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與音樂的關系
⑴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對么
是的,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可以配上樂曲歌唱。
詞,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由於音樂的廣泛流傳,當時的都市裡有很多以演唱為生的優伶樂師,根據唱詞和音樂拍節配合的需要,創作或改編出一些長短句參差的曲詞,便於歌唱。這便是最早的詞了。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 燕樂,又叫 宴樂,其主要成分是 北周和 隋以來由 西域 胡樂與漢族民間 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 隋代已開始流行。
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 韋應物、 白居易、 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 晚唐詞人 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 花間派」詞人以 李煜、 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
⑵ 淺談中國音樂與古詩詞的關系
我國歷代文化里,詩歌與音樂的關系密不可分。音樂不僅對我國詩歌的內容、題材、形式和風格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中國歷代詩歌的生成、傳播以及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詩歌與音樂在向現代文明發展的過程中,兩者時分時合。詩歌是一種人們非常喜歡的藝術形式,要想弄清詩歌與音樂的關系,首先要弄清詩的根。「詩歌」,顧名思義,「詩」和「歌」是密不可分的,好詩的誕生激發了音樂的多樣化,它們就是這樣相輔相成地陪伴著。
一、我國歷代詩歌與音樂的歷史關聯性
詩是最早綻露的文學萌芽。詩和音樂像一對孿生的姐妹,從誕生之日起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聲情韻律感染著萬千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
(一)詩歌與音樂的淵源
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每一首詩,都是可以合樂歌唱的,「風」「雅」「頌」便是根據音樂特點所做的分類。從《詩經》到《楚辭》,以至律、絕、詞、散曲,都清晰地展現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中對音樂美的追求與進步的足跡。歷代文論對此問題也不乏探索與灼見。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袁枚《隨園詩話》說「其言動心,其色奪目,其味適口,其音悅耳,便是佳詩」;明代詩論家謝榛的《四溟詩話》主張「誦要好,聽要好……誦之行雲流水,聽之金聲玉振」;清人劉大在《論文偶記》中說「積字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從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來看,詩歌和音樂相結合更是水乳交融的藝術表現手段。詩歌與音樂有很多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以抒情見長,都十分講究節奏、韻律、音調。我國歷代詩歌都具有格律化、音樂性、「韻律美」。在古代文化里,「音樂入詩」是個熱門的話題。音樂藝術,可謂是古代傳承下來的「永恆主題」。詩歌傳唱的盛行不僅為古代文化的傳播發展、繼承做出了貢獻。使我國歷代、現代的詩歌和音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詩歌與音樂文化淵源的角度來研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角,這會使我們對詩歌與音樂之間的認識變得更加全面和清晰。
(二)以漢代為分界的詩、樂相互關系
在我國漢代詩歌與音樂的研究領域中,中國古代文化精神史上它們也極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作用。在漢代,人們繼承並發揚了我國詩歌與音樂結合的傳統,新創立的律、絕二體新詩,尤其滲透了音樂元素,比古體詩歌更適宜入樂。由此,詩歌與音樂的交互關系密不可分,讓我們重溫了詩歌與音樂的融合性,在我國詩歌與音樂的演變史上,漢代是一個重要的文化演變階段。自漢代開始,樂發達,詩鼎盛,是樂與詩的完美結合,促進了音樂與詩歌的共同發展;同時詩對樂的精妙描寫,
使熱衷於音樂、詩歌的人都受益匪淺;保證了音樂與詩歌朝著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發展。
(三)現代詩歌與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現代詩歌與傳承音樂是音樂和實際意義的語言結合,這就是詩歌的本質意義所在。而任何一個時代的詩歌形式必須是與該時代的音樂相適應的,順著這條線索,我們就會發現,現代歌曲正是現代詩歌與現代音樂的結合,反映著現代人的喜怒哀樂,強烈的抒情性是它突出的特點;它也繼承了賦、比、興的手法,也採用重章疊唱的傳承方式。
因此,每個時代亦有與該時代音樂相適應的詩歌形式,音樂的變化發展必然引起詩歌形式的變化發展。認識到現代音樂是當代的詩歌形式,那我們就不應再去盲目探索新詩的形式。現代的人們應更加投入到現代音樂歌曲的創作中去,尤其是要投入通俗歌曲的創作中去,使這種詩歌形式得以提高,從而得到不斷的新發展。
二、詩歌與音樂在文體上的相輔相成性
詩歌與音樂來自語言文字的內在支出,只有載著情感的語言,才能將潛藏在語言內部的音樂借節奏、音調、韻律美等語言形式表現出來,並引起讀者們的心靈感應和共鳴,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以下就從詩歌和音樂的節奏、音調、韻律美來展開說明:
(一)詩歌中的樂感呈現(節奏、音調、韻律美)
在我國古代生活中,任何事物的節奏都是調節感覺反應一致的,節奏在詩歌的音樂里表現得淋漓盡致。詩歌與音樂的節奏,是由不同語音排列次序,形成抑揚頓挫的韻律,主要有一定的輕重高低的音律和一定時間間歇所形成,每一個頓數之間的時值相等,這樣讀、唱起來就形成了有力的節奏感,因此詩歌與音樂節奏才真正和諧、表裡如一,更為融合。
歷代詩歌與音樂的音調調配上也很講究,所以讀的時候抑揚頓挫,唱的時候也更富有旋律感。音調是表達感情的,詩歌與音樂是感情宣洩的窗口,詩歌與音樂的音均是四種音調,每一個音調一旦改變其高低升降,就改變了其意義,這是音調的特色之一。音調的高低、升降、構成了語言的音調,而高低、升降是音調的主要表現所在。
我國歷代詩歌與音樂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韻律美」充分體現出詩歌與音樂的精髓之處。詩歌具有一定的音樂性和「韻律美」。完美的「韻律」,一方面可以加強詩歌與音樂的節奏感,達到和諧整齊的感官審美效果;另一方面則可以促進情感的抒發。可見,詩歌與音樂的韻律與感情的抒發有很大的關系。我國歷代的詩歌與樂上十分注重「韻律美」,但「韻律美」表達的方式比較自由,沒有硬性的規定。韻律對詩歌與音樂的創作具有重要意義,使詩歌和音樂更加悠揚動聽,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以此來加強詩歌的「韻律之美感」。
(二)詩歌中的音樂「感受」
在我國歷代藝術的表現中,詩歌與音樂往往結合在一起共同宣揚。在詩歌里,樂的句型構成節奏,聲調和語調構成旋律,韻式相當於調式,從而形成了詩歌對音樂的感受。優秀的詩歌,體現了音樂本身的力量和精神所在,體現出音樂的感覺和詩歌的節奏。詩歌應該體現出一種張力,並融合內在的魅力和生命力。在詩歌里,我們很容易發現音樂的存在,詩人們喜歡用音樂如歌聲,演奏曲,去抒發情感,用這種無形的有規律的音流,把人們的視覺轉移到聽覺歷史上去,並由此而產生新的美的藝術效果,得到一種頓悟靈通的微妙藝術享受。
(三)詩歌的音樂「美」特性
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式,對音樂美的表達有著相當高的要求,「詩」是詩歌對事物和存在個體自身神秘而神聖的言說方式,詩歌不但有義,還有音。詩歌的節奏和抑揚變化是音樂抒情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聽覺藝術形象的主要因素。因此,一切有成就的詩人都很重視詩歌語言的音樂美的特性。有音樂學者,堅持詩歌是音樂美的固有的特性,關鍵在於確認和堅持詩歌的音樂性為前提。詩歌在結構上復沓、整齊、對稱等,因而也產生了迴旋往復、一唱三嘆的強烈的音樂美感。這種結構的特點及規律也就形成了一種「大節奏」,如果將整首詩歌想像為一句,那麼這種大節奏即相當於詩句內部的節拍,缺乏這種大節奏,詩歌整體的音樂美感就要遜色多了。正因如此,我國古典詩歌才在結構形式上嚴苛始終,操守不改。
三、詩歌與音樂意義分析
詩歌與音樂,必然是促進了詩的音樂性。而好詩的誕生又激發了音樂的豐富多樣化,它們就是這樣相輔相成地「陪伴」著,助於探究歷代詩歌以及音樂的發展脈絡,認識到文學藝術的共融性。一首優秀的音樂藝術歌曲,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音樂上的享受過程,更是心靈上的感情表達,很好地將我國歷代詩歌的精髓,充分展示在音樂曲之中,以求詩歌詞和音樂完美的結合,從而創作出特色鮮明、情景交融、清新典雅的藝術佳作。
音樂和詩歌的關系是一種獨立而又從屬的神秘關系,音樂必須表現詩歌的意念,就像我們拿顏色表現畫的意念一樣。我覺得詩歌與音樂的融合,是整個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結果。很多現代的音樂在詞的表達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鑒或套用或模仿了詩歌的語言格式與風格,用古典詩詞的形式來創作現代音樂藝術,這在整個主題表達上無疑是一個先入為主的捷徑,無論是說在情懷上還是感情上表達,古典詩歌往往具有將語言與情感一同濃縮,從而增添許多音樂藝術回味的空間和意境悠長的韻味。在歷代詩歌與音樂在傳承中,無論在歷史進程還是文本演變中,都存在著相互作用、相互彰顯的關系。認清兩者的關聯性與意義,將推動詩與樂文化的縱深化發展。
總之,在我國歷代音樂與詩歌的藝術道路,它們經歷了數千年悠久歷史。在古代,詩歌本身具有格律化、音樂性,且具有韻律美。本文從新的角度探討了詩歌與音樂之間的深厚淵源以及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從而使我們對詩歌與音樂之間的關系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同時加強各民族文化間的交流,是世界文化向前發展的重要途徑。
綜上所述,詩歌這個詞語裡面本身包含了「音樂」所在。由此可見,詩歌與音樂的密切關系。二者之間始終相輔相成,互相交融。
⑶ 唐詩與音樂的關系是什麼
唐詩與音樂的關系是密切的。「唐詩入樂,樂入唐詩」,只有這個具有詩的氣質,樂之靈性的時代才能造就出巧奪天工之美。唐詩入樂乃常俗之事,插上音樂的翅膀,唐詩可更自由、廣泛地傳播到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