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的詩句
❶ 描寫丹霞地貌的詩句
1,遠海動風色,吹愁落天涯。南星變大火,熱氣餘丹霞。——出自唐代專李白《早秋贈裴十七仲堪》屬
白話文釋義:遠風海上來,吹來愁緒滿天涯。南星的出現預示炎夏的到來,熱氣蒸騰,結成彩霞。
2,西真人醉憶仙家。飛佩丹霞羽化。——出自宋代辛棄疾《西江月·宮粉厭塗嬌額》
白話文釋義:西真人喝醉了回憶了以前在仙家的事,丟掉的玉配在丹霞中消散不見。
3,念丹霞秋冷,風巾霧屨,五湖春暖,雨笠煙蓑。——出自宋代劉過《沁園春·一別三年》
白話文釋義:想其丹霞山那邊秋天風冷,有沒有帶遮風的頭巾擋霧的厚鞋子,等到春天各處都暖和了,就只需要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了。
4,歲歲丹霞天近處。借問殷勤,何以逢蘭杜。——出自宋代王義山《樂語》
白話文釋義:年年歲歲丹霞地貌上接近天的高峰。由它來借問您是否安好,何時才能相見。
5, 嶺南岩峒多佳勝,到處看來獨自雄。——出自明代趙壁《錦石岩》
白話文釋義:五嶺以南岩石洞與岩穴多又優美,到處看來還是這里的最雄偉。
❷ 丹霞山 詩句
錦 石 岩 (明)趙 壁
三竅玲瓏倚碧空,洪濛開辟自天工。
煉雲不假媧皇力,刊木誰勞禹後功。
雪點寒梅晴月白,光分錦石夕陽紅。
嶺南岩峒多佳勝,到處看來獨自雄
=======================================
霧鎖層林煙籠山,
錦江碧水繞其間。
群峰百態爭斗艷,
無愧萬古冠嶺南。
=======================================
岩台仙境有奇葩,別傳寺唱頌丹霞,
煙波錦江遊船弋,萬綠茵中嘆紅石。
=======================================
刀崖劍壁指蒼穹,此是山南第一峰。
碧血染成蘭蕙綠,丹心開作杜鵑紅。
白雲如海黃山秀,赤柱擎天太華雄。
玉女情深應起舞,也隨時代舞東風。
=======================================
遙峰翠黛意雙清,霧媚煙羞日半晴。
月姐撩人眠不得,錦園靜夜聽江聲。
=======================================
暮春同馬超游丹霞山(一)
岳明闊
綠樹掩褐台,千層誰斷裁。
迎風雙乳挺,望遠兩人哀。
有愛陽石壯,懷春陰竇開。
乾坤生萬物,疑是此中來。
2014年5月4日晚上作
游丹霞山(二)
岳明闊
青山遮不住,陽柱與陰石。
但有人行處,乾坤泄隱私。
2014年5月4日晚上作
游丹霞山(三)
岳明闊
迎面問春風,何時萬物生?
陰陽石器在,天地亦多情。
2014年5月7日晚上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edde8e0101kx93.html
❸ 歷史上有哪些贊美丹霞山的詩詞比較出名的有哪些
1、丹霞蔽日行
魏晉:曹丕
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羣,悲鳴雲間。
月盈則沖,華不再繁。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譯文:
紅霞遮天蔽日,彩虹遙掛天際。溪水潺潺流淌,落葉翩翩飛舞。鳥兒脫離了鳥群,獨自在雲間悲鳴。月圓之後就是月缺,盛開的花不再旺盛生長。這些現象自古就存在,我何必再來感慨呢。
2、《界圍岩水簾》
唐代 柳宗元
界圍匯湘曲,青壁環澄流。
懸泉粲成簾,羅注無時休。
韻磬叩凝碧,鏘鏘徹岩幽。
丹霞冠其巔,想像凌虛游。
靈境不可狀,鬼工諒難求。
忽如朝玉皇,天冕垂前旒。
楚臣昔南逐,有意仍丹丘。
今我始北旋,新詔釋縲囚。
采真誠眷戀,許國無淹留。
再來寄幽夢,遺貯催行舟。
譯文:
界圍岩和湘江的江畔相匯,青青的山壁,環繞著清澈的江水。
懸掛著的泉水,形成一面鮮明的水簾,排列下流,沒有停止的時候。
水簾好比一面音調和諧的玉磬,敲聲鏘鏘,響徹岩谷。紅霞籠罩在岩頂上,使我忽然想像升上天空游覽的景況。
奇妙的境界,簡直不可形容,即使是神鬼的工力,諒必也難造成。
忽然好像朝見玉皇,只見他的皇冠前面,垂著一排玉串。昔時屈原被逐南來,他有意依戀神仙之地,不思回國。
如今我幸獲新詔釋放,開始北歸。
在這里任情遨遊,固然值得留戀,但我以身許國,必須迅速回朝效力,不容停留。
再來遊玩,只有寄託在夢境了,行前站立良久,乘舟離去。
比較出名的是曹丕的《丹霞蔽日行》。
(3)丹霞山的詩句擴展閱讀:
丹霞山( 中國紅石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總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風景區、以丹霞地貌景觀為主的風景區和世界自然遺產地。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岩石構成,「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以赤壁丹崖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
距今7000年前後,地殼上升而逐漸受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發生多次間歇上升,平均大約每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也就是現在的丹霞山景區。
丹霞山境內有大小石峰、石牆、石柱、天生橋共計680多座;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丹霞地貌區最為詳細和深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學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