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的哲理
『壹』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
對於同一事抄物,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認識;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一、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三、出處
宋·蘇軾《題西林壁》
(1)高低的哲理擴展閱讀: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說的是遊人從遠處、近處、高處、地處等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觀感的。有時你看到到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你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端的山峰。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
『貳』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有什麼哲理
「橫抄看成嶺側成峰,遠襲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的哲理有如下:
(1)同一個事物,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2)我們看到的都是幻象,不是事物的本真。
(3)因此需要我們有探究事物本真的精神,同時也要有接受不同幻象的豁達心態。
『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有什麼哲理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反映的哲理:由於立場、觀點和方法等版因素的影響,人們對同一事物會權得出不同的反映。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表面意思是從正面看,它是一道道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它是一座巍然聳立的險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呈現出不同的形象。用景物來表達一種人生的哲理!這兩句詩出自宋蘇軾
《題西林壁
》。全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