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句歌詞 » 中國古代詩詞鑒賞

中國古代詩詞鑒賞

發布時間: 2023-09-15 10:15:22

A. 古代詩詞賞析方法及步驟有那些

詩歌鑒賞常常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鑒賞古代詩歌中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二是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是考慮詩歌的表現手法,1、直抒胸臆3、情景交融5、用典抒情7、敘事抒情2、借景抒情4、托物抒情

答題步驟

(1)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具體含義,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加以分析。

(2)點明該詞運用疊音的手法。

(3)展開聯想或想像,描述該詞所在詩句的內容或景象。

(4)分析該詞烘託了怎樣的景物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點明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了表達效果。

這類題的答題模式:

這首詩中()是疊音詞。這個詞的意思是(),描繪了()畫面,烘託了()的意境,表達了()情感,妙用疊音詞,富有韻律感(音律美),增強表達效果。

(1)中國古代詩詞鑒賞擴展閱讀:

常見古代詩詞的六種描寫手法介紹: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發展。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

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2)各種修辭手法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6)正面描寫———觀察角度的變化

B. 如何鑒賞古詩

詩歌是各種文學樣式中最早出現的一種,它以豐富的感情和想像使人心潮起伏,以鮮明的節奏和美妙的韻律使人吟詠回味,以高度的凝練和含蓄使人回味無窮。它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可是,由於詩歌的凝練含蓄,以及文化積淀少等原因,詩歌鑒賞也歷來是難題,下面我談幾點古代詩歌賞析的方法,供方家指點。

一、分清詩歌類別

不同的詩歌在表情達意、技巧運用、韻律節奏等方面各有其特點。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語言形式可以分為古風、格律詩、詞、元曲。詩歌的類別不同,形式風格也不同,鑒賞詩歌,首先要分清類別。在常見的詩歌中,抒情詩歌的比例比較大,尤其值得研究。抒情詩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抒情,一類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可以三類:一類是借景抒情,一類是借事抒情,還有一類是托物言志。下面分別說明。

1、直接抒情

"詩言歌詠,見景生情"。直接抒情的詩歌一般是前兩句寫景或者寫事,後兩句抒情。如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作者先言汪倫以歌贈己,後言桃花潭水即使深達千尺,也不及友人之情深,其驚喜之情溢於言表,直接傳達出內心的激動。

2、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借景抒情的詩是把自己要抒發的情感寄予於所描寫的景物之中。例如劉禹錫的《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斜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詩中作者彷彿純客觀地描寫昔日顯赫大族王導、謝安家的燕子,如今也飛入了尋常百姓的家門,不是直接寫朝代更替、人事變遷,而是將懷古之悠情寓於看似瑣碎之小事之上,看似平淡然引人深思。

3、借人、事抒情

此類詩歌多以歷史人物或者重大事件為題材,作者借這些事件和人物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者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例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中認為周瑜的成功很僥幸,如果沒有東風,火攻便不能成功,連二喬都將被曹操擄去,委婉地表達了孫劉聯軍會慘遭滅亡的嚴重後果。

4、托物言志

此類詩多藉助某種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如虞世南《蟬》: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垂著長長的觸須,飲著清潔的甘露,遠揚的蟬聲從高大挺拔的梧桐樹上傳向遠方。它身居高處,不同反響,並不是借了秋風的威力。作者借蟬表明自己的看法:人若能身居高潔,同樣能不用藉助任何力量而使聲名遠揚。

二、盡可能了解詩歌的歷史背景

一首詩在賞析過程中,不了解歷史背景往往容易導致詩歌鑒賞膚淺化,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上。例如李清照《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就詩面來說,作者通過敘寫項羽,寧可自刎烏江也不回去見江東父老的情節,表達了對項羽不屈辱偷生的壯舉的仰慕之情。但再深入思考:李清照是婉約詞派集大成者,何以對豪邁的項羽大加贊嘆,其用意何在?翻開歷史,我們看到李清照所處的時代: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宋王朝被迫遷都南京,致使無數人民家破人亡,作者也遭遇喪夫之痛。女詩人孤苦零丁,飄零異鄉,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原意是要借項羽不苟且偷生的悲壯之舉,抒發對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生夢死的譴責之情。可見,要全面地賞析古代詩歌,了解其歷史背景是何等的重要。

三、盡量多地熟悉作者的人生經歷

詩人人生經歷的變化,往往致使其詩歌風格、題材、思想內容的變化。其中以李煜、李商隱、李清照等人最為典型。其前期作品與後期詩作幾乎判若兩人。

以李後主為例,25歲便成為富庶的南唐的一國之君,生活豪華奢侈,其詞作范圍,多描寫宮廷生活,如其《玉樓春 晚春初了明肌雪》、《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或沿襲傳統題材寫男女之情,如《一斛珠 曉妝初過》、《菩薩蠻 花明月晴籠輕霧》;或寫離愁別恨,如《採桑子 庭前春逐紅英盡》、《清平樂 別來春半》等等。但29歲時南唐為宋所滅,他成了亡國之君,開始了階下囚的生活,對江南故國的思念,伴著孤寂、悲涼的心情,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寫亡國之恨。其代表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凄涼悲愴,與其前期詩作迥然不同。還有,詩人處在不同的時代,詩歌的主題、風格也迥然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物華天寶,國力強盛,詩人終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情謳歌理想的人生,總以滿腔熱情去擁抱世界,其風格浪漫,想像豐富,感情豐沛。而生活在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的杜甫,在飄零的途中,凝視著流血的大地,所詠之作則體現了一種深入社會、關切政治和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可見,熟悉詩人的人生經歷,是更深地理解詩歌不可或缺的條件。

四、學會進入詩歌的意境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給意境下過這樣的定義:意境是作家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我們的學生怎養才能進入詩歌的意境呢?

其一,要靠聯想

詩歌的主題常藉助意境來表達,體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藉助想像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麼。詩歌中情與景結合的基本方式,正如前文所說,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方式來表現自己心中情懷,托出詩歌的主旨的。例如李白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運用浪漫主義手法,創造了一個美妙的仙境,聯系詩人生活的社會環境展開對比聯想,我們便清楚地明白了其用意,即表達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對自由光明的渴望。

其二,要藉助想像

沒有想像便沒有詩歌。想像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如果說聯想是靠記憶,那麼想像便是創造。在鑒賞古代詩歌的過程中,要進入作品意境,我們可以根據作品提供的描述性語句,調動生活積累,通過想像再造形象。例如《過山村》

山村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詩的前兩句使我們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幅圖景:細雨綿綿,小溪流過竹林,斜橋小溪之旁,一條小路蜿蜒伸入山村,寧靜的山村偶爾傳出一兩聲雞鳴,多麼幽靜,多麼恬適;後兩句,我們便應有這樣的想像:嫂子與小姑相約相伴,一起浴蠶,多麼和諧,多麼溫馨。而除了庭中的梔子花外,沒有閑著的,山民又是多麼勤勞啊,繼而對整首詩理解透徹。

五、體會詩中的修辭

古代詩歌中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對偶、誇張、對比等等,這里著重談談比喻和擬人的運用。

1、 使用比喻在古代詩歌中不乏經典之作,例如唐代朱余慶臨考進士之際,給水部郎中張藉的《近試上張藉水部》: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從詩面看,寫的是新娘在新婚之後的第一個早晨,即將拜見公公婆婆,化妝完畢,問丈夫化妝還可以嗎?而實質是作者以新娘自喻,將主考張藉比喻成丈夫,表達自己對考試的擔心,向張水部討教。張也寫詩作答: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值萬金。

詩中也以"越女"比喻朱慶余,"一曲菱歌"比喻朱的出眾才華,表達了自己對朱的贊賞和安慰。;兩詩應和,都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2、 用擬人的古代詩歌中更不乏千古名句,例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清代學者王國維說:"著一鬧字,境界全出。""鬧"字彷彿使讀者聽到滿枝紅杏的喧鬧,烘托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賦予春風以人之情態,也點染出江南之盎然生機;張先的"雲破月來花弄影","弄"字賦予了花以人之情態,這些擬人手法的運用,讓後人回味無窮。

當然,學生學會了上述的詩歌鑒賞的方法,僅僅是入門,要提高鑒賞的能力,必須有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所謂"觀千劍然後識器,操千曲然後曉聲",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多看多練,自然能突破這一難題。

C. 古代詩歌應從哪幾方面進行鑒賞

1、熟悉作者鑒賞詩歌首先要知人論世,所謂「知人」就是明確作者的生平、思想和風格。

「論世」就是弄清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

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王安石等著名詩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題中涉及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體風格及主流思想。

李白的詩熾烈奔放,懷才不遇;杜甫的詩沉鬱凝重,憂國憂民;王維的詩含蓄生動,閑適空寂;杜牧的詩含蓄綽約,借古諷今;蘇軾的詞雄健豪放,曠達樂觀;秦觀的詞情真意切,傷春離愁;李清照的詞婉轉凄切,憂國傷時;辛棄疾的詞氣勢雄壯,報國無門。

試題會在注釋中交代詩人所處時代或當時處境,這些注釋內容恰是解題所需的關鍵信息。

2、懂「詩家語」掌握了古詩語言在詞彙和語法上的特點,才能消除文字隔閡。

要積累熟記古詩中常出現的雙音詞,如「端居(閑居)、取次(隨便)、若為(怎能)、闌干(縱橫)、無那(無奈)」等。

因受平仄限制或表意需要古詩中常出現倒裝句和省略句,並常以「敢(怎敢)、肯(豈肯)、忍(怎忍)」等詞表反問語氣,解讀時要有還原語序和補充字詞的意識。

古詩常用借代、互文和互體修辭。

3、抓情感語「情感語」是指古詩標題或正文中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語言。

詩歌的標題不僅交待詩歌所詠對象和事件,還常以「怨、憤、哀、喜、別」等詞語點明全詩感情基調和寫作目的。許多詩中常有「孤」、「獨」、「悲」、「愁」等直接表露情感的詩眼。

4、把握結構。

律詩一般分為兩層,前兩聯是敘事寫景,後兩聯是抒情言志。

詞一般上闋敘事寫景,下闋抒情言志,每闋內也是先敘事寫景後議論抒情。

因此把握全詩主旨的捷徑就是深入探究詩詞中末幾句含意。

5、抓住意象古詩中有許多具有固定象徵義的意象。

孤蓬、浮雲、長亭、南浦等表達離愁別緒,明月、楊柳、芳草、鴻雁、杜鵑等表達思鄉懷人,落花、流水、夕陽等表達時光流逝、美人遲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隱喻正道直行、堅貞孤傲的君子,等等。

利用這些「情感載體」即可管中窺豹,見微知著,把握全詩抒發的情思。

6、明確類別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思鄉詩、詠物詩、詠史詩等七類古詩抒發的情感是有規律可循的。

山水詩抒發喜愛山川美景之情;田園詩抒發怡然自得的閑適情趣,表達遠離污濁官場的潔身自好情懷;邊塞詩表達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徵人久戍邊關的鄉思或壯志未酬的怨憤;送別詩抒發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表達對情人或親人的依戀,寄託對友人誠摯的安慰和祝願;

思鄉詩表達客居他鄉遊子和遠戍邊關徵人的思鄉懷人;詠物詩表達自己的高潔傲岸的品格;詠史詩表達緬懷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業之志,抒發報國無門、壯志未酬的憤懣,抒發國土淪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發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擊昏庸腐朽統治集團。

7、以詩解詩「以詩解詩」就是藉助已掌握的古詩來解讀未知新詩的閱讀方法,即利用自己積累的古詩與要求分析古詩之間在意象、意境、手法、構思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相似性或相關性進行類比聯想或相關聯想,來突破分析未知古詩的難點。

熱點內容
紅葉故事下載 發布:2024-12-28 12:02:02 瀏覽:943
結婚用成語 發布:2024-12-28 11:47:38 瀏覽:152
馬的成語大全成語大全 發布:2024-12-28 11:30:04 瀏覽:96
面什麼紅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11:18:34 瀏覽:904
喜耕田的故事一 發布:2024-12-28 10:10:20 瀏覽:450
耒陽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7:14 瀏覽:381
一個老兵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10:01:42 瀏覽:675
狼羊成語 發布:2024-12-28 09:53:02 瀏覽:438
關於形象的故事 發布:2024-12-28 09:53:00 瀏覽:601
勇有什麼成語 發布:2024-12-28 09:43:20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