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詩詞
家庭和睦的古代詩詞:
1、田家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賞析】
上半首寫"村莊兒女"晝耕夜績的勞動生活,贊揚他們年紀雖輕,卻早已"當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後半首通過細節描繪,把從小熱愛勞動而又天真爛漫的農村兒童形象刻劃了出來,既生動又富有生活情趣。
2、示長安君 王安石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賞
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遼國,臨行前與妹妹話別,寫下了這首詩。多年來,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隨夫遠宦,兩人離多會少,此番又是短聚,也
不知後會何期。詩人只把這番情景娓娓道來,言語淺顯尋常,道出了兄妹間真摯而又親切的感情。「草草」一聯寫相聚閑聊的情景。
3、歸家 王冕
我母本強健,今年說眼昏。
顧憐為客子,尤喜讀書孫。
事業新燈火,桑麻舊里村。
太平風俗美,不用閉柴門。
我的母親一直以來身體健康硬朗,今年突然寫信告訴我們說眼睛昏花了,原來是憐惜想念我這個在外的遊子和想見在外求學的孫子了。我們一家人在新房子通宵達旦的暢歡,說著以前的農事,太平的鄉村人們生活安逸和睦,晚上睡覺也不用關門、、、
整首詩描寫的是一幅家庭幸福、和睦或者是家庭團聚的美好生活的畫面。最為親切生動,十分感人。
4、木蘭辭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節選)
生動地描寫了木蘭回到家中一家人的喜悅心情。散文日誌:
孩子,你醒醒
幸福的家庭大體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題記
這個學期來,由於人事的變故,我在新的環境里遇見了好幾個特殊的學生,其中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起初,我感到非常詫異。無論是課間還是課中,校園里時常可見一對男女的追趕,那不是在賽跑,這是一個不幸的家庭的母子倆的生活寫真。此情此景,那肯定是這個男孩又冷不丁地從座位上躍起,母親因為擔心他的安全,不得不緊隨其後,寸步不離。即便上廁所,她也要在男廁的門口守著,即便是短暫的逗留,母親也不離左右。因此,學校集會時學生群中多了一個成人的身影,教室里多了一個"大學生".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早已沒有本質上的意義,他要麼傻傻的在座位上發呆著,要麼手裡擺弄著一些小物件似乎在盡情的玩耍,其實他什麼都沒放在心
上,就像是教室里的一個擺設,一個還會活動的木頭人;他要麼在沒有人群的地方傻站,要麼沿著牆根或走道邊沿歪著腦袋快步,感覺就像是一隻病蔫蔫的小公雞,
頭重腳輕。每每看到這對忽東忽西的母子倆,我內心裡都有一種隱隱的感傷,甚至會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而眼前的這種境遇遠比突然間失去一個親人悲慘得多。
聽略知內情的同事說,這對母子在學校已是第四個年頭了,他們每天一般只上半天學,下午就在家裡呆著,顯然是因為家庭條件不是完全可以允許。或許,母
親還有其它非得安排、料理的事務,亦或還要進行相關的治療。隨班就讀完全只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成長的環境,可見其父母之良苦用心。這么些年來,小男孩沒有和
同學說過一句話,成天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他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孤獨,什麼是憂傷,誰也無法知曉他內心的想法,也沒有聽過他的任何要求,他就像活在無人無聲
的世界,外界對於他來說一切都多餘。想到這,我真為孩子的未來和他的家庭、父母擔心。
從一開始,我就想對這個孩子了解得多一些,而最知情的應該是他的母親,然而,每每看到這種境況,便很自覺的打消了這個念頭,我想我不能輕易地揭別人
的傷疤。偶爾與這位母親碰面,她總會很不自然的招呼一聲"老師",從她的眼神中多少可以看出那麼無奈與愧疚,同時也能分辨出還有幾分的希冀。事實上,這幾
年的陪伴,孩子並未表現出排斥與驚恐,他最起碼適應了別的聲音和他人的存在。當初入學時,他在同學群中表現得異常的驚恐不安,且經常神經質的大呼小叫,有
時猛然起身,便跑得無蹤影。正因為如此,媽媽才不得不放下家中的一切作陪讀。如今,孩子已完全適應了母親的陪護,卻沉睡在一個完全封閉的世界。
我估摸著,孩子的身體將一天天的長大,然而,只要一天不醒,這就會成為越來越沉重包袱。當父母們心中僅存的一丁點希望徹底破滅時,就會是一個家庭的毀滅和精神的崩潰,這是多麼殘酷啊!然而,面對這樣的境況,誰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