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文言文
『壹』 在古文里異什麼意思
1、不同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意思是(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2、奇怪,奇特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意思是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特的蛇。
3、其他,別的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意思是農民不敢經商,不敢做其他的事。
4、區別;分開
西漢陸賈《新語》:異是非,明好惡。意思是區別是和非,明白好和壞。
5、覺得奇怪;詫異
晉· 陶潛《桃花源記》:漁人甚異之。意思是漁人感到很奇怪。
異組詞有:訝異、奇異、異樣、差異、詫異
(1)異文言文擴展閱讀:
詞語解釋:
1、訝異[ yà yì ]
驚異。現代徐志摩 《偶然》詩:「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2、奇異[ qí yì ]
奇特,特別。現代巴金 《沉默集·煤坑》:「他向周圍一看,他起了一種奇異的感覺。」
3、異樣[ yì yàng ]
與尋常不同。現代巴金 《滅亡》第七章:「 杜大心 底臉上突然現出一種異樣的表情。」
4、差異[ chā yì ]
差別,不同。現代魯迅 《三閑集·在鍾樓上》:「倘說中國是一幅畫出的不類人間的圖,則各省的圖樣實無不同,差異的只在所用的顏色。」
5、詫異[ chà yì ]
奇怪,令人驚異。現代何士光 《鄉場上》:「他這是怎麼啦?人們很詫異,都靜下來,望著他。」
『貳』 古文中『怪』,『異』的用法什麼時候是意動用法
例如: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王安石《傷仲永》)
異:認為„„驚奇。
一般來說後面接代詞時是意動用法,比如「某人甚異之」就是說某個人認為某事物非常怪異。
公式:常用的是「以„„為„„」,或者用:認為(覺得)十 賓語 十 意動詞,也可以翻譯成把(對)十 賓語 十 當作(感到) 十 意動詞。因為意動用法是一種主觀上的意念,所以,在文言文中表心理活動的動詞常會出現意動用法。
如:「孟嘗君怪之」,這個「怪」就是「對„„感到奇怪」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以之為怪」;予怪而問之 怪:認為„„怪;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叄』 文言文中異、然、服的分別意思
意思復和例句分別是:
異:制1、不同的。如:得無異乎。2、奇特。如:產異蛇。3、區別。如:異是非,明好惡……4、覺得奇怪。如:漁人甚異之。
然:1、作詞尾,表示狀態。如:康肅忿然曰。2、語氣助詞。如: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3、明白。如:雖有明智,弗能然也。4、然而。如:甚恐,然往來視之。……
服:1、衣服;服裝。如:甘其食,美其服。2、擔任。如:若農服田檣。3、服從。如:以力服人者。4、適應。如:不服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