的馬鞭。)
② 策扶老以流憩 《歸去來兮辭》(動詞,拄著。)
③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詩》(同「冊」,記錄。)
④ 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名詞,策略。)
⑤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名詞,計策,計謀。)
《滕王閣序》
1. 盡:
①賓主盡東南之美 副詞,全、都。
②潦水盡而寒潭清 形容詞,完了、沒有。
③聊乘化以歸盡(《歸去來兮辭》)動詞,死、死亡。
④一肌一容,盡態極妍(《阿房宮賦》) 副詞,最。
2. 勝:
①勝友如雲 形容詞,才華出眾的。
②躬逢勝餞 形容詞,盛大的。
③勝地不常 形容詞,美的、美麗的。
④驢不勝怒,蹄之(《黔之驢》) 動詞,能承受、能勝任。
⑤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並序》)動詞,超過。
⑥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鴻門宴》)形容詞,盡、完。
3. 窮:
①響窮彭蠢之濱 副詞,盡。
②窮睇眄於中天 副詞,盡。
③窮且益堅名詞,因厄、處境艱難。
④豈效窮途之哭 形容詞,走到頭的。
⑤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形容詞,窮困。
4. 舍:
①舍簪笏於百齡 動詞,舍棄。
②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名詞,客舍、住所。
③退三舍而避之(《城濮之戰》) 古代一天行軍的路程。
④夫人請之,吾舍之矣(《毅之戰》) 動詞,釋放、放棄。
《逍遙游》
1.之:
① 鵬之徙於南冥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 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
③ 窮發之北(助詞,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3.其:
①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代詞,代鵬)
② 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連詞,表選擇)
③ 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代詞,他們)
4.以: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詞,憑借)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③ 以八千歲為春(介詞,把)
④ 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⑤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介詞,因為)
《陳情表》
1.以
① 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 猥以微賤介詞,憑借
③ 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④ 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
⑤伏維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 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2.於
① 急於星火介詞,比
② 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介詞,對向
3.之
① 外無期工強近之親助詞,的
② 臣之進退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4.少
① 少多疾病年歲小
② 解鞍少駐初程稍稍
③ 少仕偽朝年青時
④ 一時多少豪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