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隔壁有戲文言文答案

隔壁有戲文言文答案

發布時間: 2023-05-14 22:34:51

❶ 古文《口技》原文及翻譯

《口技》-林嗣環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正趕上有戶人家宴請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眾多賓客圍繞著屏風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馬上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遠遠地聽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聲,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在說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慰孩子餵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又有一個大兒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

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邊含乳頭邊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心中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起了呼嚕聲,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消失。隱隱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動的聲音,盆子翻倒傾斜,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

其中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發出;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救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賓客們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離開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兩腿打著哆嗦,差一點爭先恐後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一看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1)隔壁有戲文言文答案擴展閱讀

口技的發展及代表人物

1、唐宋時期

唐朝時期就有了專門培養口技人才的社會組織叫「學像聲社」。在《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中都有「學像聲社」的描述。

宋朝是口技藝術的興盛時期,而《東京夢華錄》一書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社會生活。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經有了口技演出團體,口技以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開始在社會上流傳。

2、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虞初續志·郭貓兒,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戲《殺豬》、《豬爭食》。

明末清初年間,著名口技藝人「畫眉楊」善學畫眉鳥叫,能與樹間鳥兒對答。他表演的《二鳥爭食》將兩只畫眉鳥人物化,編成故事表演,其技藝高超,驚現京城,傳承至今。

清代,口技從單純模擬某一種聲音,發展到能同時用各種聲音,串組成一個故事,被列為「百戲」之一,即「口戲」,俗稱「隔壁戲」。它表演「軍旅狩獵」、「群豬爭食」,無不惟妙惟肖。

3、民國時期

百鳥張,原名張崑山,1903年——不詳,北京人。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他善學《百鳥爭鳴》,因此被稱為「百鳥張」。在《清補類詠》中就有記載他所表演口技的詩詞

尹士林,藝名「開口笑」,他繼承傳統,大膽改革,將口技「隔壁戲」的表演形式進行改革,使口技藝人從八尺屏障幕後走向舞台;他讓口技配合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成為聲情並茂的口技表演藝術,賦予口技新的生命。

4、近現代

孫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師,生於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為師學習口技,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1956 年榮獲「華沙 國際雜技比賽金獎」,2003 年辭世。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師、教育家,生於 1904 年。孫泰三哥,1930 年與其弟孫泰一起學習口技,後拜尹士林為師。1939 年與其弟孫泰去東南亞、澳大利亞演出,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他桃李滿天下,1979 年辭世。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師周志成為師學習口技,並深得師叔孫泰的培養,繼承傳統,不斷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在口技運氣發聲方法上有獨特見解和創新,口技「循環運氣法」和「循環發聲法」是口技發展史上的突破。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60年跟從哥哥牛玉亮學習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師孫泰為師學習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內涵,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來對口技擺著學習與實踐的態度,探索研究中堅持繼承傳統,嚴謹創作出新。首次將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口技》一文復原表演。國內為國家領導人及來訪的30多個國家大使表演,國際上多次赴東南亞、歐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與贊譽。

❷ 翻譯文言文 「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

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

一、原文:出自 清 林嗣環《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二、譯文: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人大規模地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繞著屏風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聽到遠遠的深巷中傳來一陣狗叫聲,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在說夢話。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摸著小兒子給他餵奶,小兒子含著乳頭哭,婦女一邊輕聲哼唱一邊有節奏的拍著哄小兒子入睡。又有一個大兒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含著乳頭的哭聲,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聲音都模仿得像極了。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仔細聽,微笑,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的。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起了呼嚕聲,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消失。隱隱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子、器皿翻倒傾斜,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著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發出;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許許的聲音,搶救東西的聲音,救火的聲音。

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要爭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一看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2)隔壁有戲文言文答案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林嗣環(1607——約1662),字鐵崖,號起八。清代順治年間的福建晉江人(現泉州市安溪縣官橋鎮駟嶺村),當時的進士。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生,從小聰穎過人,七歲即能屬文。及長赴試,因文章峭奇卓絕,考官疑為他人代筆,故不得中。林嗣環遇挫折不氣餒,倍加發憤攻讀,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年壬午科中舉人,繼而於清順治六年(1649年)已丑科登進士及第。授太中大夫,持簡隨征,便宜行事。後調任廣東瓊州府先憲兼提督學政。

中進士後,官至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瓊道兼理學政,山西左參政道。他小時家境清貧,長大後心高志遠。其博學善文,著有《鐵崖文集》《海漁編》《嶺南紀略》《荔枝話》《口技》等,其中《口技》的刪減版至今仍為初中語文課文。《荔枝話》是一篇記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僅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而且在農業經濟方面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和史料價值。他的這些著作都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無價之瑰寶。

二、寫作手法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本文以時間先後為序,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種不同的聲響,異常逼真地摹擬出一組有節奏、有連續性的生活場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全文緊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進行正面描寫,由簡單到復雜、由弛緩至緊張的三個場景,再側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為文章在藝術表現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行文語言簡練而又細膩,形象而又傳神,構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調。

三、口技

口技是優秀的民間表演技藝,是雜技的一種。起源上古時期,人們用於狩獵,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騙取獵物獲得食物。據歷史文字記載,戰國時期《孟嘗君夜闖函谷關》的故事中,「雞鳴狗盜」是最早將口技運用到了軍事。到了宋代口技以成為相當成熟的表演藝術,俗稱「隔壁戲」。從宋代到民國時期在杭州盛為流行,表演者用口、齒、唇、舌、喉、鼻等發聲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種聲音,如飛禽猛獸,風雨雷電等等。能使聽的人達到身臨其境。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

2011年5月23日,口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熱點內容
圖猜四字成語 發布:2024-11-19 15:03:02 瀏覽:174
成語心什什什 發布:2024-11-19 15:01:21 瀏覽:336
刻舟求劍故事大意 發布:2024-11-19 14:57:52 瀏覽:136
雷鋒短故事 發布:2024-11-19 14:51:36 瀏覽:581
唐代詩人的故事 發布:2024-11-19 14:37:06 瀏覽:157
世態成語 發布:2024-11-19 14:36:08 瀏覽:613
高斯的數學故事 發布:2024-11-19 14:11:23 瀏覽:527
呀字成語 發布:2024-11-19 14:07:36 瀏覽:853
三國時期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13:43:47 瀏覽:183
執行力案例故事 發布:2024-11-19 13:20:23 瀏覽: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