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自然哲理
① 日本有哲學嗎
日本有哲學。
《日本哲學史》朱謙之 著
日本哲學的產生
日本的哲學思想是在日本特有的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日本適應本身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和階級斗爭的需要,大量吸收了先進國家的哲學思想:最初是中國的儒家思想和佛教,後來是西方近代、現代的各種哲學思想。這些思想同日本原有的神道思想相結合,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階級斗爭的變化,經歷了一個逐漸深化的發展過程:開始時,佛教的教義成為日本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繼而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封建道學占據了主導地位,最後引進了西方自然科學,使理性進一步脫離信仰而自立,逐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在這個過程中,貫穿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溯源
平安時代以前的哲學在5世紀前後,漢字和儒家思想傳入日本,6世紀中葉佛教也經過朝鮮傳入。它們對日本的文化和思想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日本有文字記載的哲學思想,最初出現在據傳是聖德太子於 6世紀末、7世紀初寫成的《維摩經義疏》等著作中。7世紀初,聖德太子為了給革新政制准備思想條件,派遣留學生到中國(隋朝)學習,直接引入了儒學和佛教思想。他頒布的《17條憲法》的思想基礎就是儒學和佛教教義。其中第 1條的「以和為貴」和第4條的「其治民之本,要在於禮」,都出自儒學;第 2條的「篤敬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和第10條的「絕忿棄」,都屬於佛教思想;其餘各條則多採用儒家經典及子史資料。儒學對於當時的日本起了很大的作用。古代天皇制度在建立過程中曾採取中國的法制,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國家。7世紀下半葉,儒學的影響特別顯著。當時,日本政府已經把儒學看作是有利於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的思想體系而加以庇護。編纂於 8世紀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也帶儒學的色彩。這兩本歷史經典起了維護天皇制度的作用。
佛教與日本哲學
佛教經朝鮮傳到日本以後,起初並非一種以教義為核心的宗教,而只是對佛像和佛經等的信仰和崇拜。貴族們曾經利用佛教作為政治斗爭的工具。日本政府當時認為佛能鎮護國家、保護王室,因而在8世紀初發布「僧尼令」,把佛教變成國教,從而使佛教思想佔了優勢。這時,日本原有的神道教雖然繼續流傳,但實際上處於佛教思想的指導之下。
到了奈良時代,佛教與政治結合得更加緊密,加強了作為國教的地位。神道教和佛教這時開始在教理上調和、折衷,但是神道仍然被置於從屬的地位。日本對佛經內容的認真研究,始於平安朝(8世紀)。9世紀初,名僧最澄和空海來中國(唐朝)留學,回日本後分別創立了天台宗和真言宗,在日本確立和傳播大乘佛教。日本的天台宗與中國的雖然名字相同,教義卻有所區別。
日本的佛教哲學,也是建立在所謂「世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和「一念三千」等唯心主義觀點的基礎上的。天台、真言兩宗除被賦予「鎮護國家」的任務外,在當時日本人的生活中還作為世界觀來看待。這時候佛教在日本獲得了獨立活動的地位。到10世紀,出現了關於凈土觀念的說教,佛教思想開始滲透到平民中間去,神道教和佛教的調和、結合也有所發展。
日本宗派哲學的發展
鐮倉時代至明治維新的哲學進入鐮倉時代,由於平安朝的貴族勢力衰退,封建關系在地方上逐漸發展,形成了武士階級。到13世紀,社會動盪不安,農民生活困苦,產生了簡化宗教儀式的要求。宗教界適應這種形勢,開始出現新的動向。過去主要以貴族為對象的日本佛教,這時興起了面向民眾的思想,於是出現了凈土宗、禪宗、真宗、日蓮宗、時宗等派別。從平安時代到鐮倉時代,日本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佛教教義為特徵,實際上是宗教迷信,還談不上真正哲學意義上的世界觀。哲學意義上的世界觀後來在佛教禪宗與中國宋明理學結合的時候才開始出現。
17世紀,德川幕府鞏固了封建制度以後,儒學取代佛教而成為維護幕府統治的思想主流,作為支配士(武士)、農、工、商這四民的意識形態,影響越來越大。當時,日本的儒學體系主要分為朱子學派、陽明學派和古學派;朱子學是官學,長期占居主導地位。此外,還出現了復古神道和一些獨立的學派和學說。
各宗派哲學觀點
①朱子學派。藤原惺窩是這個學派的先驅,他的學生林羅山在使朱子學成為德川幕府的官學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個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在同佛教和神道教斗爭中,曾經用理性主義去批判非理性主義。這一學派內部,也存在過唯物主義傾向和唯心主義傾向的矛盾,如安東省庵、貝原益軒等人雖然都從朱熹的理氣觀出發,最後卻把自己的宇宙觀歸結為理、氣合一說,接近於唯物主義;齋'" class=link>;山崎齋、三宅尚齋卻把自己的世界觀歸結為理一元論,陷於唯心主義。山崎齋和水戶學派甚至把朱子學完全神道化了。水戶學提倡「大義名分」論,它的尊王攘夷思想有助於重新鞏固封建統治。當時日本的封建階級企圖用朱子學把封建等級制度合理化,但是,到17世紀,隨著商品生產的日益發展和商人的抬頭,朱子學便開始逐漸喪失影響,代之而起的是古學派。
②古學派。這一派的哲學家排斥漢唐以後的儒學。代表人物有山鹿素行、伊藤仁齋和荻生徂徠。仁齋和徂徠都用氣一元論去反對朱熹的理氣觀。這派學者以民間異端思想家的姿態出現,代表非當權派,名義上提倡復古,實際上是對日本朱子學派發動了一場哲學革命。此外,還出現了朱子學派的另一個反對派──陽明學派。
③陽明學派這個學派由中江藤樹開創,主張陽明學的良知說。其他代表人物有熊澤蕃山、佐藤一齋、大鹽平八郎等。幕府末期的志士吉田松陰等人也受過陽明學的影響,大鹽曾經領導大阪的貧民和郊區農民起義。這一派的學者並非自覺地組成一個集團,而是各自信仰王陽明的學說,其中有的人在方法論上具有一些辯證法因素。陽明學在中國一般說來是起了消極的作用,但是,日本的陽明學派卻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④復古神道。在17世紀,德川幕府前期,與尊王論相關聯,出現了復古神道。這種神道反對以往神道依附於佛教或儒教,反對用儒、佛思想解釋日本的古典和神道。這派思想首先由神官荷田春滿倡導,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加以發展,集大成者是平田篤胤。他們依據《古事記》等日本古籍所記載的神話,提倡「日本精神」哲學,鼓吹「皇國之道」,宣揚「皇國精神」。他們聲稱,日本的神道出自神靈,只有這種道才是「真實之道」;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的後裔,應當統治世界。這種神道理論在德川幕府末期成了尊王思想的一大支柱,對明治維新時王政復古有很大的影響。明治維新(1868)以後,作為國家神道的神社神道,基本上繼承了復古神道的理論,使這種充滿宗教迷信的理論,成為這個時期支配日本民眾的思想武器,並且為軍國主義者、法西斯主義者對外侵略所利用。
⑤非傳統諸學派。17~18世紀,還出現了一些獨立的學派和學說。從18世紀20年代前後起,西方的書籍開始流入日本,許多日本學者研究蘭學,即通過荷蘭語研究西方學術的學問,接受西方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引起了世界觀方面的變化,出現了一些具有批判精神、自我意識或唯物主義思想萌芽的、不屬於任何傳統學派的思想家,如安藤昌益、富永仲基、三浦梅園、皆川淇園、司馬江漢、山片蟠桃、鐮田柳泓等。在整個德川時代 260多年間,只有安藤昌益徹底地批判、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意識形態,他站在勞動農民的立場上提出了無統治無剝削的絕對平等的社會觀;富永仲基認識到思想的基礎是物質,並且把這種認識運用到他的歷史方法中;三浦梅園富於獨創精神,建立了「條理學」;皆川淇園根據他對《周易》的「開物成務」的理解,創立了「開物學」,並且完成了日本最初的范疇論;司馬江漢是具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先進的市民思想家,具有自然科學物理學的自然哲學見解,提倡地動說;山片蟠桃是無神論者、唯物主義者,成為日本實學的先驅;鐮田柳泓知識淵博,不僅批判儒學、神道和佛教,而且在說明知識和感官的關系方面接近了唯物主義。此外,在18世紀上半葉,隨著商人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出現了心學,它的代表人物是石田梅岩、手島堵庵、中澤道二等。他們都是工商業者的思想家,認為「節約」、「正直」、「勤勉」這些都是人生而具有的美德,是在封建制度下士、農、工、商四民通有的心。他們的思想尚未達到否定封建制度,但已含有人間平等的思想。上述獨立的學派和學說,為無神論和唯物主義哲學在明治維新以後的發展准備了一定的思想條件。
在德川幕府以前約1000年間,主要是唯心主義支配了日本人的思想。但是,隨著德川幕府的崩潰,幕府的官方思想體系朱子學也喪失了統治地位。
西方哲學影響下的日本哲學
明治維新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哲學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吸收了西方的哲學在介紹西方哲學的過程中,始終貫串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條路線的斗爭。明治時代初期一些著名的啟蒙思想家介紹的是英國和法國的哲學:西周移植了法國哲學家A.孔德的實證主義和英國哲學家J.S.密爾的功利主義,並首先把西方的philosophy譯為「哲學」;福澤諭吉傳播了英國的經驗主義和功利主義;中江兆民輸入了法國機械唯物論和法國啟蒙思想家J.-J.盧梭的民主思想明治二十年(1887)前後,隨著天皇專制主義的確立,開始介紹德國哲學,同時出現了一些唯心主義者,如西村茂樹、井上哲次郎、井上圓了等。西村茂樹把哲學和儒學結合起來;井上哲次郎首先引進德國哲學,提出現象即實在論這種本質上屬於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井上圓了將哲學和佛教熔冶於一爐。他們的哲學都宣傳東方思想,維護天皇專制主義。
唯物與唯心
在明治三十年(1897)前後,發生了兩次關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爭論:一次是由加藤弘之、元良勇次郎對井上圓了所著《破唯物論》一書的批判引起的,一次是由井上哲次郎、高橋五郎等對中江兆民所著《續一年有半(無神無靈魂)》一書的批判觸發的。這兩場爭論雖然頗為激烈,但是,爭論者對於哲學上的唯物主義還缺乏明確的理解,所以爭論對於當時日本的唯物主義的發展沒有起多大推動作用。在這個時期,唯物主義陣營出現了幸德秋水、片山潛和利彥,他們繼承了中江兆民的唯物主義,介紹和傳播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幸德秋水在理論宣傳上表現突出。他寫的《社會主義精髓》一書不僅表露出唯物史觀的觀點,而且包含一些辯證思想。1904年,他和利彥共同翻譯了《共產黨宣言》。他還通過對基督教的批判在無神論上放出了異彩。在明治20年代後期至30年代中葉,德國哲學繼續被大量地移植到日本,在思想界逐漸佔了上風,成為日本講壇哲學的主流。初時介紹I.康德和G.W.F.黑格爾的哲學,後來陸續引進新康德主義、現象學、存在哲學等。新康德主義曾經成為大正時代的「新思潮」。通過對西方哲學特別是德國哲學的研究和消化,到了大正和昭和時代,涌現出一些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如桑木嚴翼、朝水三十郎、波多野精一紀平正美左右田喜一郎、西田幾多郎、田邊元等。其中,西田幾多郎建立了所謂日本獨創的「西田哲學」,提出了以所謂「絕對無之辯證法」為中心的「場所邏輯」和「絕對矛盾自己同一」的邏輯;田邊元構造出所謂「絕對辯證法」和「種之邏輯」。他們的哲學,基本上是吸取新康德主義和存在主義加上佛學的一些內容構成的。繼西田之後,還出現了哲郎'" class=link>;和哲郎和三木清。和哲郎用存在主義的觀點展開他的解釋學,並且試圖建立自己的人學。三木清研究所謂「人學之馬克思的形態」,也是從存在哲學出發的,他終於把存在主義和日本的佛教結合了起來。他的貢獻在於,使日本的講壇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接觸,吸引了不少青年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
由於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日本國內工人運動的高漲和社會主義思潮的發展等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開始在日本廣泛地傳播,馬克思的《資本論》日譯本於1920年問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日譯本於1928年開始刊行。於是在日本哲學界也出現不少唯物主義哲學家。1925年開始的福本和夫同河上肇、山川均進行的激烈爭論,掀起了一次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熱潮,對於進一步研究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起了很大的作用。河上肇、戶坂潤、 永田廣志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比較正確和深入的理解。1932年,戶坂潤、 三枝博音、岡邦雄等組織了「唯物論研究會」,出版了機關雜志《唯物論研究》,進一步探討和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各種各樣的唯心主義流派,並且反對日本法西斯化和發動侵略戰爭,在日本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輝的業績。1938年,這個研究會被日本政府解散,戶坂潤被捕後死於獄中。永田廣志也因為參加該會的活動而多次被捕,身體健康受到損害。
哲學淪陷
隨著日本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擴大,日本的哲學陷於越來越法西斯化的境地。鼓吹所謂「日本精神」的日本主義十分猖獗,法西斯思想、非理性主義橫行一時。不久,出現了所謂「世界史哲學」,亦稱「世界史派」,代表人物是高坂正顯、高山岩男、西谷啟治等,他們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提供理論根據,把侵略行徑美化為「世界史的當為」。西田幾多郎和田邊元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表示支持侵略戰爭。直接充當軍部喉舌的所謂「皇道哲學」更加瘋狂,它散布「絕對服從天皇」的倫理,虛構「神國不敗」的神話,肆無忌憚地毒害日本人民,一直到日本帝國主義滅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哲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民主思潮的高漲中,過去被鎮壓、禁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進入了復興時期,而曾經喧囂一時的日本主義、「皇道哲學」和「世界史哲學」迅速銷聲匿跡。松村一人、古在由重、森宏一、山田坂仁等進步哲學家,一面努力介紹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新成果,一面積極批判西田、田邊的哲學和存在主義等唯心主義流派。東京大學教授出隆以及西田的學生、著名哲學家柳田謙十郎等,從唯心主義陣營轉入唯物主義陣營,在哲學界引起很大的反響,在這個時期,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著作和期刊等大量出版。毛澤東的《實踐論》和《矛盾論》等被介紹到日本。在日本有不少地方建立起唯物論研究會。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無論在廣度或深度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階段。40年代後期到50年代初期,發生了一場關於「主體性」的爭論梅本克己等企圖用西田田邊的哲學和存在主義去「填補」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空隙」,遭到了松村一人等的批判。從60年代末起,圍繞「實踐唯物論」問題,唯物主義哲學家之間進行了另一場爭論。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應該是「辯證-歷史唯物主義」或「實踐唯物論」,而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試圖建立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有人表示反對。這次討論,同民主德國的哲學家在60年代進行的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對象、結構、表述方法和體系的爭論有密切的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研究自然辯證法的學者,如武谷三男、坂田昌一等取得了新的成果。關於形式邏輯和辯證法的關系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分析哲學家之間展開過爭論。
另一方面,歐、美的資產階級哲學流派於戰後對日本的哲學界特別是大學講壇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在西方一些主要國家中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哲學思潮,在日本都有傳播人、闡述者或追隨者。
實用主義
實用主義在20世紀初就被田中王堂等介紹到日本,20年代曾得到廣泛的傳播,後來因為不適合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擴張的需要而逐漸喪失影響。戰後,在以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經濟復興和工業化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實用主義哲學在美國軍隊佔領期間重新抬頭,對日本的學術界和實際生活都產生過明顯的影響。
存在主義思想早在20世紀初就傳到日本。和哲郎曾介紹過F.W.尼采和S.克爾凱郭爾的觀點。這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對日本人的精神生活造成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使悲觀、彷徨、苦悶、不安的氣氛在戰後籠罩了日本。有的日本哲學家還將佛教教義和存在主義融為一體,把佛教看作是亞洲型的存在主義,說存在主義就是現代化的佛教。
邏輯實證主義大約從60年代起,現象學從70年代起,在日本也有相當多的學者介紹、探討。此外,科學哲學、語言哲學以及結構主義也都相繼出現在日本哲學思想界。對哲學史,對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對佛學和儒學,關於人、異化、人道主義等問題,也有不少哲學史家和哲學家進行研究。有的學者將幾種不同哲學的某些觀點糅合在一起,有的開拓了比較哲學、比較美學等新領域。上述種種情況,使現代日本哲學界呈現出各種思想紛然雜陳的局面。
以下皆出自eva
(註:零-凌波麗-REI:
真嗣--碇真嗣-SHINJI
熏-渚薰-KAWORU
ASUKA-明日香
GENDOU=碇元渡
KOUZOU=冬月幸增
RYOJI=加持良治
MAYA=伊吹瑪亞
MAKOTO=日向實
SHIGERU=青葉茂
YUI=碇唯
KENSUKE=相田健介
TOUJI=鈴原東治
HIKARI=洞木光)
渚薰之死--
渚薰:ADAM...其存在有如我等的母親。由ADAM而生的東西無法還原為ADAM嗎...直到人類毀滅為止...不對...這是...?LILITH!?是嗎...原來是這樣啊LILIN...
渚薰:真嗣君,謝謝你。我一直希望你能來阻止二號機。如不是這樣做的話,或許我會一直和她生存下去。
真嗣:薰...為什麼!?
渚薰:因為生存下去是我的命運。即使人類會因而毀滅,我也得生存下去。不過,我也可以選擇死亡。對我來說,生和死是一樣的。死亡對我而言是唯一的絕對自由。 真嗣:什麼呀...薰,我不懂你在說什麼!!!薰...
渚薰:我在講我的遺言。快,殺了我吧。如不這么做的話你們人類可是會消失的。為避免遭受毀滅的命運,只能兩者選擇其一。而你不應該死亡。
渚薰:你們需要未來。謝謝你。能夠認識你,我很高興。
劇場版1真嗣:「在那裡……我知道只有討厭的事而已,所以即使一定要
逃避也可以。但是,即使逃來這里也不好。因為……我,不在……,也就等於大家都不在。」
薰:「即使再用AT力場,繼續傷害你或別人也可以嗎?」
真嗣:「沒關系……不過,在我心中的你們到底是什麽?」
零:「是希望。也許是人們對彼此所知的混合物也說不定……的東西。」
薰:「它跟『我喜歡你』這句話是一起出現的。」
真嗣:「但是,它是虛假的,也是自以為是的,好像只是祈求而已,更不會一直持續,而且不曉得什麽時候會被出賣了。……然後就把我拋棄了。」
真嗣:「但是,我想再一次的面對它。因為我想那個時候的感覺會是真實的。」
劇場版2
薰:「現實,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存在著。夢也是在現實之中……」
零:「而真實就存在你的心中。」
薰:「因為人的心,會把自己自身的形造出來的緣故。」
零:「而新的概念能把人的心和形都改變。這概念能將創造的力
量、自己的未來、甚至時間的流向……給製造出來。」
薰:「只是如果人們不靠自己自身的意志行動的話,什麽都不會改變。」
零:「所以,遺失的自己,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回來。即使自己的言語沒了……,即使要採用別人的言語……」
零:「只要能用自己的心將自己自身的概念作出來,誰都可以回復人形。」
唯:「不要擔心。所有的生命都有想要復原的力量,都有想要活
下來的心。只要能想到要活下去的話,到那裡都是天堂。因為還活著
嘛!到那裡都會有幸福的機會的。」
第二十五話 {終wa lu 世界}(終局的世界)
EPISODE 25 Do you love me?(你愛我嗎?)
[為何駕駛EVA?]
SHINJI:因為大家要我駕駛它。
[所以駕駛EVA?]
這是為了大家的,有什麼不好?
[為了他人駕駛EVA?]
是,這並不是壞事,我沒有錯。這樣做的話,他們也會稱贊我,也會重視我。
ASUKA:胡說!你是笨蛋啊?我們是為了自己才駕駛 EVA的,你總是這樣安慰自己呢。。。你
一直認為自己是為別人努力,這樣才會活得比較愉快,你根本就一直在逃避中。。。總之你是因
為怕寂寞。。。你這種行為只是單純地依賴別人,只想和別人維持互相依賴的關系而已。(SHINJI:
也許是的)別人來求你做事是你希望的事吧?(SHINJI:也許是吧)你只是渴望得到自己希望得到
的東西而已,想得到幸福,不能只是等待,這樣只能得到虛假的幸福。
/為什麼認為自己是為別人努力就是逃避呢?這里逃避的實際是責任。如果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都是別人要求你做的,那麼萬一做錯或失敗了,就可以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而使自己不被責備。
因此,拒絕選擇就是逃避責任,逃避痛苦。但是,自己不選擇,只是依賴別人的話,也無法得
到真正的幸福。/
第十七話 {四人目no適格者}(第四適格者)EPISODE 17 FOURTH CHILDREN
SHINJI:一向以為加持先生是一個很認真的人。
RYOJI:對比較熟悉的人就不同,這是真情流露。。。
(接著加持談到培養生命的滿足感)
SHINJI:但總會有不開心的事情。
RYOJI:你很怕不開心?
SHINJI:我是很不喜歡。
RYOJI:那麼你就找一些開心的事情作。不喜歡是正常的。只有一個曾經受過苦的人,才懂得
怎樣對人溫柔,這些經驗沒有人可以教你。
熟,親身經歷過痛苦的人才有可能理解別人。參見#32。/
第十八話 {命no選擇 o} (命運的選擇)
EPISODE 18 AMBIVALENCE(矛盾心理)
SHINJI:我爸爸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RYOJI:你是否經常問周圍的人關於父親的事?
SHINJI:沒辦法,我不是與他一起住。。。但是,最近開始知道多一點關於爸爸的工作,還有關
於我媽媽的事,我開始了解他,我知道。。。
RYOJI:你這就錯了。你以為很了解他?沒有人可以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甚至連自己都不了解,
你無需多想。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都想盡辦法了解別人。你覺得這樣做是否很有趣呢?
每個人都去了解別人和了解自己。
SHINJI:對美里小姐也一樣?
RYOJI:她的性格就好象遙遠的女神,對於我們男性來說,女孩子的生活是在河的對面,男女之間就象隔了一條河,一條又深又長的河,很難捉摸。
/很多人都自以為了解別人,其實連了解自己,確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都很困難,更別提了解別
人了。很多人所了解的他人,是他人給其他人看的自我 (好拗口哦),他人真實的自我,連他本
人都未必清楚。一個人的真實想法,真正生活,對於別人永遠是個謎。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說到底是要通過「語言」進行的。然而語言本身就有很大的欺騙性,存在很多歧義,即便沒有
歧義,也會因為接受者的經歷、知識和認識水平以及世界觀的不同(也就是所謂的「話語圈」不
同)而產生不同的意義。而其他手段的交流,如接觸、情感等,就更容易引起誤讀了。所謂「心
與心的交流」,只不過是一廂情願或自欺欺人的說法,就算真的存在通過心靈進行的交流,又能
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因此,人與人之間真的存在難以跨越的隔閡。這就象在一片樹林中,
人們看到的只是地面上的枝葉,而維持這些枝葉的根系,則深深地埋在地下不能為人所見。人的外表,外在的我,就象地面上的枝葉,很多人只是看到了它們就自認為了解了別人,其實維
系著和界定著人的存在的深層意識或潛意識(A.T.Field),就象地下根系一樣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
第十九話 {男no 戰I} (男人的戰斗)
SHINJI:爸爸他一點也不明白我的內心感受。
REI:那你又是否明白你爸爸和他的心情呢?
SHINJI:當然明白。
REI:為何你還是不明白?。。。
其實你現在是在逃避你討厭的事。
SHINJI:為什麼不可以這樣?逃避自己討厭的事,有什麼不妥!?
/在此之前真治一直在尋找自己駕駛 EVA的價值,在找不到能使自己滿意的答案後,他開始轉
向對另一個問題的思索:到底能不能逃避?參見/
MISATO:我已將我的夢想、願望和目標都放在你身上,這對你可能是很重的負擔,對你很不
公平。但我們NERV 的所有人只能寄望在你身上,你一定要記住,這很重要。
SHINJI:這只是一廂情願的說法。。。我想我以後再也不會駕駛 EVA。
MISATO:我第一次聽到你說這么積極的話。
/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別人身上,這種現象也不少見吧。這種行為,實際上是把自己的世界觀、價
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以自己的感受代替他人的感受。為了滿足這種期望,往往會使承受這種
寄託的人不堪重負,甚至會很痛苦。但如果不去理會這種期望,又會使他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這真是矛盾啊。RYOJI:真治,我只能在這里澆花,但你不同,有些事只有你才能做到。沒有人可以勉強你,
自己考慮,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要後悔。
第十四話 {ZE--LE、魂 no座}(SEELE,魂之座)
EPISODE 14 WEAVINGA STORY(編造故事)
REI:山,穩重的山,隨時間而改變的東西;
天空,藍色的天空,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眼睛看得到的東西;
太陽,是獨一無二的;
水,令人愉快的東西,碇司令;
花,相同的東西有很多,沒用的東西也有很多;
天空,紅色,紅色的天空;紅的顏色,我討厭的顏色;
流水,血,血的氣味,一個不流血的女人,由紅色泥土作成的人,由男人和女人造成的人;
城市,由人類造出來的東西;EVA,由人類造出來的東西;
人是什麼?是神創造出來的?是人創造出來的?
我所擁有的是生命,心,心的容器,ENTRY PLUG(插入栓),那是靈魂的寶座;
這是誰?這是我。我是誰?我是什麼?我是什麼?我是什麼?
我是我自己,這個物體就是我自己,自己存在的形狀,肉眼可以看見的自己;
但感覺上我並不是我,很奇怪,我覺得身體象在溶化,自己變得難以明白,我的身體正在逐漸
消失,我覺得有其他人在;
是誰?誰在我前面?碇君(真治)?我認識這個人,葛城三佐,赤木博士,所有人,同班同學,
二號機駕駛員,碇司令;你是誰?你是誰?你是誰?
第三話 {鳴 la na I、電話}(不響的電話)
MAYA:真治他開始自動學習駕駛。
RITSUKO:聽別人的話,正是那孩子作人處世之道。
RITSUKO:真治這孩子,也許不懂主動與別人交談,所以不能結識朋友。你有沒有聽過箭豬的比喻?
MISATO:箭豬?RITSUKO:對一隻箭豬來說,就算想將自己的溫暖傳給對方,但當它接近對方,身上的刺就會
令對方受到傷害。也可以這樣來形容人類。現在真治的心裏面就好象箭豬一樣,因此他變得越來越膽小。
MISATO:希望他很快會認識到一個人成長的時候,身邊一定需要有朋友。總有一天會找到一個與朋友相處的方法。
第九話 {瞬間、心、重ne te}(瞬間心靈的重合)
EPISODE 9 Both of You,Dance Like YouWant to Win!(二人一同象要奪取勝利那樣起舞!)
#14 10:14(EVA初號、二號機迎戰第七使徒失利後的會議上)
ASUKA:為何成年人總是容易憤怒?
RYOJI:因為成年人怕被人羞辱。/每個人走向成年,步入社會後,必然會面對很多以前作學生時很少遇到的問題,擔負更多的責任。同時也會更多地考慮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對面子 (也可以說是虛榮心或是尊嚴)看得更重,也更怕受到羞辱。因為如果自尊心受到打擊,會使人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外在的「我」的形象也將受到損害。對於那些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看得很重,或是認為外在的「我」重於真我的人,這種羞辱是無法忍受的。各位讀者和EVAFANS大多數應該還是在校學生,這里請允許
我倚老賣老說一句,盡管學生生活有時很辛苦也很清貧,但仍然比較單純和快樂。所以,請珍惜你們的學生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