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先生文言文
『壹』 顧炎武手不釋書文言文翻譯
《顧炎武手不釋書》,又稱為《顧炎武手不釋卷》,選自清代文學家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原文是: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育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譯文是: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馬三騾裝書。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里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打開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注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復復習。
『貳』 求亭林先生神道表全文翻譯
原文
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釋②書,出門則以一羸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③,呼老兵詣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⑤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⑥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後,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旨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譯文
亭林先生從小到老手上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牽著一匹瘦弱的馬,帶著幾捆書籍隨身。有時候走到了邊塞崗亭,就招呼亭邊的老兵一道去路邊的小酒店,面對面坐著,開懷痛飲。詢問他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如果和自己知道的有所不同,就打開紙張詳細記錄、更正,一定要到沒有任何疑惑時才停下。坐在馬背上空閑的時候,他就跨著馬鞍默誦四書五經等經典和它們的注釋文(對經典的解釋叫「注」或「疏」 )。即使有時候遇到親朋好友也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會因此(太專心的輒據鞍默)跌落到谷之中,他卻也不覺得後悔。讀書認真仔細到這個地步,他的學問自然就博大精深到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的程度了。
『叄』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翻譯
翻譯:顧炎武(字亭林)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原文出自於清代葛虛存的《清朝藝苑》。
原文: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釋書,出門則以一騾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呼老兵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咨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誦諸經註疏。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谷,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詣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白話譯文:
顧炎武(字亭林)從小到老手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隨身帶一騾二馬馱書。有時候到了邊塞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邊的小酒店,面對面開懷暢飲,詢問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理。如果發現與自己以往了解的情況不相符合,他就翻書詳細地訂正,一定要毫無疑問才停止。
坐在馬上空閑的時候,就跨著馬鞍默默背誦四書五經等經典和對它們的注釋。即使遇到親朋好友就像不認識一樣,有時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後悔。認真仔細到這個程度,他的學問博大精深,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的。
(3)亭林先生文言文擴展閱讀:
這段文字主要表現了顧炎武勤奮、嚴謹、專注的特點,並寫了顧炎武讀書,考察的內容。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
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坐在馬背上背誦經書,還要找書認真復習。可貴的是顧炎武並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
相關人物:
顧炎武(1613- 1682)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尊稱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曾參加抗清斗爭,後來致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