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關於容忍度的哲理
Ⅰ 求古今中外關於忍耐的名人事例
1.淮陰有一個年輕的屠夫,他侮辱韓信,說道:「你的個子比我高大,又喜歡帶劍,但內心卻是很懦弱的啊。」並靠他們的人多勢眾,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注視他一會,俯下身子從對方的胯下爬過去。集市上的人都譏笑他,以為韓信的膽子真的很小。之後,韓信找到劉邦,把蕭何給他的推薦信呈上去,最後當上了大將軍;如果韓信當初殺死那個小混混,殺人償命,韓信也不會當上大將軍,更不會幫助劉邦攻打項羽,一統天下。
2.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他是個很有度量的人。他的弟弟當上了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對弟弟說:「我擔任丞相,你現在又管理一個州,受皇上的寵幸太多了。這正是別人妒嫉的,你打 算怎樣對待這些人的妒嫉以求自免災禍呢?」
婁師德的弟弟跪在地上,對哥哥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也自己擦去,絕不叫你為我擔憂。」婁師德卻優慮地說:「這正是我所擔憂的。 人家向你吐唾沫,是對你惱怒。如果你將唾沫擦去,那不是違反了吐唾沫人的意願了嗎?別人會以為你在頂撞他,這只能使他更火。所以要是人家唾你,你就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 ,讓它自己干。」
後人對婁師德教人「唾面自乾」的這種忍耐,總是嗤之以鼻,認為十分遷腐可笑。事實上,婁師德式的忍,是在訓練一個人的韌性,教人知道如何收斂自己,而非以忍耐為目的。婁師德在武則天時 代出任相位,總管邊疆事務三十年,他在兼河源(今新疆於田)軍司馬時,和吐蕃大戰,八戰八捷,像這樣勇毅不撓的精神和氣魄,豈是一個畏縮者能夠具有的?
3.富弼是北宋仁宗時的宰相,字彥同。因為大 度,上至仁宗,下至文武官員都稱他品行優良。富弼年輕的時候,因聰明伶俐,巧舌如黃,常常在無意之間得罪一些人。事後,他自己也深為不安。經過長時期的自省,他的性格逐漸變得寬厚謙和。所 以當有人告訴他某某在說你的壞話時,他總是笑著回答:「你聽錯了吧,他怎麼會隨便說我呢?」
一次,一個窮秀才想當眾羞辱富弼,便在街心攔住他道:「聽說你博學多才,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
富弼知道來者不善,但也不能不理會,只好答應了。
眾人見富才子被人攔在街上,都涌過來看熱鬧。
秀才間富弼:「請問,欲正其心必先誠其意,所謂誠意即毋自欺也,是即為是,非即為非。如果有人罵你,你會怎樣?」
富弼想了想,答道:「我會裝作沒有聽見。」
秀才撇嘴說道:「竟然有人說你熟讀四書,通曉五經,原來純屬虛妄,富彥同不過如此啊!」說完,大笑而去。
富弼的僕人埋怨主人道:「您真是難以理解,這么簡單的問題我都可以回答,怎麼您卻裝作不知呢?」
富弼笑道:「此人乃輕狂之士,若與他以理辯論,必會言辭激烈,氣氛緊張,無論誰把誰駁得啞口無言,都是口服心不服。書生心胸狹窄,必會記仇,這是徒勞無益的事,又何必爭呢?」
僕人卻始終不理解自己的主人為何如此膽小怕事。
幾天後,那秀才在街上又遇見了富弼。富弼主動上前打招呼。秀才不理,扭頭而去;走了不遠,又回頭看著富弼大聲譏諷道:「富彥同乃一烏龜耳!」有人告訴富弼那個秀才在罵他。
「是罵別人吧!」
「他指名道姓罵你,怎麼會是罵別人呢?」
「天下難道就沒有同名同姓之人嗎?」
他邊說邊走,絲毫不理會秀才的辱罵。秀才見無趣,低頭走開了。
退讓忍耐是中國傳統的生存哲學,富弼的「膽小」其實是一種大智慧。如果他跟秀才爭執起來的話,只會得罪對方,對自己實在無益。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對方的無理取鬧,卻能逐漸改變對方的態 度,使矛盾得到緩和。
Ⅱ 有關寬容的道理論據
寬容,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的境界。
歷代聖賢都把寬恕容人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標准而大加倡導,如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對人的寬容,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容易做到寬容別人。
一個寬容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據《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時代的宰相婁師德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侍郎李昭德說他是鄉巴佬,他笑著說:我不當鄉巴佬,誰當鄉巴佬呢?名相狄仁傑也瞧不起婁師德,想把他排擠出朝廷,他也不計較。
後來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了解你,正是因為婁師德的推薦。狄仁傑聽後慚愧不已。哲人說:「學會寬容,世界會變的更加廣闊;忘卻計較,人生才會永遠快樂。
(2)名人關於容忍度的哲理擴展閱讀:
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要有寬容的氣度。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具有寬容氣度的明君、賢臣。唐太宗寬容了魏徵,成就了「貞觀之治」;
藺相如寬容了廉頗,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寬容了管仲,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
真正能夠成就大事的人,不是用自己的標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人,而是採取寬厚待人的氣度諒解他人,以熱情幫助的態度鼓勵他人,做到既能容人之功,又能容人之過,使大家一道向前,成就共同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