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修辭
⑴ 古詩詞善用修辭,一般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1、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2、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3、特殊性描寫方法:
a.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b.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
c. 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二、最常用的八種修辭方法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
1. 比喻:用具體常見的事物、情境或道理來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使語言形象、生動,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 擬人: 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作用】: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徵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4. 排比: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或短語遞相排列,用來表達相近或相關語意的修辭方法。
【作用】:便於把復雜的內容表達得比較集中、透徹、感情強烈,使氣勢貫通、流暢,使形式整齊,音節響亮。
【例句】:他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
5. 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內容關聯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辭方法。
【作用】:從形式上看句式整齊,增強語言的形式美;從內容上看,凝練集中,概括力強,加強了語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韻和諧,節奏鮮明,讀來琅琅上口,意義嚴謹而又富有表現力。
【例句】:(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6. 反復:根據表達的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一種修辭方法。包括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
【作用】:可以強調突出某一事物,表達綿綿不斷的情思或加強語氣,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7. 設問:先提出問題,然後緊接著把自己的看法說出來的修辭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點,增強語言氣勢,引起讀者注意,發人深思,有助於更好地抒情論理;同時可使行文有波瀾,達到生動、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8.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它的特點是用肯定的語氣表達否定的內容;用否定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
【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可以使確定的意思得到增強,不容置疑,語感強,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⑵ 古詩中的修辭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並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1.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無閑田"與"猶餓死"形成驚人的對比,揭露出尖銳的階級矛盾. 2.設問: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問,自己不答,讓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 錦官誠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鬱郁,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這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3.比喻: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比甲事物.如李賀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對於比喻,尤其要弄清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種相似聯想.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鉤,是一種彎刀,從明亮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參加戰斗之意.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據立意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比喻的理解,也必須考慮到詩歌的主題. 4.比擬: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擬人和擬物.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啟發人聯想,使人倍感生動有趣.同時,還可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愛者更活潑可愛,使可憎者更可惡."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上》),通過對塘中荷花的擬人描寫,寫出了荷花嬌羞,鮮嫩的情態,寫得新鮮活潑,情景交融,很有情趣."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無形,無量的愁苦化成有質有量的東西,並且用船來載,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 5.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的本來名稱,而借用和該人和該物密切相關的人或物的名稱去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突現描寫對象的特徵,引發讀者聯想,使其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如李賀的《南園》: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吳鉤",古代吳地生產的一種彎刀.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麼豪邁. 6.對偶:對偶也叫對仗,是指把字數相等或大致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對偶可以使表達的意思更加充分,更加明確;使音律顯得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和諧悅耳.從結構上看,對偶分為嚴對和寬對兩種.嚴對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詞性一致,平仄相對,不能重復用字.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者是五言律詩中的五,六句,後者是七言律詩中的五,六句.律詩中的第二聯(三,四句)和第三聯(五,六句)都必須是對偶句.這兩例完全符合嚴對的要求,形式整齊,韻律和諧,抑揚頓挫,琅琅上口.我國古典詩歌中的律詩講究平仄相對和詞語的對仗,所以多用嚴對.寬對要求不那麼嚴格.寬對不用在律詩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駢文中.從上下句在意義上的聯系看,對偶基本上有三種:正對,反對和串對.正對,上下句的意思相同相近或相補相襯.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對偶,意思互相補充,描繪了從室內向外觀察到的草堂景色.反對,上下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對.如"梅須遜雪三分白,雪須輸梅一段香".串對(流水對),上下句的意思相關相連(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如"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前者由假設關系相連,後者是承接關系. 7.誇張:故意誇大或縮小表達對象的某種特徵或品格,以增強話語的表現力.誇張可以強烈地表現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態度,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從而激起讀者強烈的共鳴.也可以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像,有利於揭示事物的本質.如學齡前兒童都會背誦的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飽含了詩人對大自然神奇偉力的贊頌. 8.抑揚: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兩種.舉個欲抑先揚的例子.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詩的前兩句從正面著筆,絲毫不露貶意,彷彿熱烈頌揚文帝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和對賈生的贊嘆.可是讀了後面兩句,才恍然大悟,原來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虛席",不是為了尋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這究竟是怎樣的求賢,對賢者又究竟意味著什麼啊!諷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揚而不能達到此效果
⑶ 古詩中的修辭手法
古詩詞12種修辭手法
1.比喻
把一種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徵,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詩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將皓月銀輝下的山比做銀盤里的青螺,色調淡雅,山水渾然一體。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體,用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徵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詞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誇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例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生白發,詩人用誇張的手法寫白發竟有「三千丈」那麼長,可見愁思的深重。
4.對偶
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例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無邊落木」對「不盡長江」使詩的意境顯得廣闊深遠,「蕭蕭」的落葉聲對「滾滾」的水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更重要的是,從這里感受到詩人壯志難酬的苦痛。
5.比擬
把物當做人來描寫叫擬人,把人當做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生聯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例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這一聯採用擬人的手法。「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銷魂,把粉蝶對梅的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6.排比
把內容緊密關聯、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例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純用名片語合,構成典型環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氣氛,烘托遊子的哀愁。
7.設問
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問,承上啟下;結尾設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例如:「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蟾宮曲》)以設問開篇,點明題旨,領起下面分層次地敘述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
8.反問
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例如:「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王安石《疊題烏江亭》)使用反問句式,語氣冷峻,強調了歷史之必然。
9.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度、個人的意緒和願望等等,屬於借古抒懷。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於言外。
例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的是劉裕當年北伐抗敵的英雄氣概。作者借贊揚劉裕,諷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表現出作者抗金的主張和恢復中原的決心。「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引用杜牧的詩句,表現往日揚州十里長街的繁榮景況,是虛寫;「盡薺麥青青」,寫詞人今日所見的凄涼情形,是實寫。這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10.點化
點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詩文妙句融化為自己的語言的一種創作方法。
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就是點化了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碧雲天,黃葉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點化了韋應物的「西施且一笑,眾人安所妍」詩句的意境。
11.雙關
某一字、詞,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語音或語意的條件,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獲得雙重意義就是雙關。這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含蓄、風趣。
例如:韋庄的《憶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滿樓。銀燭樹前長似晝,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詩人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取其「無所顧忌」「肆無忌憚」之意,這是雙關;詩人言愁卻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諷,這也是雙關。
12.互文
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例如:「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
⑷ 運用修辭手法的詩句
1、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代:王昌齡《采蓮曲》
譯文: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彷彿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唐代李白《夜宿山寺》
譯文: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里,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的神仙
3、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代賀知章《詠柳》
譯文: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4、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宋代:劉攽《雨後池上》
譯文:一場大雨過後池塘里漲滿了水,非常平靜,好像蘸水輕輕磨光的鏡子照映著岸邊房屋的倒影。東風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條裊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葉中間,不斷發出聲響。
5、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唐代: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譯文: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