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的詩歌
❶ 中國名人詩句大全
1、蝴蝶不傳千里夢,子規叫斷三更月。——辛棄疾《滿江紅·點火櫻桃》
2、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3、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4、江上春山遠,山下暮雲長。——葛長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6、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
7、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8、不茶不飯,不言不語,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鵲橋仙·說盟說誓》
9、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10、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曹雪芹《臨江仙·柳絮》
【篇二】
1、誰知萬里客,懷古正躊躕。——陳子昂《峴山懷古》
2、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
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佚名《論語十二章》
4、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辛棄疾《浪淘沙·賦虞美人草》
5、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盧綸《長安春望》
6、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7、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8、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高蟾《金陵晚望》
9、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雲《別詩》
10、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秦觀《納涼》
❷ 關於名人偉人的詩歌
需要一些關於周恩來的故事,就是巧妙應對外國人不友好的提問的那種故事……
另外,不要這些:1.一位西方記者問周總理:「請問總理先生,現在的中國有沒有妓女?」不少人納悶:怎麼提這種問題?大家都關注周總理怎樣回答。周總理肯定地說:「有!」 全場嘩然,議論紛紛。周總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補充說了一句:「中國的妓女在我國台灣省。」頓時掌聲雷動。
--------這位記者的提問是非常陰毒的,他設計了一個圈套給周總理鑽。中國解放以後封閉了內地所有的妓院,原來的妓女經過改造都已經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這位記者想:
問「中國有沒有妓女」這個問題,你周恩來一定會說「有」。一旦你真的這樣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會緊接著說「台灣有妓女」,這個時候你總不能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這個提問的陰毒就在這里。當然周總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倆,這樣回答既識破了分裂中國領土的險惡用心,也反襯出大陸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台灣的對比。哎呀,周總理考慮問題周密細致,同時又那麼快速反應,你不佩服他也難啊!
2.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問周恩來總理:「在你們中國,明明是人走的路為什麼卻要叫『馬路』呢?」周總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馬路。」
--------這位記者的用意是把中國人比作牛馬,和牲口走一樣的路。如果你真的從「馬路」這種叫法的來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確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周總理把「馬路」的「馬」
解釋成馬克思主義,恐怕是這位記者始料不及的。
3.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 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美國官員的話里顯然包含著對中國人的極大侮辱。在場的中國工作人員都十分氣憤,但囿於外交場合難以強烈斥責對方的無禮。如果忍氣吞聲,聽任對方的羞辱,那麼國
威何在?周總理的回答讓美國人領教了什麼叫做柔中帶剛,最終尷尬、窘迫的是美國人自己。
4.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麼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麼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
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5.一個西方記者說:「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恩來委婉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當他看到眾人不解的樣子,又解釋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人民幣,合計為18元8角8分……」
-------周總理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建設成就。這位記者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嘲笑中國窮,實力差,國庫空虛;一個是想刺探中國的經濟情報。周總理在高級外交場合,同樣顯示出機智過人的幽默風度,讓人服。你說這樣的問題事先怎麼准備,沒有雄辯的口才和飛速的思維怎麼可能做到!
就這個樣子……嗯……對……就這樣……
問題補充:嗯……慢品味……對於你後面的那個解釋我還比較認同,也許你只是因為審題不細……我對我的話表示道歉……
對於 秋死象,泡泡狂人123 ,我很鄙視你們!
❸ 有哪些贊美偉人的詩歌
(一)
橫空出世韶山沖,引領革命旗幟紅;
趕走鬼子攆老蔣,中國命運從此通。
(二內)
主席思想傳容萬代,華章珠璣放異彩;
高鼻洋人亦讀研,巨匠氣慨全球駭。
(三)
《訴衷情贊耀邦》
鞠躬盡瘁死方休,功績耀千秋。
嘔心瀝血憔悴,萬事為民謀。
撥亂事,救中流,走神州。
改革開放,四化當先,親定良籌。
(四)
毛宇居 七律《頌導師》
一領青衫運遠謀,手無寸鐵敵王侯。
拔山立海翻天浪,斬草除根解逆流。
飢溺為心能得眾,黔黎請命矢同仇。
最難主義堅金石,百折不回氣愈遒。
(五)
柳亞子 七絕
得坐光風霽月中,矜平躁釋百憂空。
與君一席肺腑語,勝我十年螢雪功。
(六)
《喜讀主席詞二首》朱德
昔上井岡山,革命得搖籃。千流歸大海,奔騰涌巨瀾。
羅霄大旗舉,紅透半邊天。路線成眾志,工農有政權。
無產者必勝,領袖砥柱堅。幾度危難急,賴之轉為安。
布下星星火,南北東西燃。而今勢更旺,能不憶當年。
風興旺未艾,快馬更加鞭。全黨團結緊,險峰敢登攀。
❹ 關於名人的古詩
李白《贈汪倫》 名人:李白,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專水深千尺屬,不及汪倫送我情。
劉禹錫《烏衣巷》 名人:王導,謝安
朱雀橋邊野草生,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名人:周瑜,大喬,小喬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翼《詩論》 名人:李白,杜甫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王昌齡《出塞》 名人:衛青,李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❺ 寫名人的古詩
寫名人的古詩包括:
1、唐代李白《行路難三首(其三)》
原文: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譯文:
不要學許由用潁水洗耳,不要學伯夷和叔齊隱居首陽採薇而食。在世上活著貴在韜光養晦,為什麼要隱居清高自比雲月?
我看自古以來的賢達之人,功績告成之後不自行隱退都死於非命。伍子胥被吳王棄於吳江之上,屈原最終抱石自沉汨羅江中。
陸機如此雄才大略也無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慘的結局為苦。陸機是否還能聽見華亭別墅間的鶴唳?李斯是否還能在上蔡東門牽鷹打獵?
你不知道吳中的張翰是個曠達之人,因見秋風起而想起江東故都。生時有一杯酒就應盡情歡樂,何須在意身後千年的虛名?
2、明代唐寅《把酒對月歌》
原文: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7,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譯文:
李白之前本來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詩歌才能題寫。如今李白已經離開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幾回圓來幾回缺?
今天的人仍在吟頌李白的詩,明月也還像李白生前的那時。我學著李白對著明月飲酒,月亮和李白又怎麼能得知?
李太白既能作詩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詩千首。我雖羞愧沒有李白的才華,卻料想明月不會嫌我陋丑。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過長安眠。住在蘇州城外一間茅屋裡,無數桃花盛開月光撒滿天。
3、唐代杜牧《赤壁》
原文: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4、唐代李白《贈汪倫》
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5、南宋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原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
從哪裡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卻只見北固樓一帶的壯麗江山,千百年的盛衰興亡,不知經歷了多少變幻,真是說不清,也道不完,有如這浩渺江水無窮無盡,奔流不還。
遙想當年,那孫權多麼英武威嚴,青年時期就統率著萬千健男。占據住江南百戰猶酣。天下的英雄誰堪配做他的對手?惟有曹操和劉備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難怪人說,生下的兒子就應當如孫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