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的詩句
『壹』 關於文房四寶的古詩
筆:
「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 (隋·薛道衡《初學記·詠苔紙》)
翻譯:今天有了這筆,布衣百姓都將通過它富貴。
墨:
「玄玉初成敢輕用,萬里豹囊曾入貢。」(明·高啟《贈賣墨陶叟》)
翻譯:墨丸像玄玉剛剛形成一樣只敢輕輕的用,因為這東西可是曾經入貢的啊。
硯:
「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 (宋·蘇軾《龍尾硯歌》)
翻譯:你看那龍尾硯難道僅僅是石頭嗎,好的品德和贊美都在裡面。
紙: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
翻譯:好像來到了一個富貴的地方,美麗的春色通過毫楮留下來。
(1)文房四寶的詩句擴展閱讀: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文房四寶,是指中國獨有的書法繪畫工具(書畫用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安徽宣城諸葛筆、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紙,安徽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論洮硯的升值空間:
1、稀少。老坑石形成於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約為四億萬年至三億五千萬年前。屬泥盆系中水成岩變質的細泥板頁岩石,礦帶運動復雜,很難形成岩石層,儲量極少。礦藏量經千年開采,幾近枯竭,加之開鑿之地崇山峻嶺、懸崖大壑、氣候多變,採集難度極大,比端硯、歙硯更為難得。
趙希鵠《洞天清祿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2、隨著文化回歸,硯作為文房四寶之首,使用、送禮、收藏的需求都在擴大,洮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市場也在逐漸擴大。
3、市場供應緊缺。市場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亂真,使得很多喜歡洮硯的人誤解,收藏數百方作品而無一方老坑洮硯的人也是有的。隨著洮硯老坑石的開采越發艱難,石料越來越少,今後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硯更會一硯難求。
其他文房工具:
1、臂擱:又稱秘閣、擱臂、腕枕,寫字時為防墨沾污手,墊於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製品為多。
2、詩筒:在日常吟詠唱和書於詩箋後,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製,取清雅之意。
3、筆筒:筆不用時插放其內。材質較多,瓷、玉、竹、木、漆均見製作。或圓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4、筆洗:筆使用後以之濯洗餘墨。多為缽盂形,也作花葉形或塔形。
5、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處濕潤,以供臨時擱墨之用。
6、墨匣:用於貯藏墨錠。多為漆匣,以遠濕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紋,或用螺鈿鑲嵌。
7、鎮紙:又稱書鎮,作壓紙或壓書之用,以保持紙、書面的平整。常作各種動物形。
8、水註:注水於硯面供研磨,多作圓壺、方壺,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雞等動物形。
『貳』 描寫"文房四寶"的古詩詞有哪些
《贈筆工馮應科》、《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紙硯》
『叄』 關於文房四寶的古詩
1、《題弟侄書堂》
唐代:杜荀鶴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譯文: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盡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台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
2、《逢入京使》
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東望家鄉路程又遠又長,熱淚濕雙袖還不斷流淌。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3、《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唐代:李賀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
佣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
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
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雲。
譯文:端州石工的手藝真是靈巧如神,磨刀採石山頂上,猶如腳踏青天割紫雲。硯台削磨均勻,註上水,像滿含的嘴唇,硯台里花紋隱現彷彿萇弘的碧血印痕。
紗帳中白天暖融融,磨動的墨花添春意,輕盈的墨泡和漂動的墨沫散發出松麝的芬芳。墨汁干潤濃淡,墨腳都均勻穩定,小小硯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潔,沒半點濁渾。用筆尖蘸著墨花,發出細微、清新之聲,那又大又粗的孔硯有什麼值得稱頌!
4、《題畫梅》
清代:李方膺
揮毫落紙墨痕新,幾點梅花最可人。
願借天風吹得遠,家家門巷盡成春。
譯文:揮毫縱橫,水墨淋漓,那紙上儼然是幾朵綻開的梅花,美麗的梅花呵,但願天風把你吹到千家萬戶,門前屋後都能見到你報春的身影,讓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溫暖。
5、《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肆』 文房四寶詩詞 誰知道全面的寫文房四寶的詩詞
1、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宋代晏幾道
譯文:越失望越思念,傷心得臨窗揮淚,淚流不止,滴到硯台上,就用它研墨寫信吧。
2、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宋·蘇軾《龍尾硯歌》
譯文:你看那龍尾硯難道僅僅是石頭嗎,好的品德和贊美都在裡面。
3、今來承玉管,布字改銀鉤。——隋·薛道衡《初學記·詠苔紙》
譯文:今天有了這筆,布衣百姓都將通過它富貴。
4、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出自宋代盧梅坡的《雪梅·其一》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騷客難以評論高下,只得擱筆好好思量。
5、《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唐代:李賀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佣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
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雲。
譯文:端州石工的手藝真是靈巧如神,磨刀採石山頂上,猶如腳踏青天割紫雲。硯台削磨均勻,註上水,像滿含的嘴唇,硯台里花紋隱現彷彿萇弘的碧血印痕。
紗帳中白天暖融融,磨動的墨花添春意,輕盈的墨泡和漂動的墨沫散發出松麝的芬芳。墨汁干潤濃淡,墨腳都均勻穩定,小小硯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潔,沒半點濁渾。用筆尖蘸著墨花,發出細微、清新之聲,那又大又粗的孔硯有什麼值得稱頌!
『伍』 描寫文房四寶的古詩詞有哪些
文房四寶,【五】筆墨紙硯
胡秉言
筆
翠竹化玉管,絕代四德全。
揮灑墨如意,蒼毫勁健回歡。
輕描鳳漫舞,龍躍答若驚天。
千古留佳作,神穎傳萬年。
墨
醇煙百煉久,萬杵臼中錘。
規矩方圓定,花鳥松鶴偎。
圭玄韻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跡經年遠,余香依舊揮。
紙
塑身薄如翼,潑墨弄丹青。
鴻雁報音信,詩詞誦韻精。
雅俗各品味,經典萬年靈。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硯
秉承亘古奇,妙手繪端莊。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潤香。
盤龍鬧墨海,野露和烏霜。
厚重蓄神蘊,深沉存雅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