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韓信文言文翻譯
A. <<蕭何夜下追韓信>>的文言文的翻譯
蕭何月下追韓信
韓信幾次和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個奇人。到了南鄭,半路離開的諸將已經有幾十人,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已經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但是劉邦還是不重用自己,於是就離開了。蕭何聽說韓信離開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去追韓信。這時有人對劉邦說丞相蕭何離開了。劉邦聽了大怒,好像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拜見劉邦,劉邦又怒又喜,責問蕭何「你為什麼要離開我?」 蕭何「我怎麼敢離開,我是去追要離開的人。」 劉邦「你去追誰?」 蕭何「韓信」 劉邦又問「走了那麼多人你都不去追,卻去追韓信,為什麼?」 蕭何「走的那些人都比較容易得到,但是韓信卻找不到第二個,大王如果只是想長期漢中稱王那可以不用韓信,如果想爭奪天下,那除了韓信就沒有能為大王解決的人了,這全都看大王你的打算來決定的」 劉邦「我也想東進,怎麼能一直呆在這個地方呢」 蕭何「大王如果想東進,能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他早晚會離開大王的」 劉邦「我讓他做將軍」 蕭何「如果只是讓他做將軍,韓信一定不會留下」 劉邦「那讓他做大將」 蕭何「這很好。」於是劉邦就想叫韓信來冊封他, 蕭何「大王向來輕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就像叫小孩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開的原因。大王想要任命他一定要選一個好日子,齋戒,設壇場等禮數都齊全了才可以」劉邦同意了。到任命大將的這天,諸將都很高興以為會任命自己做大將。等到知道新任命的大將是韓信,整個軍隊都很吃驚
蕭何夜下追韓信
韓信年輕時,就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好手。他投靠項梁和項羽後,未得到重用。後來他投靠劉邦,幾經蕭何推薦,仍未得到重用。一氣之下,他帶上干糧,騎上馬,趁著月黑逃走了。 有人將此事報告了丞相蕭何,蕭何又驚又急,來不及向漢玉劉邦報告,就快馬加鞭,緊急追去。 他一路追,一路問,直到月亮出來了,還沒有追著韓信。這時,他確實累了,馬也乏了,想休息一下,明天再追。但轉念一想,如果到明天追,韓信不是走得更遠了嗎?那就更難追上了。於是,他們乘著水銀般的月色,迎著陣陣涼風,繼續往前追。繞過一座山,便是一條閃閃發光的河,隱隱約約地可以看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上來回走。蕭何不禁脫口而出:"那不是韓信是誰?"他使勁地猛抽兩鞭,馬跑得飛快,只見他大聲喊著:"韓將軍! 韓將軍!"到了河邊,蕭何邊下馬邊說:"韓將軍你也太絕情絕義了!咱們一見如故,夠得上朋友,怎麼不說一聲,就走了呢?把我急得好苦啊。回去! 要走一塊兒走。"見蕭何遠遠追來,韓信默默無語,只是一個勁地掉眼淚。半晌,他嘆了一口氣,說:"我這一輩子忘不了丞相的情義,可是漢王……"他又把話咽下去了。正在這時,滕公夏侯嬰也趕到了,他們兩人非將韓信請回去不可,並說:"要是漢王不再聽我們的勸告,我們三人一塊兒走,好不好?"韓信對此很感激,誠懇他說:"既然丞相這樣看得起我,叫我有什麼好說的呢? 回去就回去吧,就是我死在你們手裡也是甘心的。"第三天,他們終於回到了南鄭。蕭何先將韓信留在丞相府,急忙去稟告漢王。漢王問:"你追的是誰呀?"蕭何道:"淮陰人韓信也!""此前逃走了十幾個將軍,沒聽說你去追過誰,怎麼偏要去追韓信呢?"蕭何道:"將軍有的是,容易找。而像韓信那樣獨一無二的人才,到哪兒去找呢?大王要是准備一輩子在漢中做王,那就用不著韓信;要是准備打天下,非用他不可。 大王你看到底如何?"劉邦聽了蕭何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立即拜韓信為大將。
是蕭何夜下追韓信嗎?不知道是不是打錯了,所以發了兩個。一個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另一個是蕭何夜下追韓信,
B. 蕭何追韓信 文言文翻譯
原文: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於信者,國士無雙。
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鬱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譯文: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認為韓信是個奇才。(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兩天,蕭何回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高興,責備他說:「你逃跑,是為什麼?」蕭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漢王又責備道:「軍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來計算,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
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在漢中稱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漢王說:「我看在你的面子上,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就像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難怪韓信要走了。
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大將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一驚。
(2)追韓信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史籍所記
一、 史籍並不載張良訪信、薦信之事。實際上,鴻門宴後,劉邦入蜀,張良送到褒中,因張良世為韓人,劉邦即「遣良歸韓」(《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當時韓王仍在項羽那裡,項羽為張良曾從劉邦故,不許韓王歸國,後又將其殺害。
張良借項羽派他同新的韓王鄭昌去韓地的機會,在給項羽寫了一封信後,才「間行歸漢王」(同前)。其後,他一直未離開劉邦左右,也沒有劉邦讓他去尋訪元帥之事。在楚漢戰爭的許多關鍵時刻,張良給劉邦出了不少好主意,劉邦也曾稱贊他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本領,他同蕭何、韓信一起,被後人稱為「漢初三傑」,在 劉邦統一中國的事業中卓著功勛。
歷史家曾記載了 張良青年時期在 博浪沙刺秦皇,亡命下邳在圯橋納履之事,這本來就富有傳奇意味了。可能也正由於此,到了小說家的筆下,張良就更被蒙上了一層神仙般的色彩,成了與《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大明英烈傳》中的劉伯溫一類的人物了。《追韓信》一劇中,張良雖沒有出場,但他的一封角書,卻是韓信能否拜將的關鍵之物。
二、 夏侯嬰結識韓信不是在「招賢館」中,而是在韓信犯法當斬之時。史傳上 也沒有劉邦在蜀「招賢」之事。夏侯嬰這個人物,《史記》、《漢書》中均有傳。他同蕭何、曹參一樣,是劉邦在沛時的故交,跟從劉邦起義,因屢立戰功,「賜爵轉為滕公」(《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
楚漢彭城之戰,劉邦大敗,欲丟棄自己的子女,即後來的孝惠帝和魯元公主,賴夏侯嬰多方保護,二人才免於難。漢統一後的第二年(公元二零一年。)劉邦被匈奴困於平城,夏侯嬰護駕亦有功。至漢文帝初年,夏侯嬰方卒。從夏侯嬰的經歷來看,他是一員能征慣戰的將官,在京劇中,應當扮作武生、武凈之類的角色,而實際上,他卻由丑角應工。
這是因為,在多次戰役中,他總是遇危而安,屬於一個「福將」。這樣的人物,在戲曲中,往往被 扮成一些詼諧、滑稽的角色,象隋唐戲中的程咬金一樣。至於小說和戲劇中讓他主持招賢館,恐怕是要多方面突出韓信是個人才,這是小說、戲曲中常用的「襯托」的方法。事實上,首先發現韓信有才能的,的確也是夏侯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