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台詞 » 蘇軾語錄

蘇軾語錄

發布時間: 2023-04-15 01:51:30

Ⅰ 幫忙蘇軾經典名句賞析 最佳答案有追分

1.【詞目】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讀音】dàn yuàn rén cháng jiǔ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釋義】但願:希望。嬋娟:明月、嫦娥。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長壽,雖遠隔千里,卻可以共賞同一輪皎潔的明月。用以表達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只願互相思念的人能夠天長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過月光來傳遞思念(或者共享這美麗的月光).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的最後說:「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謝庄的《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系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說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王勃有兩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味深長,傳為佳句。我看,「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許渾的《秋霽寄遠》說:「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都可以互相參看。正如詞前小序所說,這首詞表達了對弟弟蘇轍(字子由)的懷念之情,但並不限於此。可以說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願。

2.「枝上柳綿吹又少。」這是說春歸去的一種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詩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徵,看見柳絮,很自然地又聯想到被遺棄的女子,隨風飄搖,沒有空白之處。杏子雖然是酸苦的,但它還是會讓人聯想到落去的鮮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誰還惦記呢?這恐怕就是詞人身世的自嘆吧!
「天涯何處無芳草!」詩人正自哀憐,滿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雖然去了,可芳草哪裡沒有呢!這正是詩人無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

5.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而作,寫於寧熙八年(1075),時距王去世恰好十年。
上片寫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首句便直接傾訴了作者對亡妻十年來的深摯懷念和傷悼。陰陽兩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對亡妻的懷念始終沒有淡化。既使不去思量,過的的一切自會浮漾心頭,難以忘懷。雖時光易逝,但真情難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7.「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

8.出自蘇軾的《西江月·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是夢。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四月,蘇軾自徐州調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這時距蘇軾和其恩師歐陽修最後一次見面已達九年,而歐陽修也已逝世八年。適逢自己政治處境艱難,蘇軾為重遊故地、緬懷恩師而作的這首詞,自然會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

最後兩句是說:歐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世上的人,又何嘗不是夢中,終歸一切空無。

這種對整體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這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其中深深地埋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蘇詞中傳達的這種獨特的人生態度,是解讀其作品的關鍵所在。

17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一帶有哲理性的詩句,是全詩的「詩眼」,給人無盡的思索玩味。何謂「清歡」?遠離喧囂的城市,遠離官場的爭斗,忘卻名利慾望,走進山林,感受農家素樸的清茶淡飯生活,這就是「清歡」。「清歡」者,清淡的歡愉也,不是大歡、狂歡,更不是貪歡。無可否認,蘇軾的「清歡」論有一定的局限性,隱含著他經受險惡仕途官宦之後,產生的一種隱退的消極思想和曠達的人生態度。

18.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明月團,更值兄弟團聚,難怪詞人要贊嘆「此生此夜 」之「好」了。從這層意思說,「此生此夜不長好 」大有佳會難得,當盡情游樂,不負今宵之意。

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離在即,又不能不令詞人慨嘆「此生此夜」之短。從這層意思說 ,「此生此夜不長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別情。說「明月明年何處看」,當然含有「未必明年此會同 」的意思,是抒「 離擾」。同時,「何處看」不僅就對方發問,也是對自己發問,實寓行蹤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銜接,對仗天成。「此生此夜」與「明月明年」作對,字面工整,假借巧妙。「明月」之「明」與「明年」之「明」義異而字同,借來與二「此」字對仗,實是妙手偶得。疊字唱答,再加上「不長好」、「何處看」一否定一疑問作唱答,便產生出悠悠不盡的情韻。

19.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此詞以夜飲醉歸這件生活小事為由,即興抒懷,展現了作者謫居黃州時期曠達而又傷感的心境。「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寫詞人面對平靜的江面,幻想著能如范蠡一樣,駕一葉扁舟,遠離塵世喧囂,在江湖深處安閑地度過自己的餘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之意,體現了作者當時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靈魂解脫的心境。

20.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取自——宋·蘇軾《卜運算元》
蘇東坡的這闋詞,引起了評論界各式各樣的推斷。最妙的是一說東坡貶黃州時,有一「甚賢」之王氏女喜歡上他;一說是貶惠州時,「頗有姿色」之溫都監女喜歡上他;一說是東坡少年時,一「豪右」之女喜歡他,俱以未果而卒,是以東坡寫下了這闋詞以紀之。李良年在他的《詞家辯證》中引犁庄之語說,是「忌公者以此謗之」之作。此說則俗。想一想東坡此時的情況,而偏有這么多的女子喜歡他,這不是「謗」,而是「美」。為什麼鍾情偏在女子?而男人則偏多勢利!無怪賈寶玉只以泥許男人,卻將柔情之水許女子了。潦倒而偏有賢美之女子喜歡,這也是東坡又一超凡之處,看來不只詩文書畫而已。不過,我雖偏愛此說,然於詞的藝術性來說,我卻不得不放棄,倒是從一反面意見而得到了真解。《苕溪漁隱叢話》說:「或雲鴻雁未嘗棲宿樹枝,唯在田野葦叢間,此亦語病也。」殊不知正是鴻雁只宿沙洲而未嘗棲木,這種寧甘寂寞之推斷(寄託)才為有據。黃山谷只識得「筆下無一點俗氣」,卻沒有看出其中正有一種決裂之大氣盎然。王若虛似讀懂了這一點,所以他說:「以其不棲木故雲爾,蓋激詭之致,詞人貴正其如此。」丁紹儀也說:「不知不肯棲枝,故有『寂寞沙汀』之慨。」而最後一點,只有近人陳匪石看出,他說:「通首空中傳恨,一氣呵成,亦具有『縹緲孤鴻』之象。」
詞正是要寫得這樣才妙,連寄慨也不能讓人一讀便知,而只許那一二識者得窺見其藩籬,這才具有美學意義上的深遠高致。

21.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 ,總收上文,既干凈利索,又餘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 ,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 」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給人以佘音裊裊的回味。

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初夏雨後的農村小景,令人頗有神往之意。

23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天晴後,回頭看看「蕭瑟處」,剛才還是大雨,現在已經天晴了,大自然就是這樣,月圓了就缺,缺了有圓,反復循環。雨後便是天晴,天晴後便是下雨。如此循環,難道不是「也無風雨也無晴」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凈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當你心靜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時,你便可以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樂了。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竹林外的桃樹已經開出三兩枝桃花,春天的江水開始轉暖了,早起的鴨子下水了,它們率先知道這個消息。 寫了初春的景色。

9.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是蘇軾的句子
蘇軾一生大起大落,後半生基本在遷謫途中度過,因元佑黨人案被貶至瓊州,今海南。當時的南方是荒蠻之地,有瘴氣,到那裡的人沒幾個能活著回來的。
但蘇軾性格豪放,心胸曠達,將此說成是一次奇絕之旅。
「即使在南方那種蠻荒之地死上很多次我也不感到悔恨 這里能游覽到生平所見最奇異與險峻的風景也足以使我得人生充滿精彩」。

10.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連綿下個不止的陰雨(苦雨),總有止的時候,成天刮個不停的風(終風),也總有停的時候,它們「也解晴」,也能變成風靜晴朗的天氣。也可能當時確是雨霽雲收風平浪靜,但這里主要的用意不在寫景,而在比喻,說明他受到各種打擊和排斥 , 也總有結束的時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經風雨見到晴天那樣,心情舒暢,充滿希望。第三句說,天上的烏雲散了,一彎明月掛在天空,不知這景緻是什麼人安排點綴的?這景色主要也是用來作比喻的,意思是說,這次遇赦,不知是誰在朝廷幫忙說情,為我驅散政治上的烏雲的?

11.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這兩句說,在遙遠的鶻鳥飛沒的盡頭,連綿橫亘的青山細如發絲,那裡就是中原大地. 杳杳,這里有無影無聲的意思.

12.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禪在於悟,在於用心去體會,心有所動而至感悟。此詩就說明詩人觀物悟禪的過程以及禪悟後的空寂曠達的心境。
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是那樣美麗壯觀,令人心醉神迷,傾心嚮往,如果不去觀賞一番,真是令人遺憾終生。去觀賞了,看到的是廬山的蒙蒙煙雨,錢塘江紛紛滔滔,了無窮盡的潮汐。初看之時,看到的是蒙蒙煙雨,滔滔潮汐的物象。當你「到得還來別無事」,超越物相,而觀物感悟,進入禪的境界後,那物相已不是原來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禪的意境了。雖然廬山還是照樣的煙雨蒙蒙,錢塘江潮汐還是照樣的宏偉壯觀,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廬山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這煙雨,這潮汐,就是佛,就是禪了。這種禪悟,也就是對自然現象即悟即真,若有若無的感悟。這種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異。可以漸悟,也可以頓悟。
釋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產生思想上的飛躍,豁然開悟,入於禪境。前者是漸悟,後者是頓悟。

[注釋]:
(1)廬山煙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錢塘江潮汐。「廬山煙雨浙江潮」此句詩意是: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
(2)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遺憾。此句詩意是: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3)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由《五燈會元》卷17所載青原惟信禪詩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語錄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15.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惆悵東欄一株雪,」何爾見到如此「繁花」便「惆悵」?是起因梨花「淡白」似「雪」,那是的我可全都是沉浸在春天喜悅中呀。不過讀此景,想今日似乎有點。「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先生從綠色轉到季節,青、清轉換。好啊。是啊,清明意味著開始,人又該珍惜「人生」幾得的「清明」呢。

16.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比較形象地說,你看地上下過雪之後,小鳥停在上面,走幾步,飛走了,留下幾個腳印,可是都不深,就是淺淺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如浮萍,漂泊天地間,就好象小鳥一樣,飛過來飛過去,偶一駐足,也不過是待一段時間而已,可能會留下你活動的痕跡,可是又勸你別太認真,只留下淡淡的痕跡即可。下面隱喻的意思是,說不定哪天你又要走了,被迫的也好是自願的也好,反正是還得漂泊;雪地上還會下雪的,把你的痕跡又蓋住了,也就是說人一走茶就涼,時間會扶平一切的意思。總體來說是說詩人恬淡的心境的。

Ⅱ 蘇軾勵志詩詞名句

蘇軾的詩詞勵志名句

1、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3、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4、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

5、人生識字憂患始。

6、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閑如啖蔗。

8、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9、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10、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11、人間有味是清歡。

12、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13、水清石出魚可數,林深無人鳥相呼。

14、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15、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16、人生看得幾清明。

17、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18、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1、小詩有味似連珠。

22、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23、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24、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25、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6、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27、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28、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熱點內容
形容火爆的成語 發布:2024-12-25 09:47:06 瀏覽:208
童話故事及作者 發布:2024-12-25 09:42:52 瀏覽:31
閣猜成語 發布:2024-12-25 09:36:04 瀏覽:772
馬飛機成語 發布:2024-12-25 09:25:27 瀏覽:679
嘴舌的成語 發布:2024-12-25 09:17:37 瀏覽:491
嚴格要求的成語 發布:2024-12-25 08:54:35 瀏覽:583
勸說故事 發布:2024-12-25 08:50:32 瀏覽:122
城什麼城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5 08:33:34 瀏覽:375
小東鬼故事 發布:2024-12-25 08:05:55 瀏覽:769
狗兔成語 發布:2024-12-25 07:53:35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