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意象月
1. 月亮在古詩中的意象有哪些
月亮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在古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人特別是詩人對月亮有一種獨特的情感,他們對月的驚嘆和對月的深情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形成了中國人一種獨特的月亮情結。
看到月亮就會觸發他們的心弦,牽動他們的情思,勾起他們的遐想。月亮在古詩詞中的意象主要有:離別與相思;故園與思鄉 ;恆與惜時;美的象徵 。可以說月亮已經溶入古老的中國文化之中,對月的偏愛沒有一個民族可以和中國人相提並論。
據學者統計,李白作詩共 1059篇,其中 314 篇提到月,占的比例相當大。月亮這一意象是人類思想情感的載體,她的意蘊十分豐富。幽美、自由、純潔、美好、永恆、凄涼、悲慘、離別等不同的意蘊,形成不同的審美意境,烘托出詩人們的不同懷懷。中國的文學藝術特徵正是以意象為基礎的。
一個藝術符號,往往牽系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心靈世界。月正是具有這種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所以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文學藝術中的地位十分顯赫。《詩經•陳風•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即以月光映襯人物美,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開啟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月意象,經漢代五言詩《古詩十九首》形成了我們重要的月意象傳統。
普天下只有一輪明月 ,不管是在天涯還是在海角 ,人們都可以對著一輪明月抒發對方的思念之情。在缺少現代化的交通,通訊手段,親人故友的遠離意味著半生乃至一生杳無音信,這種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隔離使他們情感上苦不堪言。
而月亮這一自然風物成為他們緩解痛苦的唯一機會,夜深人靜是情思難禁的時候,而此時天空中的月亮下普照人間,甚至透過窗戶,撫慰床上無眠的孤獨人。
於是相隔關山萬重,共對一輪明月就成了表白心跡的重要場景。此時的月亮像一面鏡子,親人們可以在兩地共對一面鏡子合影;此時月亮像通訊衛星,月光像電波,它可以將美好的祝願捎給世界另一面的摯友親朋。
(1)古詩意象月擴展閱讀:
古詩詞中的意象
松柏
松柏是傲霜鬥雪的典範,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代表堅挺、傲岸、堅強、生命力。詩人常用它來警世自勉或表達自己高尚的品節。
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節貞、積極向上等特點,用以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
楊柳
「柳」諧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 ,風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 ,故古人常折柳送別。
2. 古詩中的月意象有什麼
1、最常見的就是思鄉,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離別送別時也很常見,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3、同時也有表達祝願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有的是單純寫景的,如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具體意象應當在具體詩中分析,與作者情感基調和思想感情結合,有時應當與其他意象結合。
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