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勵志石頭畫

勵志石頭畫

發布時間: 2023-05-09 16:31:06

⑴ 《徐悲鴻勵志學畫》全文

徐悲鴻勵志學畫

徐悲鴻勵志學畫
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
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
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
"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
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畫馬
傑出的畫家徐悲鴻特別愛畫馬。他筆下的許多駿馬圖成了藝術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鴻到莫斯科國立博物館舉辦畫展,並為觀眾現場作畫。那天,觀眾把展覽廳擠得水泄不通。徐悲鴻從容地磨墨、鋪紙,轉眼之間,一匹活生生的駿馬便出現在紙上了。觀眾被徐悲鴻的高超技藝征服了,大廳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帥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彬彬有禮地說:
「徐先生,我能要這幅畫嗎?不然,我會發瘋的!」
徐悲鴻被這位元帥的誠意感動了,他點頭微笑,揮筆題上字,把這幅畫送給了元帥。元帥高興得像打了勝仗似的,和徐悲鴻熱烈擁抱,大聲稱贊道:「徐先生,你不但是東方的一枝神筆,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筆。你筆下的馬,比我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壯美!」

由於徐悲鴻經常畫馬,他對馬有一種偏愛。和馬在一起,聽著馬蹄得得,看著馬御風賓士,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心彷彿和馬一同馳騁。
廖靜文在《徐悲鴻一生》一書中回憶,一次在成都坐馬車,馬車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愛馬,馬養得非常好。他舉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馬便揚起那好看的蹄子,歡快地向前賓士了。徐悲鴻喜歡這樣待馬的好人,他走下馬車,馬車夫正忙著給馬預備水和飼料。「這個給你。」徐悲鴻先生忽然對馬車夫說,一面從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疊起來的奔馬畫。這是他昨天晚上才畫好的。
馬車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滿是皺紋的前額,眯細著眼睛呆望著徐悲鴻,彷彿沒有聽懂他的話。「老大爺,」廖靜文從旁解釋說,「這是一張畫,是送給你的。」馬車夫那雙混濁的眼睛陡然亮起來,他雙手接過畫,連聲說:「謝謝老爺,謝謝老爺。」馬車夫眼角濕潤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見一隻喜鵲飛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興許有啥子喜事要來,可是,我這個窮老頭兒還能有啥子喜事呢?現在,真靈驗啦!」他又嘮叨開了,同時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頰上的淚水。
徐悲鴻先生握著馬車夫那雙粗糙得像石頭般的手,連聲說著「再見」,才離開他走了。
「先生,您為什麼突然要給一位不相識的馬車夫一幅畫呢?何況他又不知道您是誰,您是否有點過分慷慨了?」廖靜文帶著驚異問他。
他十分柔和地回答說:「因為我愛馬,也愛善待馬的人。你看這個馬車夫,既能非常熟練地駕馭,又能視馬如親人。他對馬的愛打動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動,何況他的生活很難呢!」聽著徐悲鴻先生的話我也十分感動了。
馬,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最能表達他思想感情。徐悲鴻的馬受到人們喜愛,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傾注於其中的感情,並將這種情感化作一種精神,以馬為載體而表現出來。
馬,在中國人心目中始終是人才的象徵,民族振奮的象徵,執著於現實的徐悲鴻翻來覆去地畫馬,正是有所感而發,盡抒胸臆。徐悲鴻筆下的馬,從來不戴韁轡,但在《九方皋》畫面上黑色雌馬,卻例外地戴上韁轡,有人問悲鴻這是為什麼,悲鴻笑著答道,「馬也和人一樣,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制。」


貧窮的大畫家
著名的美術家徐悲鴻生於宜興縣一個窮教書的人家。
父親徐章達,是個半耕半讀的村塾老師,也是個畫師。悲鴻六歲開始跟父親讀書,七歲時因常常看見父親畫畫,就想學。可父親認為他年紀太小,不肯教;但他念書念到卞莊子刺虎的故事時,就偷偷求人畫一隻老虎,自己依著樣子描繪。父親知道兒子實在喜歡畫,在九歲時,就讓他每天摹一幅當時流行的《吳友如畫本》,這就是徐悲鴻學畫的開始。
徐悲鴻在十歲時就能幫父親在畫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顏色,十七歲便在一家中學里教圖畫來幫助家用。十九歲那年,父親逝去,家裡負債很多,弟妹也要供給,他只得在縣里三家學校擔任教課來解決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擔子壓不住他上進的決心,為了學美術,他來到上海。他曾企圖把畫寄給當時的《小說月報》賣錢,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賭場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攤開鋪蓋在賭桌上睡覺。
人們都在用鑼鼓迎接新年的時候,徐悲鴻卻餓著肚子給一家叫做「審美書館」的出版社用顏色填染單色印刷的雜志封面(那時印刷術落後,沒有彩色印刷,雜志封面是僱人用手工填色的。審美書館的主辦人,就是著名的嶺南畫派導師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進震旦學院讀法文的時候,肚子已經空了好幾天。他是穿著死了父親的喪服,噙著眼淚踏進了這個學校的。
徐悲鴻的作用逐漸受到社會的注意。除了高劍父兄弟外,當時的文化名人康有為、蔡元培等也給予他鼓勵和幫助。1917年,二十二歲的青年徐悲鴻已經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大學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幫助,派他到法國去留學。

⑵ 徐悲鴻勵志學畫資料

7、徐悲鴻勵志學畫
徐悲鴻名字的由來: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原名徐壽康,6歲便跟著他的父親讀四書五經,後來又學繪畫。17歲後曾先後在家鄉三所學校擔任圖畫老師。這三個學校離他的家有三十多里,由於家境貧寒,他總是徒步往返,從來捨不得乘船搭車。因為家裡無錢供他讀書,徐悲鴻沒有進過正規學校,也就談不上學歷和文憑,為此常遭冷遇。
有一次,徐悲鴻到一個親友家去吃喜灑,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衣,而徐悲鴻卻穿了一件布大褂,這樣就遭到別人的奚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志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於是他便去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他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態的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遂改名為「悲鴻」。此後他一直以哀鴻自詡,並發憤繪畫,終於成了藝術大師。
擅長畫馬

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群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志。

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原名壽康。中國現代美術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父親是個小有名氣的畫家。自幼承襲家學,研習中國水墨畫。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留學法國,後又轉往柏林、比利時研習素描和油畫。學習畫畫、素描,觀摩、研究西方美術。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新中國建立後,任首屆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
徐悲鴻堅持現實主義藝術道路,創作了《田橫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對現代中國畫、油畫的發展有著巨大影響的優秀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畫家。
徐悲鴻先生不得不令人記住的故事
徐悲鴻先生剛剛去法國留學的時候,開始有一位外國同學瞧不起中國,徐悲鴻先生很義正言辭的對那個學生說:「既然你瞧不起我的國家
那麼好,從現在開始,我代表我的國家,你代表你的國家,我們來等到畢業的時候再看。」此後,徐悲鴻先生發憤圖強努力練習,鑽研繪畫,後來一
畫驚人,震驚了巴黎藝術界,從此徐悲鴻先生踏上了一位愛國主義畫家的偉大道路……
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訪談錄 悲兮鴻蒙君憫蒼生 靜兮流觴文洗萬代 文| 劉曉林
……
河流唱著歌,
很快地流去,
沖破所有的堤防。
但山峰都留在那裡。
懷念著,
滿懷依依之情。
……
—— 泰戈爾[印度]
[編輯本段]廖靜文先生接受劉曉林專訪
在徐悲鴻先生誕辰111周年之際,我們采訪了廖靜文先生。刊出了部分作品,以表達對藝壇巨匠徐悲鴻的深切懷念以及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先生的深深景仰。
劉曉林:人們都知道徐悲鴻先生是藝壇巨匠,偉大的美術教肓家。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沒有成名前,同我們現在的每個普通人一樣,也在為生存而奔波。甚至,他當時的處境比我們大多數人還要差:作為家中長子,他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一切。廖先生,您編著的《我的回憶.徐悲鴻的一生》,我讀過很多遍。其中,徐悲鴻先生說的一句話:「一個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能夠自拔,才不算懦弱呵!」,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一個人在藝術道路上的成功,是不是與其永不放棄追求有極大關系?請您結合徐悲鴻先生的一生談一下?
廖靜文:悲鴻1895年7月19日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這一年,甲午海戰剛剛結束,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加深了人民的苦難。農村日益凋敝,很多人破產流亡。悲鴻家裡僅僅依靠他父親鬻字賣畫已不能維持,幼年的悲鴻也要跟著父親參加勞動。13歲時,家鄉發生水災,他隨父親外出謀生。6年後,悲鴻的父親病逝。他決心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來到了上海。不像現在,那時找一份工作是很難的事情。數次希望,幾次破滅。淪落上海的苦悶,找不到工作的煩惱,飢寒交迫……這一切,使得悲鴻瀕於絕望,面對著滾滾不息的黃浦江他一度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時,他想到了母親,想到了幫助過他的人,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關鍵時挺一下,就過來了。否則,不會有日後悲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929年由蔡元培先生推薦,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以復興中國藝術為己任的悲鴻,提出了革新的主張。尤其在用人方面,他也不墨守陳規,以「一口反萬眾」的堅定態度聘請了白石老人為教授。白石老人也曾在一首詩中提到「草廬三顧不言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悲鴻一生中,只要他認為對的事情,是決對不會放棄。1947年所謂「新舊國畫論戰」中,我也勸說過悲鴻離開北平,他說:「走就意味著妥協,而且不管我到什麼地方,都會有斗爭。為了中國美術的發展,我必須走這條艱難的斗爭道路」。

.......
徐悲鴻 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

徐悲鴻 :(1895-1953)現代繪畫藝術大師,江蘇宜興人。四歲入塾,從父習畫。年甫弱冠,東渡日本,翌年赴法,師事達仰,繼入徐梁學院及巴黎國立美術學校1921年游學德,1927年歸國,任中大藝術教授。1933年在巴黎畫展,法政府選購十二幅,辟專室陳列。旋赴歐,在德、意及蘇聯舉行畫展。抗戰後,屢在國內廣州、長沙以及香港、印度、星洲等各地為救濟祖國難民,舉辦畫展。歷任北京大學、桂林美術學院教授。後,任北平藝專校長。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反對形式主義,堅持寫實作風,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繼承我國繪畫優秀傳統,吸取西畫之長,創造自己獨特風格。長於國畫、油畫、尤擅素描。造詣極深,善於傳神。著名油畫《奚我後》、《田橫五百士》國畫有、《九方皋》、《愚公移山》、《會師東京》等,最為所重。畫馬為世所稱,筆力雄健,氣魄恢宏,布避設色,均有新意。。1952年病中,曾將自己一生創作和全部珍藏,捐獻國家。平生積極從事美術教育事業,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鞠躬盡粹,培育不了少優秀人才。。1953年卒於北京。年僅五十九歲,就其寓所改建徐悲鴻紀念館。其代表作《奔馬圖》,最為人所喜愛。間作花鳥及貓,亦別具風格,情趣盎然。著有《普呂動》、《初倫傑作》、《悲鴻素描集》、《悲鴻油畫集》、《悲鴻彩墨畫集》等行世。

熱點內容
搬成語 發布:2024-11-19 23:29:53 瀏覽:293
中國哲學故事 發布:2024-11-19 23:21:54 瀏覽:328
什麼塵成語 發布:2024-11-19 23:18:30 瀏覽:795
諾字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8:24 瀏覽:915
力什麼什麼及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7:05 瀏覽:123
職責的故事 發布:2024-11-19 22:44:14 瀏覽:606
法治小故事 發布:2024-11-19 22:36:44 瀏覽:356
蝴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8:33 瀏覽:12
億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58 瀏覽:177
有關狐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04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