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一點的文言文
『壹』 16篇很短的文言文(10~40字)
1.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鍥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3.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③,冀復得兔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⑤。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4.關羽刮骨療毒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5.王戎識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6.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7.陸績懷橘
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術大奇之.
8.楊修啖酪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
9.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0.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1.掩耳盜鈴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12.謎語一則
王荊公戲作謎語:「畫時圓,寫時方;東時短,夏時長.」吉甫解雲:「東海有一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樑骨,便是這個謎.」
13.畫龍點睛
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14.響遏行雲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勿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15.蛇銜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一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抱朴子》雲,「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
16.神針道人
凌雲北游太山,古廟前值病人,氣垂絕.雲嗟嘆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氣內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雲針術,制病無不效.
『貳』 有哪些短的文言文
《伯牙絕弦》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葉公好龍》
兩漢: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楊氏之子》
南北朝:劉義慶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掩耳盜鈴》
先秦:呂不韋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鍾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叄』 求十篇超級簡短的文言文帶翻譯!!!
1.與朱元思書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文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水流漂浮移動,隨意地飄盪。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綠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兩岸的高山,都生長耐寒常青的樹,(高山)憑依山勢爭著向上,爭相比高遠;筆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相向鳴叫,鳴聲和諧而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鷹飛到天上那樣追逐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靜下來;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2.《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譯文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的泥瓦匠中被選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人中被選拔,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任用,孫叔敖在隱居的海濱被選拔,百里奚從集市中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降臨重大責任在這些人身上,一定要手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之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在內心困苦,思慮阻塞以後才能有所作為;表現到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於生氣,然後才被人了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像這樣的)國家經常滅亡。這樣以後才知道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而因沉迷享受安樂而衰亡。
3 李廣將兵
廣之將兵,乏斷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
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苟,士卒以此愛樂為用
選自---史記
〔譯文〕李廣帶兵行軍,逢到糧食缺乏飲料斷絕的地方,看到水,士兵不全喝過了,他不喝;有了糧食,士兵們不全吃遍了,他不嘗一口飯.對待手下士兵寬厚和緩,毫不嚴苟,因此士兵都樂意為他效勞.
4 顧炎武手不釋卷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譯文: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5 《雨霖鈴》原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翻譯】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再同誰去訴說呢?!
秋蟬的叫聲好凄清,來到十里送別亭,急雨剛剛停,沉沉暮色滿蒼穹。城外設下餞行帳,無心飲酒意悵悵。兩情依依不忍別,船夫解纜催得忙。手拉手,四目相對淚汪汪。心中的話兒長又長,這時候、竟無一語訴衷腸。極目西南望。千里之外荊楚地,水波渺渺,暮煙茫茫。
6 《水龍吟》[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譯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彌漫著清爽的秋氣,江河水流向天邊,秋色天際。遠望遙遠的山嶺,有如插著玉簪的螺髻,向人們呈獻愁恨。流落江南的遊子。在落日的時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鳴聲中,站在樓上瞭望。把寶刀吳鉤看完,把欄干拍遍,但沒有人領會,我登臨樓台的用意。
不要說鱸魚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嘗,秋風吹遍大地,張季鷹怎麼還沒有回鄉?如果只想像許汜一樣,買田置屋,怕會羞於看見才氣橫溢的劉備。可惜年華如水流去,憂愁風雨,樹木猶如此。請誰喚來身穿鮮麗衣服的美女拿著紅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淚?
7 <刻舟求劍>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8 原文]楚有祠者,踢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戰國策》
楚國有一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一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事人員很多,僅僅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為這辦法很好。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正在他畫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麽畫上了腳?」說罷,就喝起酒來。為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9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一個富人,天下大雨,他家的牆壞了。富人的兒子說:「要是不修築,一定會有盜賊來偷東西。」鄰居家的老公公也這樣說。晚上富人家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結果,那個富人認為自己的兒子聰明,卻懷疑鄰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東西。
10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肆』 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譯(10篇)
1、杯弓蛇影
嘗有親客,久闊(久別)不復來,廣(樂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承蒙)賜酒,方(正)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厭惡)之,既飲(喝完酒)而疾(得病)。」於時(當時)河南(樂廣擔任河南尹)聽事(聽事堂)壁上有角(弓),漆畫作蛇,廣意(意料)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日:「酒中復有所見不(否)?」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chénkē,重病)頓愈。
譯文
(樂廣)曾經有個很親近的朋友,很久沒到家裡來了。樂廣問他是什麼原因,(那朋友)回答說:「前次我在你家裡做客,承蒙你設酒款待。(我)正要舉杯飲酒,
(忽然)看見酒杯里有一條小蛇,心裡十分厭惡它,可還是把酒喝下去了,(喝下之後,)就得了病。」(樂廣回憶)在那次請客時,客廳牆壁上掛著一張漆了彩色、畫有小蛇的角弓,便想到酒杯里的小蛇一定是角弓的影子。(於是,樂廣)再把酒杯放到原來的地方,對他的朋友說:
「酒杯里還能看見什麼東西么?」那人回答說:
「所看到的東西跟原先一樣。」樂廣就把酒杯里看見小蛇的原因告訴了他。那位朋友豁然開朗,疑慮全消,病也一下子好了。
2、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3、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