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詩句
1. 形容9月的詩句
一、《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珠)
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艷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二、《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准,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三、《望洞庭》
唐代: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譯文:秋夜明月清輝,遍灑澄凈湖面,湖面平靜無風,猶如鐵磨銅鏡。遙望美麗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聯翩。那翠綠的君山,真像銀盤里的一枚玲瓏青螺。
四、《秋夕》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譯文:在秋夜裡燭光映照著畫屏,手拿著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里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寢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五、《望秦川》
唐代:李頎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東峰。
遠近山河凈,逶迤城闕重。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歸歟嘆,凄其霜露濃。
譯文:我清晨從長安出發,回頭東望,離秦川已經很遠了,太陽從東峰上冉冉升起。天氣晴朗,遠處的山水明潔清凈,可清清楚楚地看見;長安城蜿蜒曲折,重重疊疊宏偉壯麗。秋風吹起,家家戶戶的竹林颯颯作響,五陵一帶的松林蒙上一層寒冷的色彩。我有歸去的感嘆,這里霜寒露冷,還是回去吧。
2. 九月 詩句
含有九月的詩句:
1.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黃巢《菊花》
3.九月西風興,月冷露華凝。——白居易《長相思》
4.清霜九月天,彷彿見滯穗。——杜甫《雨》
5.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重釣歸。——張志和《漁父》
6.九月寒玷催十葉,十年征戌憶遼陽。——沈佺期《古意》
3. 描寫9月的詩句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原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2、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
原詩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譯文
昨天剛登完龍山,今天是小重陽,又要舉杯宴飲。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3、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原詩
《九月九日峴山寄張子容》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譯文
面對北山嶺上白雲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去高飛。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在山上時時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遠看天邊的樹林活象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什麼時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4、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原詩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譯文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遠望山河,回歸故鄉的心思、回歸故土的熱望,濃得如眼前聚集的風塵。身在別人的家鄉我們一起喝下這菊花酒,我們離家萬里,望著大雁飛過的天空,心中有著一樣的悲傷。
5、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出自魏晉詩人陶淵明的《己酉歲九月九日》
原詩
《己酉歲九月九日》
靡靡秋已夕,凄凄風露交。
蔓草不復榮,園木空自凋。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
萬化相尋繹,人生豈不勞?
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
何以稱我情?濁酒且自陶。
千載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譯文
衰頹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風相繚繞。蔓草稀疏漸枯萎,園中林木空自凋。清澄空氣無塵埃,天宇茫茫愈顯高。悲切蟬鳴已絕響,成行大雁啼雲霄。萬物更替常變化,人生怎能不辛勞!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如何方可舒心意,飲酒自能樂陶陶。千年之事無需知,姑且行樂盡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