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古詩朗讀
1. 李白秋浦歌注音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發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緣 愁 似 個 長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鏡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處 得 秋 霜 。
(1)秋浦歌古詩朗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發,鬢染秋霜呢?
作品賞析
全文賞析:這首詩採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發三千丈」作了奇妙的誇張,似乎不近情理,一個人七尺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根本不可能。
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才豁然明白,因為愁思像這樣長。「緣」,因為;「個長」,這么長。白發因愁而生,因愁而長。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徵。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於是這三千丈的白發很自然地被理解為藝術的誇張。
後兩句「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是說:照著清亮的銅鏡,看到自己蕭蕭白發,簡直沒法知道自己的頭發怎麼會變得這樣的白。通過向自己的提問,進一步加強對「愁」字的刻畫,抒寫了詩人愁腸百結難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發,具有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
2. 李白《秋浦歌》全詩的拼音
秋浦歌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譯文:
頭上白發有三千丈長,因為愁緒滿懷而來。照著鏡子也不明白自己的頭發怎麼會變得像秋霜一樣白。
(2)秋浦歌古詩朗讀擴展閱讀:
《秋浦歌》的主題是詩人用誇張的手法,抒發懷才不遇的苦衷。
起句「白發三千丈」,劈空而來,駭人心目,誇張的不近情理,七尺身軀何來三千丈頭發?
但念下句就有了答案,「緣愁似個長」,愁生白發很是常見(伍子胥一夜白頭),這三千丈的白發,是內心愁緒的象徵,既然愁思無涯,白發當然也可以長到三千丈,這是藝術的誇張。
詩中有形的白發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化為可以用量計算的物,使人感到不僅合情,甚至合理。
《秋浦歌》作於天寶末年,詩人憂國憂民,個人理想不能實現,並受到排擠。
詩人自負有使「寰區大局,海縣清一」的理想,卻是無路請纓,家國愁,身世感,充溢心胸,功業無成,身先衰老,怎能不可悲,怎能不發感慨「白發三千丈」!
這凄涼的孤吟,使天下後世識其悲憤,並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
3. 古詩秋浦歌怎麼讀
秋浦歌 十七首
原詩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