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桔的古詩
Ⅰ 釆摘桔子好心情的詩句
蘇軾對柑橘情有獨鍾,因為柑橘顏色金黃,汁多味甜,並且香氣撲鼻,這在多首詩詞裡面都有描寫。比如《浣溪沙 詠橘》:「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其中「香霧」典故出自南朝(梁)劉孝標的《送橘啟》:「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大意是:秋冬時節,菊花凋零,荷花枯慘,然而柑橘樹卻綠色扶蘇,柑橘青黃相間,在田野之中碩果累累。柑橘香氣撲鼻,掰開後果肉晶瑩,令人驚嘆,輕咬一口,猶如清泉,在齒間流淌,第一次品嘗都感到羞怯,只怕汁液流出,江南女子吃過柑橘後,三天都還留有餘香。其中「驚半破」和「竊初嘗」描寫得惟妙惟肖,「驚」和「竊」用詞出神入化。
柑橘在古代有個別名,那就是「木奴」、「木奴子」,典故出自東漢時期丹陽太守李衡,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的《襄陽記》:「衡每欲治家,妻輒不聽,後密遣客十人於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橘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後來人們以柑橘樹擬人,一棵樹就象一個可供驅使聚財的奴僕,且不費衣食,因此稱之為「木奴」。
Ⅱ 關於桔子的古詩
古代的
浣溪沙
詠橘
作者: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捨出青黃。香霧噀專人驚半破,清泉屬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白居易《揀貢橘書情》詩:「瓊漿氣味得霜成。」
《楚辭·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嘉兮
。」
沈約《橘》詩
:「綠葉迎露滋,朱苞待霜潤
。」
現代的
《橘子紅了》
作者:
藍天下的白雲[491350310]
金黃的橘園
是情人眼中那抹光彩
滿園的秋風
為橘樹灑抹點點詩意
那是金秋的季節
帶來橘子熟了
紅了的喜訊
綠枝上的喜悅
搖戈著
種橘人心血所期待的豐收
醉人的微笑
是九千九百九十九份甜蜜
透過翠綠的橘黃
依偎著初戀的情侶
在成熟的柑橘中
輕握著金黃的祝福
檸檬的色彩
還有昂然的生機
是植樹的老農
向太陽一起
走向成熟的季節
進入金色的綠境
啊
橘子紅了
金色的橘園
是豐收的喜悅
擠進了夢圓的籮筐
把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夢
送給天下有情人
橘子紅了
那是夢中綿綿的心語
訴說著金黃而美麗的童話
采一束金燦燦的橘葉
細細聆聽著悅耳的呢喃
總想和人一起分享
撲鼻而來濃濃的橘香
想向藍天
向白雲
訴說心底埋藏已久
紅紅的橘意
把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心願
捎給醉了
也紅了的濃濃橘汁
那是濃濃的橘香
飄滿整個心園