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詩配上精美圖片
⑴ 關於驚蟄的古詩,並配上精美的圖畫。
以下為6首有關驚蟄的古詩:
1、驚蟄後雪訪徐孟堅不遇坐待甚久(宋代:曹彥約)
忽忽弄明珠,紛紛擁塞酥。
都忘春老大,復作冷工夫。
甲拆遲先達,芳菲約後圖。
興來還興盡,呵手復須臾。
2、驚蟄後雪作未已陰之湖庄(宋代:曹彥約)
甲拆多應滿葯欄,跨縲心已拂輕鞍。
正疑陰因仍飛雪,豈有春中卻沍寒。
啟蟄候蟲猶自閉,向陽梅子自能酸。
誤成嚴冷非天意,說與人心作好看。
3、驚蟄日雷(元代:仇遠)
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
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
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
惟有石龜並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
甲戌正月十四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宋代:張元干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
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4、詠廿四氣詩 驚蟄二月節(唐代:元稹)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時候爭催迫,萌芽㸦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
5、次韻王正之驚蟄有感言歸(宋代:史浩)
聞說天家起阿香,攬桃催杏臉無央。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夢楚王。
知買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故園風物雖雲好,何必歸程遽許忙。
6、人日驚蟄前數日大雪寄孫奇父韓叔夏(宋代:胡寅)
臘雪不溉旱,天公念嘉生。
稚春乃祁寒,號令如冬行。
栗烈鼓噫氣,碎訇動霆聲。
初疑雨翻盆,旋覺霰灑甍。
暫止俄並集,中宵遽開明。
衾裯起稜角,屏幌同戶楹。
淅淅紙窗戰,鐺鐺銅漏驚。
雞寒罷曉唱,雅凍猶晨鳴。
驚戒臧獲起,吹噓燎爐頳。
開關醉魂醒,倚杖詩思清。
便欲披鶴氅,豈思飲銀鐺。
空濛勢轉盛,飛舞祥爭呈。
月池方漫汗,潮山天崢嶸。
詎應柳皆絮,卻訝梅始英。
荊璞羞處獻,藍田遣誰耕。
塵埃爭受洗,糞壤叨蒙榮。
幸已陴巘崿,若為投澗坑。
分功雨露澤,絢彩冰霜精。
良足潤麥麰,未能浹粱粳。
經旬苦料峭,三日觀熒晶。
恍憶游汴洛,都忘在湘衡。
瑤林鄙王衍,冠玉懷陳平。
亦念袁邵公,長安門自撐。
更奇李侍中,淮蔡功先成。
漸喜雲解駁,頻瞻日舒晴。
昂然秀松出,倏爾危檐傾。
牆角僅委積,瓦溝好持盈。
朝暾破凝沍,淑氣蘇鰥煢。
斷決岡隴色,斬余白蛇橫。
泮流溪谷響,擊碎珊瑚琤。
瓶去蚌珠餐,庭空獅子獰。
粉圖記姿態,不屑供使令。
陡覺時序正,不令寒溫爭。
冰泥就涸澀,卉木紛勾萌。
蒨蒨弄池柳,煌煌然山櫻。
了無半面妝,強學六齣霙。
二老久不覿,千篇諒難評。
羔醪忍獨酌,鳳茗宜同烹。
或且放筆快,敢言當敵勍。
木桃得瓊玖,耳屬長謠賡。
⑵ 古詩配畫望天門山山
如下圖:
《望天門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沒有迴旋。
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2)一首古詩配上精美圖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至德二載(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風翔,授左拾遺。
⑶ 《觀滄海》古詩配畫
《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釋義: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盪,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志向。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3)一首古詩配上精美圖片擴展閱讀:
曹操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所以就寫下此詩,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匯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出來。
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
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
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爭勝利之後,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也為這洪波湧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像,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於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於大海的母腹之內。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偉了。
⑷ 古詩配畫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宋代: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釋義: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餚非常豐盛。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布衣素冠,淳樸的古代風俗依舊保留。
今後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簡介:
這首詩是蟄居山陰老家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 詩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風物美、民俗美中,有感於這樣的民風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鄉居閑散的思想感情。
(4)一首古詩配上精美圖片擴展閱讀:
陸游在這里更以「衣冠簡朴古風存」,贊美著這個古老的鄉土風俗,顯示出他對吾土吾民之愛。
詩人筆鋒一轉,表明詩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時明月高懸,整個大地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給春社過後的村莊也染上了一層靜謐的色彩,別有一番情趣。
於是這兩句從胸中自然流出:但願從今以後,能不時拄杖乘月,輕叩柴扉,與老農把酒言歡,此情此景,不亦樂乎。一個熱愛家鄉與農民親密無間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
詩人被罷歸故里後,心中難免有抑鬱不平之氣。相較於虛偽的官場,家鄉純朴的生活自然會產生無限的欣慰之情。
此外,詩人雖貌似閑適,卻仍心系國事。秉國者目光短淺,無深謀長策,然而詩人並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否極泰來。這種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於是兩相交涉,產生了傳誦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聯。
⑸ 古詩《山行》的詩配畫
詩配圖如下所示。《山行》描寫的是深秋山林景色,秋季的山上,楓葉盛開,染紅了山頭,白雲深處,還能隱隱可見住著人家,與下圖意境相合。
一、《山行》原詩如下: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二、注釋: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遠上:登上遠處的。
3、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4、石徑:石子的小路。
5、斜:為傾斜的意思。
6、深:可理解為在雲霧繚繞的的深處。
7、車:轎子。
8、坐:因為。
9、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
10、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
11、紅於: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於二月花。
(5)一首古詩配上精美圖片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深秋時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有人家」為深山添加了煙火氣,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
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後兩句是傍晚之景。(2)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捨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⑹ 《石灰吟》古詩配畫
一、《石灰吟》古詩配圖如下:
二、釋義:
(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裡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三、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徵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至於最後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四、作者:
於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