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詩詞
⑴ 漁舟唱晚古詩詞
漁舟唱晚—七律聯詩
《漁舟唱晚》之一
語出騰王閣序篇,曲成音律古箏弦。
清歌幾闋風中盪,碧水千帆浪里穿。
歸鷺追波齊大海,落霞逐日共長天。
湖光山色漁舟醉,夢做江南一客仙。
《漁舟唱晚》之二
延綿列岫卧江中,一抹流霞渡彩紅。
罟網掠魚掀細浪,竹筏破水卷微風。
支支短棹追新月,點點孤燈照暮空。
荊簍杠肩歡笑語,鸕鶿歇憩醉漁翁。
《漁舟唱晚》之三
遠山夕照半江紅,柳岸蘆花系纜繩。
名利無心胸盪盪,暮靄有意霧朦朦。
舉杯不問瀟湘月,鼓瑟休邀北斗星。
搖曳舟燈誰晚唱,迎風擊浪老漁翁。
《漁舟唱晚》之四
青山晚照映霞光,碧水鱗波魚草香。
幾縷輕雲隨暮淡,一聲閑鷺喚歌長。
棹舟隱隱千帆景,曲浪悠悠萬里航。
胸滿漁情書筆底,無邊愜意舉杯觴。
《漁舟唱晚》 之五
家住桃花源里邊,四時自有藕菱鮮。
晨張銀網將魚捕,晚伴雲波對月眠。
六尺篙開千頃浪,八方風鼓丈尋帆。
青山翠柏為鄰客,一曲漁歌鷗鷺翩。
《漁舟唱晚》之六
一葉輕舟攜碧浪,峰銜玉朵綻藍天。
幽幽嫩草河邊語,澀澀微風柳下眠。
把酒橫琴調古韻,迎風鼓瑟有新弦。
霞緋暮下夕陽醉,曲盪心湖夢遠帆。
《漁舟唱晚》之七
瑞彩祥雲綴暮煙,碧波盪漾水連天。
琴弦撥動和音律,蕭瑟悠揚別韻篇。
歸鷺追波齊大海,落霞逐日共長天。
湖光晚景映山色,妙曲飛歌笑語歡。
⑵ 漁舟唱晚配什麼古詩
可配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創造了一個深沉、寥廓、寧靜的境界。全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通篇融詩情、畫意、哲理為一體,意境空明,想像奇特,語言自然雋永,韻律宛轉悠揚,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張若虛(約647年— 約730年),字、號均不詳,主要活動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1] 他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 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 寫真 摯動人的離情 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⑶ 秋水共海天一色,這句出自哪首詩
原文句抄子應該是「秋水共長天一色」,不是「海天」,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譯文:陽光映射下的彩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碧綠,同長天相連,天空映在水中,水天一色。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鶩自下而上,相映增輝,構成一幅色彩明麗而又上下渾成的絕妙好圖。這兩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對,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對偶,形成「當句對」的特點。如「落霞」對「孤鶩」,「秋水」對「長天」。
(3)漁舟唱晚詩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高宗時期,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此閣,並於公元675年(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閣上歡宴群僚和賓客。作者前往交趾看望父親時路過這里,也參加了盛會,即席賦詩,並寫了這篇序。
關於《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
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⑷ 漁舟唱晚的相關詩詞
滕王閣序
[唐] 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詠鄱陽湖組詩之一:
漁舟唱晚
余亞飛
水畔暮山銜夕陽,
歸舟返棹沐霞光;
漁歌陣陣相呼應,
聲響調高傳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