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體壇勵志

體壇勵志

發布時間: 2023-05-07 05:53:53

① 新的體壇人物的勵志故事

1993年出生於河南鄭州的寧澤濤,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游泳隊運動員。他出身軍人世家,父母和姥爺都是軍人。寧澤濤的姥爺對他母親劉文紅的管教就非常嚴格,如果誰吃飯時在餐桌上說笑打鬧,就立刻被剝奪進餐資格。劉文紅對寧澤濤的管教也是如出一轍。寧澤濤小時候害怕水,"越不敢,就越要把他弄進去",因此他被送進了游泳班。

在河南省體育場學習游泳時,寧澤濤被教練慧眼識珠,從此走上專業游泳運動員之路。2004年,11歲的他成為河南省體工二大隊運動員。

2006年,劉文紅將兒子送到著名教練葉瑾門下。葉瑾第一次見到寧澤濤時,他只有1.6米多,身材瘦弱。但這個游泳"動作輕飄、水感好"的少年還是讓葉瑾當場拍板,收下了這個弟子。北京奧運會後,葉瑾從國家隊回到海軍隊,開始專心輔導寧澤濤。弟子"有目標、有追求"這一點讓葉瑾印象深刻。

"當時宿舍里他住架子床的下鋪,將破亞洲紀錄貼到了床板上,別人看不到,他能看得到。後來其他小隊員告訴我,寧澤濤想破亞洲紀錄,讓我吃了一驚。"

如今,寧澤濤已多次打破50米和100米自由泳的亞洲紀錄。

在世界舞台上,中國男子選手尚未在自由泳短距離項目上有所突破,而寧澤濤的目標就是:"在職業方面,我希望能在2016年奧運會站到游泳的最高領獎台上去。"他說,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自己30歲的時候還在游泳,仍然處在世界游泳最高水平的行列中。

成熟之路:有委屈,有挫折

和那些十幾歲就少年成名的游泳天才不同,寧澤濤的運動生涯從來不是坦途一片。

2009年10月,16歲首次參加全運會僅獲200米混合泳第八名;2011年4月,18歲首次從混合泳轉自由泳,以預賽第一晉級全國游泳冠軍賽,100米自由泳決賽卻以0.06秒之差無緣領獎台;在這之後,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他又因"瘦肉精"事件被中國泳協禁賽一年。

彼時,寧澤濤剛過完18歲生日,接受了一次興奮劑檢查。一個月後,他在參加武漢的全國游泳冠軍賽期間,被告知他的興奮劑檢測結果呈陽性,蒙掉了的他覺得特別委屈--"禍從口入,那時自己太貪吃,後來也貪吃,經常會在放假的時候出去吃東西,愛吃肉類產品,愛吃泡麵。吃泡麵時,還會放一些火腿腸、午餐肉,然後再放鹹蛋,但自己真不知道這些食物會有問題。"當被告知檢驗不合格時,他還有一大包從超市買來的、沒有吃完的火腿腸和午餐肉。對於此事,寧澤濤把它看作是目前為止最大的坎坷和挫折。

的確,在2013年之前,寧澤濤的職業生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即使是在2013年全運會,他再次拿下短池自由泳雙冠並兩破亞洲紀錄,很多人還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只是"全運現象",還有一些人則對他興奮劑禁賽歷史冷嘲熱諷。

但是面對著諸多的誤解、質疑,他從來都選擇默默承受,不去辯解,靜靜地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

47秒70!2014年9月25日在第十七屆亞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決賽奪冠後,所有人都在強調寧澤濤用這個48秒內的成績創造了亞洲人在泳池飛人大戰的最短時間。

1天後的男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賽,出任最後一棒的他上演驚天大逆轉,在落後0.86秒的情況下以0.33秒的優勢擊敗日本隊。46秒91,一個新的傳奇數字誕生了。

23天後的全國游泳錦標賽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賽中,他再次以47秒65的成績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亞洲紀錄,並成為2014年唯一一位兩次游進48秒的選手。

仁川亞運會一"會"成名,也讓他用最好的成績證明了自己。當一個人跌倒了,能及時站起來向前邁進,是變成熟的必經之路。

成名之後:有素質、有內涵的新男神

寧澤濤憑借一個月內的強勁表現,人氣甚至蓋過了孫楊,隨之他的生活也改變了。"海軍游泳隊運動員"和亞運冠軍的身份,再加上俊朗帥氣的外形,使他成為一名最受關注的偶像,粉絲數量在狂飆。在人們心中,他代表了軍人風范、為國爭光、勤奮努力、積極向上、陽光少年,以及"實在太帥"等關鍵詞。

常年體育鍛煉為寧澤濤塑造了遠勝職業模特的流線、健康體形,時裝在他身上輕易幻化出了多樣的美感。雖然靦腆、謙遜有禮,但賽場的打磨和萬眾的矚目已經讓他形成了一種自己獨特的氣勢。對應接不暇的關注,他依舊保持著鄰家男孩的形象:溫柔低調,談吐得體,彬彬有禮。他坦言,長相只是皮囊,重要的是素質和內涵。

為什麼寧澤濤會被那麼多人喜歡?

因為面對父母,他感恩、孝順;面對教練,他聰明、乖巧;面對隊友,他率真、友善;面對訓練,他勤勉、努力;面對制度,他自律、無私;面對賽場,他勇猛、霸氣;面對鏡頭,他俊朗、帥氣;面對采訪,他謙遜、低調;面對粉絲,他優雅、親和;面對成名,他淡定、從容......

為什麼寧澤濤能有那麼多支持者?

② 體育明星勵志曲折故事400字

小時候,性格內向的他很少給家裡惹事,如沒有媽媽的允許,是不敢接受別人東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難忘。

1為打游戲機,姚明從媽媽的兜里偷了100元錢。這是姚明10歲的事,每當錢花光後,姚明都會從媽媽的兜里偷出幾塊錢,隨著次數增多,拿的數目也越來越大,最後一次,竟然拿了媽媽100元。這次,姚明被發現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媽媽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還給了他一些零花錢。正是因母親這種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識到了自己所犯的錯,所以如今,他會語重心長地講起這些。

2第一次投籃
姚明站在罰球線後,兩手卡著籃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雙臂與貼在胸口的籃球,似乎都隨著心跳在顫抖。
這是姚明第一次投籃,那時他上小學一年極。小學生們就像玩一樣,跑跑圈,看誰跑得快,投投籃.看誰投得准。
「同學們,投藍比賽讓誰參加好呀?」老師在講台上問,眼睛瞅著坐在最後一排的姚明。小朋友們已齊刷刷地叫了起來:「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媽媽是打籃球的.而小學一年級就長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讓老師和同學對他充滿期望。
姚明雙手貼著褲縫站了起來,滿臉自豪。這位多年以後的NBA狀元秀就在簡陋的籃球架前開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籃。但是,沒有投中,籃球有氣無力地碰了一下藍板,然後落在地上蹦了幾蹦,歪歪斜斜地滾遠了。
3進體校為喝牛奶
「我當時叫他打籃球,只是希望讓他活動活動。」姚明的父親姚志源說。即使送姚明去了少體校,他也是這么想的:會打籃球,將來考重點中學和大學,有加分優惠。
姚志源退役後,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鳳娣算是「專業對口」,進了體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後,夫妻倆工資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對亞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個猛長的兒子,那點兒工資愈發顯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國家女籃隊長,方風娣很長一段時間每個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長身體的時候,食量很大,一隻紅燒蹄膀,被姚明一頓吃光。方風娣這時又得為下一頓發愁了……」東方男籃領隊俞小苗回憶說。為了保證姚明的營養,姚志源夫婦只得自個兒省吃儉用了。姚明進入少體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當時少體校的學生有伙食朴助,起碼每天有一瓶牛奶供應。
姚明9歲的時候,去徐匯區少體校練籃球。姚志源有時興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舊車棚旁,跟姚明玩玩籃球——姚明顯然還缺乏「敬業」精神,因為每當兒子投進幾個球後,姚志源就得給他買點小玩意
兒進行獎勵,後來姚明調侃道:「剛開始時我是靠接受賄賂打籃球的。」
臉上貼的紙條最多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號度過。姚明記憶中樸素而又快樂的童年,是鋪在一條今天看起來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鳳娣1來88。兩人均是打籃難出身,有「亞洲第一夫妻」的美譽。姚志源是上海隊隊員,上個世紀 70年代方鳳娣曾擔任過中國女藍的隊長,大名鼎鼎。
樓里住的都是上海體委的職工,現在的國家網球隊教練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練沈富麟等當年都與姚家比鄰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姚明與張窗、王佳音、孫怡、孫家傳一起長大。張窗最大,也最調皮,像個男孩子。姚明在5個孩子中排第二,卻溫順得像個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臉上貼的紙條最多,因為其他幾個人聯合起來整他。姚明,也不急,一勝憨笑。
他挨了張窗的打,不還手,也不爭辯,而是去找張窗的爸爸:「張窗爸爸,張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還她兩下。」「不行啊,我媽媽說,不能打人的。」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當時著名的以籃球為職業的"亞洲第一夫妻"家裡。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親姚志源身高2.08米,母親方鳳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說姚明的成功都得益於身高,得益於父母的職業遺傳,那就錯了。其實姚明小時候對籃球並不喜歡,更談不上出色,是父母對姚明既順其自然又積極引導,不急於求成,不拔苗助長,尊重他的職業選擇,對他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培養,才讓這顆體壇明星冉冉升起。

敦厚謙讓 樂於助人

姚明記憶中的樸素快樂的童年是在一條今天看起來又窄又短的公用走廊里度過的。上海住房緊張,他家住的是那種12平方米加6平方米的一室半型集體宿舍。公用地方小,勢必多了那種小夥伴間的摩擦。姚明小時人高馬大,但與同伴玩不但沒佔便宜反而吃虧。一次,鄰家孩子向姚明母親告狀,說姚明欺侮他,母親便批評兒子,姚明也不解釋。後經過了解,母親知道不是這么回事。這時有鄰居說:"姚明這么單純老實,長大要吃虧的。"母親則說:"我相信姚明以誠待人,別人也會對他好的。"以後母親碰到什麼事就都先問清楚,並經常教導姚明為人要寬厚大度,還告誡說:"你被別人欺侮,總有講理的地方。千萬不要別人不對,你也跟著不對。"

父母的教育使姚明敦厚謙讓。學校每次組織春遊,他都讓座給弱小的同學,自己總是站在車後。小學四年級時他長到了1.70米,先是自己班裡的高玻璃窗歸他擦拭,到後來任何老師、同學都可以對他說:"姚明,你幫忙擦一下我們教室的高玻璃窗!"他總是樂意地答應,從不斤斤計較。最後他"承包"了整所學校所有的高窗戶。這種敦厚善良在球場上也不時地顯現出來。

姚明小時候就有很強的榮譽感,排在隊伍後面的他在國歌聲中一臉羨慕地望著前面的少年升旗手將國旗徐徐升起。這種榮譽感也是促進姚明拼搏的動力。

循序漸進 不驕不躁

姚明小時候成績一般,小學一年級參加運動會才第一次投籃。在籃球架前,老師問:"同學們,投籃比賽讓誰投好呀?"其實目光已經投向姚明。誰都知道姚明父母是籃球運動員。同學們異口同聲地推舉姚明。姚明兩手捧著籃球,屏住呼吸,心怦怦跳,也許是緊張,他沒投中,籃球有氣無力地碰了一下籃板,落在地上蹦到一邊。他平生第一次投籃就在同學的期待中失敗了。而另一個小朋友用俗稱的"倒馬桶"業余動作倒准確投進了。姚明尷尬得滿面通紅。姚明其實並不喜歡籃球,他像一般的男孩一樣喜歡槍,喜歡看書,尤其愛看地理方面的書,甚至還對考古發生興趣。他還愛做航模,愛游戲機。總之,他愛好廣泛。

為籃球事業拼搏一生的父母,身上帶有傷病,一開始並不想兒子子承父業。父母還是想讓他讀個好學校,考重點中學。可以說,父母在姚明9歲那年送他去徐匯區少體校練籃球,無非是想沾打球的光考學校時加幾分。

從此,每當休息天或課余時,父親就在宿舍前的舊車棚邊與孩子玩籃球。父親做了個籃球網,投進了便買小玩意兒獎勵他。再看姚明,未滿14歲身高近2米。就身高來說是打籃球的好料。因此,父親也著意對兒子進行培養。漸漸地,籃球給姚明帶來越來越多的成就感。他也越來越發覺其中的魅力。

徐匯區少體校分尖子、重點、普通三種班。姚明一開始在普通班,每天只有5元錢補貼。人高馬大的籃球隊員對父母的經濟壓力是很大的。他家境貧寒,父母兩人的收入只有100元,只能節衣縮食省給兒子。姑姑帶來的雞,他一下子能吃1隻,蛋一口氣能吃6個。為了給兒子補充營養,父母到處託人弄牛奶票。

剛到少體校時的姚明,除了身高,沒別的優勢。但他有一個很大的優點:認真。憑著這點,他的天賦一點點得到開拓,很快從普通班跳到重點班再到尖子班。

指導切磋 走向世界

父母對姚明比較低調。姚明在少體校的訓練中由於認真刻苦,不久便成為一顆少年新星進入了上海市少體校。這時媒體要采訪姚明,母親拒絕了。母親認為媒體的宣傳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她希望兒子腳踏實地而不是在媒體的誇耀中飄飄然。也應該說姚明正碰上好時候:體改風起雲涌,全國籃球賽專業聯賽從12座城市開始,CBA誕生。1996年姚明16歲,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正式成立,有了高水平外援,對幫助姚明提高水平起了很大作用。

父母也是姚明最好的老師。看球賽時,一家三口圍著討論技藝。一次,看了一場北京隊的比賽,打單濤和巴特爾的"雙塔"戰術。姚明記得單濤有一個動作,是用肘直接架著別人上去的。母親說,你要學學這種動作,要學會利用自己的身體。後來姚明回憶說:"母親的話提醒了我,至少我會用肘了。這樣我的進攻性比較強了。"

父母經常指點姚明。東方男籃主場比賽,父母每場都去,在球場可以與兒子聊一會兒,探討球藝。打客場,父母坐在電視機前,討論著兒子的球藝。對兒子防守、進攻、打球態度一一細評。2001年北京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期間,前幾場姚明發揮得不好,父母便在電話里安慰他、鼓勵他。

姚明於1997年八運會開始了他的籃球生涯。從CBA聯賽到亞錦賽、奧運會,南征北戰四處奔波。每年就幾天在家裡,他不要父母休假陪他,而是一個人在家睡覺。母親知道兒子最需要的是睡眠,也就由他去了。春節也就是在家吃頓年夜飯,年初一就得趕回去。可以說,姚明的每一步成長,都有父母的心血。

父母、老師、教練對姚明的培養是量體裁衣式的,從單獨為他設計訓練方案到不忙於讓他過早進入NBA,他們不急於求成而又嚴格要求的科學方法,都表明了順其自然而又積極引導的策略。正是這些鑄就了他一連串扎實成長的足跡:16歲進上海男籃,17歲出戰八運會,19歲進國家隊,21歲被NBA選為狀元秀,成為休斯頓火箭隊主力。

在雅典奧運會上,姚明成了中國體育代表團的旗手,有多少人在呼喚:「姚明,姚明,中國人,了不起!」這時的他是多麼自豪!

這是素材你可以自己總結下。

熱點內容
諾字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8:24 瀏覽:915
力什麼什麼及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7:05 瀏覽:123
職責的故事 發布:2024-11-19 22:44:14 瀏覽:606
法治小故事 發布:2024-11-19 22:36:44 瀏覽:356
蝴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8:33 瀏覽:12
億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58 瀏覽:177
有關狐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04 瀏覽:268
最難接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15:07 瀏覽:231
一碗面的故事 發布:2024-11-19 21:34:02 瀏覽:171
旗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1:33:13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