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詩句
⑴ 訴衰情的古詩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宋】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游這首詞,飽含著人生的秋意。上片描寫往日豪放軍旅生活的回憶,聲調高亢,然後慷慨化為悲涼。下片抒寫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跌入更深沉的浩嘆,悲涼化為沉鬱。
《訴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宋】陸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結友盡豪英。蠟封夜半傳檄,馳騎諭幽並。
時易失,志難城,鬢絲生。平章風月,彈壓江山,別是功名。
詞的上片是憶舊。詞的下片是抒憤。全篇率意而寫,不假雕琢,語明而情真,通過上下片的強烈對比,反映出陸游晚年的不平靜心情。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宋】李清照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時。
這首詠梅詞借景抒情。上片寫詞人醉眠後,殘梅的幽香對她所發生的作用。下片寫詞人醒來後,依託於梅花的百無聊賴的心緒,也表現了詞人在孤寂的環境中思念故土的執著情態。
《訴衷情·眉意》
【宋】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這首詞抒寫女子的離愁別恨。詞以形傳神,從人物的外貌轉而深入其內心世界,通過描寫一位歌女的生活片斷,即在冬日的清晨起床梳妝時的生活情景,展現了歌女們痛苦與苦悶的內心世界。
《訴衷情·東風楊柳欲青青》
【宋】晏殊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惱他香閣濃睡,撩亂有啼鶯。
眉葉細,舞腰輕。宿妝成。一春芳意,三月如風,牽系人情。
這首詞,上片以景襯情,下片則描繪人物時蘊情會意。全篇借春風楊柳繪寫濃春美景,襯比香閣女子的綽約風姿,曲傳離思別意,景與情諧,物與人合,宛轉含蓄,情致纏綿。
《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此詞以寫景為主,上片點明「天氣欲重陽」,下片以「憑高目斷」相照應,可知此詞為重九登高所作。詞中通過對節令、景物、環境的描寫,烘托出重陽佳節倍思親的氣氛,最後以「無限思量」點出主題。
《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
【宋】張先
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願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詞表現了不甘屈服於邪惡勢力的美好愛情,表現出不幸命運中心靈的高貴、聖潔,表現出苦難人生中一對情侶的至愛情深,堪稱愛情詞中的千古絕唱。
⑵ 唐詩里的韻律
唐詩格律
中國的詩歌發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種新的詩體——律詩和絕句。因為它對每首詩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故稱為「格律詩」;因為它產生於唐朝而有別於前代的古詩,故又稱為「今體詩」或「近體詩」。
絕句亦稱「截句」、「斷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個字)、七言(每句七個字)為主,簡稱為五絕,七絕。律詩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韻或五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則稱為「排律」。
在近體詩中,單句稱出句、雙句稱對句,相加稱一聯。在律詩中,第一到第八句,分別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在律詩中,頷聯、頸聯、必須對仗。對仗首先要求句形一致,此外要求詞性相對。另外根據對仗的嚴密與否又有「工對」和「寬對」的區別。
出句的平仄和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反的,叫「對」;下聯出句的平仄和上聯對句的平仄必須是相同的,叫「粘」。
所謂平仄,是指字的聲調。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舊詩賦及駢文中所用的字音,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諧協,稱之為「調平仄」。這里所說的「四聲」,與現代漢語中的「四聲」是有區別的。大致上說,古代的平聲,大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陰平聲和陽平聲;上聲和去聲,大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上聲和去聲。普通話沒有入聲,古代的入聲字分別歸入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中,如「六」歸去聲,「八」歸陰平,「十」歸陽平,「百」歸上聲。入聲字的特點是:音長短促,有塞音韻尾。在部分方言中,還保留著入聲,如廣州話、長沙話、上海話。假如我們用上海話讀「一、七、八、不、黑、白、國、哭、獨」等字,就能很好地體味到古代的入聲字。
用(押)韻是作韻文時於句末或聯末之稱。唐詩的用韻,依據隋朝末年陸法言所著的<<切韻>>。「切韻」到了唐朝改為「唐韻」。「唐韻」共有206韻,但唐朝規定,有些韻可通用,所以實際只有112韻。到了宋朝,「唐韻」改為「廣韻」,又有幾個韻同用,實際只剩下108韻(作為宋代詩詞押韻的標准)。到了元末,把同用的韻都合並起來,另外又合並了幾個,於是只剩下106韻,就是通常所說的「詩韻」。一直沿用至今。
唐朝的格律詩,有一定的體式,下面是唐代格律詩常見的格式。
⑴ 五 言 絕 句
A 式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詩例:白 日 依 山 盡,黃 河 入 海 流。欲 窮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層 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B 式
仄 仄 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仄 仄 仄 仄 仄平 平
詩例:向 晚 意 不 適,驅 車 登 古 原。夕 陽 無 限 好,只 是 近 黃 昏。(李商隱 《登樂游園》)
C 式
平 平平 仄 仄 仄 仄仄 平 平 仄 仄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詩例:鳴 箏 金 黍 柱,素 手 玉 房 前。欲 得周 郎 顧,時 時 誤 拂 弦。(李 端 《聽 箏》)
D 式
平 平仄 仄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詩例:江 南 淥 水 多,顧 影 暫 通 流。落 日 秦 雲 里,
山 高 奈 若 何。(李嘉佑 《白 鷺》)
七絕平仄格式 A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下江陵》)
B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C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例:歧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D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例: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對近體詩,有一種理論認為:絕句是截取律詩的一半而成。所以我們可以把律詩看成是絕句的疊加。如五律中的第一式就是五絕A式的疊加;第二式就是五絕C式的疊加;第三式就是五絕B式和A式的疊加。
五 律 第 一 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詩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混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五 律 第 二 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詩例: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五 律 第 三 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詩例: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七 律 第 一 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例: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七 律 第 二 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七 律 第 三 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詩例: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劉禹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七 律 第 四 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詩例: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