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表達效果
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鑒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於敘事詩)和議論(多用於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誇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徵)、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於景」則都屬於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鑒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類型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Ⅱ 如何分析詩歌情感表達效果
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入手點
在鑒賞詩歌表達技巧可以從以下幾種關系去考慮:
1.景與情的關系
詩言志,歌傳情。詩歌多抒發感情,寄託志向,詩人常藉助景物描寫來傳情達志,這就有了景與情的關系。景與情的關系有多種: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這些表達技巧都是從景與情之間的距離(用王國維的話來說就是「隔」與「不隔」)的角度來說的。景又有樂景與哀景,情也有樂情與哀情。這又有了以下四種技巧: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這是從景與情的感情色彩角度來說的,也涉及到襯托(反襯與正襯)的表現手法。
例1:2005年全國高考試題第12題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1)這首詩的三、四兩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具體說明。
(2)古人在讀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第(2)題考查了「情」與「景」的關系。這首詩寫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一句一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以「花自落」鳥空啼等山中寧靜之景透露凄涼傷春之情。
2.動與靜的關系
如果是分析寫景的詩篇或詩句,也要注意另一種關系動與靜的關系,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靜一動,「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以動寫靜,寫出山間的寧靜安謐之景。動與靜的關系有以下幾種:化動為靜、化靜為動、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動靜相生)。如宋祈「紅杏枝頭春意鬧」就是化靜為動,寫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機。動與靜的關系一般用來考慮純寫景的詩句的寫景技巧,不涉及詩句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例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雨後池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1)簡析這首詩是怎樣表現雨後池塘水面的平靜的。
(2)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
這是首純寫景詩,第(2)題從「動」「靜」角度設題,如果題目中沒有給「從『靜』與『動』的角度」的提示,而只說「請賞析這首詩的寫景技巧」,同學們也應該從動靜的關系去考慮、分析。一、二句為靜景,三、四句為動景,全詩以靜顯動、以動襯靜、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雨後池塘春景圖。
3.聲與色的關系
古詩寫景常涉及到聲音與顏色,如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等詩句中都有鮮明的色彩,杜甫的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李白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秦觀的「杜鵑聲里斜陽暮」都以聲來傳情。聲與色的關系有以下技巧:繪聲繪色、摹寫聲音、聲色傳情。
例3. 2005年重慶高考題第15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第(1)題考查「聲」與「情」的關系,「新聲」能否傳達「舊別情」和「邊愁」?「聽不盡」的「琵琶」「新聲」叫人又愛聽,又怕聽,悲涼的曲調傳達的正是「撩亂邊愁」,它擾得人心煩意亂。
4.虛與實的關系
「虛」與「實」是兩個極大的概念,具體點說就是無形與有形、抽象與具體,想像回憶與現實。如「愁」是虛的,因為它是無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實的古詩詞常藉助具體、可感的事物來抒發某種感情寄託某種情懷,或藉助想像或回憶來寫現實的境遇和況味。虛與實的關系有以下幾種技巧:以虛寫實、以實寫虛、以實襯虛、以虛襯實、由實入虛、由虛入實、化虛為實、化實為虛、虛實相生。同學們在鑒賞時要注意詩中哪是實、哪是虛。以及詩人著意要表現的是實還是虛。弄清了這幾點才能准確把握它們的關系。
例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1)簡析「抱膝燈影伴身」一句,並說出作者當時懷有什麼心情?
(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語言上又有什麼特點?
第(2)題,「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考查的就是表達技巧,涉及到虛實關系,詩中的「實」是詩人客居驛站思念家人,「虛」是詩人想像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這個遠行之人。詩人藉助想像運用以虛寫實的手法來表達深切的思家情懷。
5.本事與寄託的關系
「本事」與「寄託」的關系其實也是一種實與虛的關系,因為它不僅僅只有虛實關系,還涉及到作者的本意與寄託之物,所以單列出來加以分析。古詩常通過聯想與想像,藉助比喻、誇張、象徵、用典等手法寄託作者隱幽的情思。這類詩歌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我們所看到的常是所寄的事或物,在鑒賞時一定要挖掘出其深藏的「本意」。它涉及的表達技巧很多:借物詠懷、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詠懷、比喻、誇張、象徵、用典等,它適合於鑒賞那些主旨較為隱晦,感情難於捉摸的詩歌和一些詠史詩。同學們在鑒賞詩歌時如果讀不懂時,就要考慮本事與寄託的關系,分析作者字面下面藏著怎樣的思想。
例5 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問題。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這首詩描寫失群孤雁鳴叫、追趕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憐,其志可嘉,試分析本詩的表現手法及藝術效果。
詩人以孤雁自比,表達了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全詩用了比喻手法,將自己的人生感慨和思想情感寄託在對孤雁的描寫上。這里需要我們通過孤雁這一「寄託」的形象去分析作者深藏在藝術形象里的「本意」。
總之,詩歌的藝術技巧離不開以上幾種關系。根據不同特徵的詩歌合理分析,我們一定能快速、准確地鑒賞出詩歌的藝術技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