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西方哲理散文

西方哲理散文

發布時間: 2023-05-07 01:13:32

㈠ 品讀羅素的哲理散文《是什麼使人們不快樂》有感

眾所周知,羅素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隨筆作家,社會評論家,尤以數學邏輯和分析哲學方面的成就而著稱.我們所關注的這位大師的哲學隨筆不僅蘊涵了深邃的哲思和辛辣的諷刺,而且言語也極富美感.就我所讀過的幾篇隨筆而言,每一篇都在向讀者娓娓道來那些深奧的哲理,發人深思,而又耐人尋味.在這些隨筆當中,羅素不僅向我們揭示出了生活的真諦,而且也提供給我們實現人生真諦的途經.其中,這篇題為《是什麼使人們不快樂》的哲學隨筆給我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在這篇文章中,羅素直面人們曾經詢問過無數次的問題——「是什麼使人們不快樂?」文中精闢的論述向我們揭示了問題的答案.這些答案又促使我來反思我的過去,深慮我的今天,展望我的未來.
首先,在文中,羅素陳述了所有實現快樂人生的要素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外部因素,其二是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指的是社會體制,這是人們所無法掌控的;因此,羅素在文章中,主要談及的是實現快樂人生的內部因素,也就是我們自身,包括我們的信仰、態度、價值觀和自我的心理調節.記得,羅素在他的另一篇隨筆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快樂的人,一般來說會採用不快樂的信條,而快樂的人會採用快樂的信條;各自都可能將他的快樂或不快樂歸因於他的信仰.」正如「在天堂中可以聞得歌聲,在地獄中亦能瞥見笑顏」一樣,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樣的境遇卻可能在不同人的心裡形成不同的感受.盡管擁有足以果腹的食物,舒適的安身之所,同時享有健康、愛、工作中所取得的令人滿意的成就,以及別人給予的尊重,有的人會感到快樂,而有的人卻不會.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羅素認為精神上的「自我專注」是導致人們不快樂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如果人們專注於自我的感受和自我的內心世界,那麼他們就會註定遠離快樂.
其次,羅素詳細地分析了三種常見的所謂的精神上「自我專注」的類型,分別是:背負罪惡感的人,自戀者和自大狂.
第一種類型所提及的背負罪惡感的人,不是指犯下罪孽的人,而是指在心理上糾纏於罪惡感的人.當人們的行為背離傳統的道德觀念和宗教信條的時候,人們就會趨向於自我否定和自我責備並可能深陷其中.根據神聖的道德信義,「詛咒是邪惡的;酗酒是邪惡的;尤其是性愛是邪惡的.」但事實上,普通人卻難於禁絕這些慾望及種種享樂,而享樂卻讓人倍感墮落,同時讓人的內心滋生一種罪惡感.倘若這種罪惡感長久地駐留在頭腦中,人們就會感到不快樂.事實上,我相信羅素在文中分析背負罪惡感的人的時候,他一定也會回憶起他不愉快的童年.我記得他曾經說過:「我最愛的贊美詩是:『厭倦塵世,我的罪孽充斥.』」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深受罪惡感的折磨.當人們說謊的時候,無論是善意的謊言,還是「捍衛」私利的謊話,許多人都會感到愧疚.我相信,人們對於自身的過錯都會非常敏感,但是不同的人對於這種罪惡感的反應卻不盡相同.有的人會通過心理調試的作用降低罪惡感,而有的人卻不能,並且深陷於罪惡感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也就註定與快樂無緣.
「自我專注」的第二種類型是自戀者,所謂自戀者,就是沉溺於自我陶醉的人.他們抱有一種賞識自我和渴望被別人賞識的精神習慣.其實,我認為這是普通人最普通不過的心理欲求了.在文中,羅素也談及了「自戀」在情愛中的體現.就現實而言,女人,尤其是相貌出眾的女人,往往擁有強烈的渴望,渴望博得眾多男人的傾慕和賞識,這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欲求.當然,男人也會充滿同樣的渴求,那就是獵取更多女人的芳心.事實上,我相信,這種渴望不是源於人們對於愛的追逐,而是源於人類固有的虛榮.而恰恰是虛榮,常常削弱了人愛的能力;也恰恰是虛榮,往往誤誘了人們心靈的方向,使其過分地專注於自我,專注於自我的內心世界.當他們在頭腦中想到別人的時候,往往是專注於考慮別人對於自己的行為的回應,對於自己抱有怎樣的看法和評判.
不可否認,出於人的本性,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受到別人的仰慕、尊重和他們能夠給予自己的愛.與之相反地,當人們受到別人的批評、呵責和詛咒的時候,自然會心生厭恨.其實,如果人們能夠合理地控制這種種慾望和感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會有助於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因為所有的仰慕、褒獎、愛慕和尊重都會給予人們不同程度的自信和滿足感.但是,如果人們過於專注於別人對於自己的看法和評判的話,那麼我們遲早會深受其困擾而感到不快樂.譬如,我們可能會因為別人對於自己的言行作出的過低的評價而感到恐慌,可能會因為失去了本應獲得的贊揚而感到不安;可能會因為被競爭者趕超而感到苦痛;可能會因為受到同輩人的鄙視和嘲笑而自憐.歸根結底,這些不快樂的元素都誕生於人們心底的虛榮,難道不是嗎?恰恰是虛榮,扼殺了本應靠近我們的快樂.
第三種「自我專注」的類型是自大狂.自大狂與自戀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希翼的是權力而不是魅力,渴求的被別人畏懼而不是被愛.我非常贊同羅素的觀點,即:自大是羞辱的產物.在西方歷史人物中,亞歷山大的確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盡管他具備一定的能力去實現他的不斷擴充疆域的狂妄的夢想,但是最終他得到滿足和快樂了嗎?他酗酒,對於女性十分冷漠,並且自封為神,這些都表明他是不快樂的.拿破崙也同樣遭受無法實現他征服世界的野心的挫敗,最終在他的流放之所偏遠的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結束了他的人生,希特勒亦如此,更加慘烈的是他通過自殺這種果決的途徑的來終結他一生的熏欲之途.歸根結底,自大和狂妄終究導致了他們災難性的命運結局.羅素在文中提到,「由於人們不可能『無所不能』,所以如果人們熱衷於對於權力的追逐,並以此支配我們的生活的話,那麼就註定會遇上難於逾越的障礙,也就註定會一敗塗地,」
簡言之,羅素在文中指出背負罪惡感的人,自戀者和自大狂是「自我專注」的三個最為常見的類型,而「自我專注」卻是導致人們不快樂的根本原因.如果人們能夠擺脫或者轉移這種對於自我感受和慾望的專注,那麼人們就會發現他們離快樂越來越近了.在這一點上,羅素又指出他尋求快樂的途徑,他說:「我的快樂來源於兩個途徑:一個是我已經找到了我生命中我最渴望的東西,並一步一步地去獲取它們;另一個是我能夠做到放棄生活中那些難於渴求的東西,包括一些事物和知識,因為它們對於我來說的確是無法企及的.」的確,人們如果能夠全身心地投入所自己鍾愛的事情上,就一定會由衷地感到快樂.就像我們在羅素的那篇膾炙人口的隨筆《我為什麼而活著》文中所讀到的,羅素一生都執著於他的追求: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探索,以及那份對人類苦難的難於抑制的悲憫.我相信,盡管羅素經歷了讓他飽受煎熬的苦難的童年,但是在他的生命中,至少是在他垂暮之年,一定也飽償了幸福和快樂的滋味.當然,我們大家也一樣能夠得到快樂天使的恩寵,盡管在某些人看來,長久的快樂人生依舊只是理想化的產物,也是不可能得以實現的.
在品讀羅素的這篇隨筆的時候,自己也會不時地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時,也會反思一些致使自己有時感到不快樂的因素,並從中獲取些許啟示——如何為自己尋求一個快樂人生.我也漸漸地意識到如果人們經常裹藏於自己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中,就會剝奪了許多快樂的時光.孤獨、自戀和自憐都可能會囚禁人們的心靈,稀釋人們對於快樂的體驗.事實上,在潛意識當中,人們都會不同程度地強化自己內在感受,盡管這些感受本身從客觀上講可能並不是那麼地強烈.以孤獨感為例,從廣義上講,我仍然認為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每個人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座孤島.由於人們無法與別人完全地分享自己的心境,所以,每個人都有孤獨的傾向.但是,有的人只有在某些時刻滯留於孤獨的情緒之中,而有的人卻持久地深陷於孤獨的情境之中而難於解脫,這就需要自我的心理調節來發揮作用了.當自己感到孤獨寂寞的時候,若是毫無意識地讓自己沉浸於其中的話,那麼就有可能讓自己受到孤獨感的侵蝕,甚至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孤獨的人.這種感覺必然會讓人感到很不愉快,甚至會讓人感到是一種痛苦的折磨.但是,如果自己能夠意識到不是孤獨感本身,而是由於自身的思緒過於糾纏於其中而讓自己感到不快樂的話,就會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了—— 客觀地去看待孤獨感,並勇敢地面對它.這又不禁使我想起一位中國當代哲學家對於「孤獨」的精闢的見「我們應該學會享受『孤獨』,因為只有當我們感到『孤獨』的時候,我們才可以在那一片刻陶醉於自我世界的寧靜中.」但是,過於流連於其中,孤獨感註定會消磨人的心靈.「孤獨」可以成為快樂的源泉,也可以成為苦痛的根釀.這不是源自於孤獨感本身,而是源自於自我的心理調試.這是我在羅素的這篇隨筆中得到的一份啟示.
同時,羅素的哲學論述也使我更加意識到,「專注於興趣」才是快樂的源泉.其實,我個人並不是一個興趣非常廣泛的人,但是,我熱愛自己的工作,同時也熱衷於音樂、旅遊、閱讀和寫作,這一切也足以讓我深感快慰.以工作為例,我想如果人們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會把工作當成是一份生命饋贈給我們的禮物,而不是一個作用於身心的重負.就我自己的工作經歷而言,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盡管自己也經歷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敗,但是工作給予我的整體感受還是很好的.工作,不僅能夠帶給我快樂,而且讓我感到滿足.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並不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也不是一個精力充沛而又十分活躍的人,但是,當我站在講台上講解知識,組織課堂教學活動和學生交流的時候,我卻能感受到一個不同於平常的自我.「教師好比是演員.首先,你要有資格站到舞台上,然後,更重要地是你要學會享受每一場精彩的演出.這就要求你一定要精力充沛,全情投入於舞台所造設的情境之中,並且要讓自己善於交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盡管現實生活中的你並不是這樣.然而,也只有在這種情形下,你才可以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我,並且有機會去享受這種變化的情境中變化的自我.」這是上大學的時候,一位美國外教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這段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使我備受啟發,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我教學生涯的一個座右銘.工作,不僅是為了實現自己職業生涯的目標,也不僅是為了捍衛一份庄嚴的義務和責任,更是為了享受工作所能給予我的樂趣和滿足,想來這就可以是獲取快樂的一個源泉吧.專注於你所渴求的東西,並身體力行地去獲得它,全身心地去感受它,是實現快樂的又一個重要的途經.這是羅素的這篇隨筆給我的另一個重要的啟示.
總之,在這篇題為《是什麼使人們不快樂》的隨筆中,羅素不僅向我們揭示了人們感到不快樂的因素,而且也向我們揭示出這樣一個真理,那就是快樂應該是來源於外部世界給予人們的磨練,而不是源於人在內部世界之中形成的自我封閉和約束.因此,人們只有擺脫自我關注」,讓我們意識的從對於自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的關注中轉移到對於外部世界——我們所渴求的事物和我們所熱愛的事物上來,人們才會真正地感到快樂.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感覺到自己是茫茫宇宙中的一個元素,一個個體,才得以盡情地享受宇宙中所有壯麗的景象和它所給予我們的歡樂.也就是說,只有讓我們的生命之流,與外部世界本能地融為一體,人們才可以從中尋覓到最大的快樂.」

㈡ 西方文學史上三大哲理散文是哪些

西方三大經典哲理散文:
《蒙田隨筆集》作者:(帕斯卡爾)蒙田
《培根人生論》作者:(英)培根
《帕斯卡爾思想錄》作者:(法)帕斯卡爾

熱點內容
中國哲學故事 發布:2024-11-19 23:21:54 瀏覽:328
什麼塵成語 發布:2024-11-19 23:18:30 瀏覽:795
諾字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8:24 瀏覽:915
力什麼什麼及成語 發布:2024-11-19 23:07:05 瀏覽:123
職責的故事 發布:2024-11-19 22:44:14 瀏覽:606
法治小故事 發布:2024-11-19 22:36:44 瀏覽:356
蝴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8:33 瀏覽:12
億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58 瀏覽:177
有關狐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21:04 瀏覽:268
最難接的成語 發布:2024-11-19 22:15:07 瀏覽: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