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遷移性閱讀訓練答案
A.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練帶答案的
我發給你一些基礎的吧,這也是我高考時用的。
高中文言文閱讀基礎訓練篇及答案
1.班昭續《漢書》
扶風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學高才。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③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宮,令皇後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每有貢獻異物,輒詔大家作賦頌。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
(選自《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注釋]①扶風:古地名,今陝西境內。②班彪:當時著名學者。③東觀藏書閣:皇家藏書樓。
[文化常識]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文史家。她幫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業,而且對闡述《漢書》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詩賦在當時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國歷史上不多,另一個是漢末的蔡文姬(蔡琰,見後文),還有一個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傑出的女詞人,她早年還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書畫。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競_________②輒_________
2.翻譯:①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 ②師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為屯田都尉①,犯法當②死。文姬③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④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選自《後漢書•董祀妻傳》)
[注釋】①屯田都尉:職官名稱。②當:判決。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驛:使者。⑤文狀:文書。⑥明公:對曹操的敬稱。⑦原:原諒,此指赦罪。
[文化常識]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末年的女詩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衛仲道。夫亡後歸母家。遇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後,念蔡邕無後代,便以重金贖歸,再嫁董祀。她憑記憶寫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憤詩》及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最為著名。當代戲劇家曹禺創作有話劇《蔡文姬》。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廄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譯:①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②誠實相矜;③濟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屬什麼句式?
3.炳燭而學
晉平公①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②呼?」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漢•劉向《說苑》)
[注釋] 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國君。②炳燭:點燃蠟燭。
[文化常識]
「師曠」及其他。師曠是個盲樂師,他名字叫「曠」,但不姓「師」,因為他是當時著名樂師,所以叫「師曠」。這種以職業為姓的現象在春秋時還有:有個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稱「匠石」,有個著名的製作車輪的師傅名扁,世稱「輪扁」。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暮 ②安敢 ③善
2.翻譯:①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②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上文「臣聞之」中的「之」屬代詞,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薛奎識范鎮
范鎮①字景仁,成都華陽人。薛奎守蜀,一見愛之,綰②於府舍,俾與子弟講學。鎮益自謙退,每行步趨府門,逾年,人不知其為帥客③也。及還朝,載以俱。有問奎入蜀何所得,曰:「得一偉人④,當以文學名世。」
(選自《宋史•范鎮傳》)
[注釋] ①范鎮:宋朝人。②綰(wǎn):留。③帥客:此指太守的賓客。④偉人:不平常的人。
[文言知識]
「陽」與「陰」。古代山的南面叫「陽」,山的北面叫「陰」。上文「華陽」,即華陽縣,它當在華山之南;又,「華陰」,當在華山之北。而水的南面稱「陰」,水的北面稱「陽」,恰與山相反。江蘇省的「江陰」市,當在長江的南面;「淮陽」縣當在淮河的北面。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俾_________②益__________③退__________
④趨_________⑤逾_________
2.翻譯:①薛奎守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還朝,載以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當以文學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芮伯獻馬賈禍
周厲王使芮(ruì)伯帥師伐戎①,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子無以應之,則將曉②於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譖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
(選自明•劉基《郁離子》)
[注釋] ①戎: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名稱。②曉:爭吵。
[文言知識]
伯仲叔季。「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間的排行。老大往往取名為「伯」。上文芮伯,看來是老大。老二叫「仲」。孔子排行第二,故取名仲尼,後人亦稱之為孔老二。老三叫「叔」,老四叫「季」。上文「芮季」看來是芮伯的小弟了。月份是以「孟仲季」排列的,如春季第一個月為「孟春」,第二個月為「仲春」,第三個月為「季春」,夏、秋、冬以此類推。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帥_________②捐__________③厭__________
④卒_________⑤逐_________
2.理解:①「將以獻於王」中省略了介詞賓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榮夷公果使求焉」中省略了賓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當以文學名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譯:①子無以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是賈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遂譖諸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爾知王之瀆貨而啟之,芮伯之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及之而後知
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艱,烏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嶽之圖以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①;談滄溟之廣以為知海,不如估客②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③。
(選自《魏源集》)
[注釋] ①一足:走一步。②估客:此指來往於海上的商人。③一啜(chuò):嘗一口。
[文言知識]
說「及」。「及」是個會意字,本指後面的人伸出手抓住前面的人,因此它有「接觸到」、「達到」、「夠得上」的意思。上文「及之而後知」中的「及」,就解為「接觸」,句意為接觸它之後才能知道(它的情況)。成語「望塵莫及」,意為看著車後捲起的塵土而追趕不上,比喻比不上別人。科舉考試中的「及第」,從字面上解釋是指達到名次,意為及格、錄取。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烏_________②披__________
2.「五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座高山。
3.翻譯:①履之而後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疏八珍之譜以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管仲破厚葬
齊國好厚葬,布帛①盡於衣裘②,材木盡於棺槨。齊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夫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於是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③其屍,罪夫當喪者。」未久,厚葬之風休矣。
(選自《韓非子》)
[注釋] ①布帛:泛指織物。②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著。③戮:侮辱。
[文化常識]
「棺槨」及其他。上文有「材木盡於棺槨」,意為優質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槨上了。「棺」即棺材,裝斂死人的器具;「槨」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說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貴族,生前富貴榮華,極盡奢侈,死後也希望不朽,且能無窮享受,因此十分講究喪葬。屍體穿綾羅綢緞,甚至金縷玉衣。棺之外要加槨,棺與槨之間存放金銀財寶及生前用具,可惜這些都成了日後盜墓者的目標。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無以_________②對__________③為__________
2.翻譯:①齊桓公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禁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名之則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上文的兩個「夫」:①「夫凡人之有為也」中的「夫」,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②「罪夫當喪者」中的「夫」,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齊國人為什麼好厚葬?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董叔攀附權貴
董叔將娶於范氏①,叔向②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③焉。」他日,董祁④訴於范獻子⑤,曰:「不吾敬也。」獻子執而紡⑥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得系矣,求援得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乎?」
(選自《國語•晉語》)
[注釋] ①范氏:晉國正卿范宣子的女兒范祁。②叔向:晉國大夫。③系援:結交攀附。④董祁:范祁嫁給董叔後便稱董祁。⑤范獻子:范祁的哥哥。⑥紡:吊、懸。
[文言知識]
倒置句文言中有好幾種倒置旬式。上文「不吾敬」是其中之一。「不吾敬」要按「不敬吾」理解,意為不尊重我。這是一個否定句,有否定詞「不」表示(其他否定詞如「未」、「莫」、「毋」等),另外它的賓語是代詞「吾」(其他代詞如「我」、「爾」、「之」等),因為有這兩個前提,所以構成動賓倒置的句式。又如「勿之忘」,即「勿忘之」;「未之有」,即「未有之」。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他日_________②執__________
2.翻譯:①范氏富,盍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盍為我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欲而得之,又何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昭君出漢宮
漢元帝宮人①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②,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 ①宮人:宮女。②和:和親。指異族之間用婚姻關系來保持雙方的友好關系。
[文化常識]
王昭君出塞。上文說的王明君,即西漢時的王昭君,她名嬙,字昭君。晉朝違避司馬昭的名字,故改王昭君為王明君或明妃。王昭君出生南郡秭(z ǐ)歸(今湖北境內)。史書上說,她早年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單於來漢朝和親,她自請出嫁。按當時規定,和親者應是公主,而王昭君是普通宮女,故上文說「充行」(充當而行)。入胡後稱寧胡閼氏(yānzhī)。閼氏是王後的意思。她對改善漢朝與匈奴的關系起了一定作用。今內蒙古大青山麓尚有昭君墓。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圖_________②但__________③中__________
2.翻譯: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其中常者,皆行貨賂」中「常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者」向_________________貨賂。
4.理解:「但名字已去」中的「去」,應理解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商於子駕豕
商於子①家貧,無犢以耕,乃牽一大豕②駕之而東。大豕不肯就軛③,既就復解:終日不能破一畦。寧毋先④生過而尤之日:「子過矣!耕當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塊也,蹄之堅能陷淖⑤也。豕縱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應。寧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幾顛之倒之乎?吾憫而詔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顛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顛之。吾豈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猶牧⑦吾民者必以賢。不以牛,雖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賢則天下受禍,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寧毋先生顧謂弟子日:「是蓋有激者⑧也。」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注釋] ①商於(wù)子:作者虛構的人物。②豕(s h ǐ):同「豬」。③軛(è):牛拉東西時駕在頸上的曲木。④寧毋:作者虛構的人物。⑤淖(nào):爛泥。⑥服田:駕牲口耕田。⑦牧:統治、管理。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氣的人。
[文言知識]
說「以」。「以」既可作動詞用,也可作介詞、連詞用。它的解釋也相當靈活。上文「子以予顛之倒之」中的「以」,作動詞用,解為「認為」。有時「以」與「為」組合成「以為」或「以……為」,也解為「認為」。上文「必以賢」中的「以」,解為「任用」,也作動詞用。又,上文「無犢以耕」中的「以」,作連詞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詞用,解為「把」。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犢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過__________
④應_________⑤幾_________⑥顧_________⑦蓋_________
2.翻譯:①既就復解,終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憫而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及之而後知
1.①哪②翻閱 2.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嵩山 3.①走了之後才知道艱難;②通曉各種佳餚的菜譜,還不如廚師的嘗一口。 4.實踐第一。
7、管仲破厚葬
1.①沒有什麼用……②回答③作為、行動 2.①齊桓公為這事而擔憂;②用什麼辦法禁止?③不是為了名譽就是為了有利可圖。 3.①句首語氣詞,無義;②那些 4.非名之則利之也。
8、董叔攀附權貴
1.①往後的某一天②抓起來 2.①范氏是富貴人家,何不放棄(這門親事)!②你為什麼不替我(這門親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為什麼要我替你求情呢?
9、王昭君出漢宮
1.①畫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個宮女,就翻看容貌圖召喚她。 3.容貌平常;畫工
4.報出。
10、商於子駕豕
1.①小牛②責備③錯④回答⑤近於⑥回頭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掙脫了,整天不能耕一塊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訴你;③你為什麼不把責備我的話去責備那些統治百姓的人呢? 3.抨擊統治者不用賢人。
1 1.魏收改武學文
魏收①年十五,頗已屬文。及隨父赴邊,好習騎射,欲以武藝自達。滎陽②鄭伯調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慚,遂折節讀書。夏月④,坐板床,隨樹陰諷誦⑤,積年,板床為之銳減,而精力不輟。以文華顯。
(選自《北齊書•魏收傳》
[注釋] ①魏收:北齊人。②滎(xíng)陽: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③調:嘲笑。(④夏月:夏季。⑤諷誦:背誦。
[文化常識]
「戟」及其他。上文鄭伯嘲笑魏收說:「魏郎弄戟多少?」其中「戟」泛指所有兵器。「戟」本是青銅製成的兵器,它將矛與戈結合在一起,既有「矛」直刺的功能,又有「戈」橫劈的作用。杜牧在《赤壁》詩中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其中說到的「戟」就是這種兵器。除矛、戈、戟外,古代進攻的武器還有刀、斧、箭、炮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及__________②輟_________
2.翻譯:①頗已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欲以武藝自達___________________;③積年,板床為之銳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以文華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折節讀書」有以下理解,哪一項是正確的?_______①就改變志向努力讀書;②因此跟隨別人讀書;③於是埋頭讀書;④就斬斷兵器致力讀書。
12.申屠敦之鼎
洛陽布衣申屠敦①有漢鼎②一,得於長安深川之下。雲螭斜錯③,其文爛如④也。西鄰魯生見而悅焉,呼金工象而鑄之。淬⑤以奇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與葯交蝕,銅質已化,與敦所有者略類。一旦,持獻權貴人,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為魯生物也,乃曰:「敦亦有鼎,其形酷肖是,第不知孰為真耳。」權貴人請觀之,良久曰:「非真也。」眾賓次第咸曰:「是誠非真也。」敦不平,辨數⑥不已。眾共折辱⑦之,敦噤不敢言,歸而嘆曰:「吾今然後知勢之足以變易是非也。」龍門子聞而笑日:「敦何見之晚哉?士之於文亦然。」
(選自明•宋濂《宋學士文集》)
[注釋]①申屠敦:復姓申屠。這是作者虛構的人物。②鼎:古代的炊具,三足兩耳。後演變為工藝品。⑧雲螭(chī)斜錯:雲與螭(獸名,外形像龍而無角)互相掩映交錯。④其文爛如:它的花紋斑斕。⑤淬(cuì):金屬燒熱後浸在水中或油中。⑥辨數:多次爭辯。辨,通「辯」。⑦折辱:挖苦。
[文言知識]
說「誠」。「誠」可指「誠實」、「誠心」。如「心誠則靈」,又如「無誠意則去」。上文「是誠非真也」中的「誠」,解為「確實」、「的確」,作副詞用,句意為這的確不是真品。又,「吾誠章某之子」,意為我確實是姓章的兒子。它又解為「如果」,如「誠能如此,則王業可興矣」,意為如果能這樣,那麼大王的功業可興盛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布衣_________②焉_________③象________④穴________⑤略類________⑥第________⑦孰_______⑧次第________⑨已________⑩噤________
2.翻譯:①貴人寶之,饗賓而玩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形酷肖是__________________;③吾今然後知勢足以變易是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士之於文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題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班昭續《漢書》
1.①終②總是2.①漢和帝下令班昭到東觀藏書閣繼續完成《漢書》(就,到;踵,繼續);②像跟老師一樣向她學習。
2、蔡文姬求情
1.①拜見②赤足③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極悲哀,聽的人都因此改變了臉色;②確實同情你(相,你); ③救助將要被處死的人。 3.被動詞。
3、炳燭而學
1.①遲、晚②怎麼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國君開玩笑的呢?②點燃蠟燭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個好呢? 3.下面一段話。4.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總比不學習好。
4、薛奎識范鎮
1.①使②更加③退讓④到、前往⑤超過 2.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帶著他一同走;③必然憑文學出名。
5、芮伯獻馬賈禍
1.①同「率」②拋棄③滿足④最終⑤趕走 2.①以[之]獻於王;②使[人]求焉。 3.①你沒什麼用來應付他們;②這會招致災難的;③就在周厲王前誣陷他;④你明知周厲王貪財卻開了口,這是芮伯的過錯。
6、及之而後知
1.①哪②翻閱 2.泰山、華山、恆山、衡山、嵩山 3.①走了之後才知道艱難;②通曉各種佳餚的菜譜,還不如廚師的嘗一口。 4.實踐第一。
7、管仲破厚葬
1.①沒有什麼用……②回答③作為、行動 2.①齊桓公為這事而擔憂;②用什麼辦法禁止?③不是為了名譽就是為了有利可圖。 3.①句首語氣詞,無義;②那些 4.非名之則利之也。
8、董叔攀附權貴
1.①往後的某一天②抓起來 2.①范氏是富貴人家,何不放棄(這門親事)!②你為什麼不替我(這門親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為什麼要我替你求情呢?
9、王昭君出漢宮
1.①畫②只是③中途 2.想要召哪個宮女,就翻看容貌圖召喚她。 3.容貌平常;畫工
4.報出。
10、商於子駕豕
1.①小牛②責備③錯④回答⑤近於⑥回頭⑦大概 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掙脫了,整天不能耕一塊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訴你;③你為什麼不把責備我的話去責備那些統治百姓的人呢? 3.抨擊統治者不用賢人。
11、魏收改武學文
1.①等到②停,此指懈怠 2.①很能寫文章;②想通過練習武藝求得功名;③經過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損了很多;④憑文章華麗而著名。 3.①
12、申屠敦之鼎
1.①平民②指代漢鼎③模仿④打地洞⑤大體相同⑥只是⑦哪個⑧依次⑨停⑩閉口 2.①那權貴把它當成珍寶,在招待賓客宴飲時欣賞它;②那開頭極像這鼎;③我召集經歷這事之後知道權勢竟可以改變是非(顛倒是非);④讀書人評價文章也是這樣。 3.抨擊社會上有權勢就可顛倒黑白的現象。
B. 高中文言文遷移性閱讀訓練,柳宗元遭貶答案
題目在哪兒?我很樂意為您解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